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与经验

2022-05-17 02:13朱文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攻称号学位

朱文富 孙 雨

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与经验

朱文富 孙 雨

经过30年的探索与发展,日本已逐步建立了并行且互通于普通教育学位体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在该体系中,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基于不同动因而先后建立,且都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面对着各自的新旧问题。深入探究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历史经验,提出对“重普轻职”问题的缓解应有必要前提、在职业教育框架内开发职业教育学位、保障职业教育学位的“学术性”等经验以资借鉴。

学位制度;职业教育;日本

职业教育的跃升,或者说要真正获得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发展其自身的学位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指出应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即符合一定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我国可对他国经验进行参考借鉴。事实上,除美国对“副学士学位”制度①“副学士学位”制度创立于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大学,但很长时期内都只是专科层次的普通教育学位。二战后随着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并逐步成为副学士学位的授予主体后,该学位才逐步带有了职业教育属性。有过早期探索外,其余各国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探索均起步较晚,且各国探索路径差异很大,并未形成统一模式。在这其中,日本是探索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从1991年起,经过30年的探索,日本已逐步构建了相对于普通教育学位体系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见表1)。从结果上看,日本的相关探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转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促进了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

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由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构成,但并非由专科发展至本科,也并不完全遵循一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而是主要根据日本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各类新旧学校制度的实际特点与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判断适时而设,因此看似散乱、类型不一、联系不足,实则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并更好地适应与促进了不同时期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对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中各类学位(称号)的设立动因、发展历程、历史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潜在关联进行阐述。

1.初创:职业教育称号制度与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初创时期,“类学位”的称号制度及通过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专攻科获取学士学位的方式相继出现,职业教育毕业生在毕业荣誉与学位获取上有了制度保障,但此时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仍无法通过职业院校直接获取学位。

(1)“准学士”称号制度的创立。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展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开设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等专科院校(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因而,在当时不设立新型高职院校的情况下,关于职业教育学位的最初探索也必然与上述专科院校及其毕业生相关。1991年7月施行的《〈学校教育法〉修正案》规定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可授予满足毕业条件的毕业生“准学士”称号。然而,“准学士”作为一种专科层次的称号,起到的只是“类学位”的作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位,主要目的是给予专科毕业生一种名分,以便于其求职与接受社会评价。日本文部科学省也曾指出这种“称号”不同于“学位”,是从特定学校毕业后获得的一种荣誉,虽具有一定公开价值,但并不具备国际通行性,因为人们很难明确其获得者拥有怎样的知识与能力[1]。因此,准确地讲,“准学士”称号的出现并不能视作日本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但考虑到该称号在日本的实际价值与作用,因而在探究日本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时又不能予以忽视。日本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发端要从职业教育体系拥有属于自身的学位授予制度开始,即1992年依托学位授予机构的“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的建立。

表1 日本职业教育学位/称号概览

注:“XX专门职”为职业或产业领域的名称,非传统学位领域的名称。

(2)学位授予机构的建立。1986年4月,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改革的二次答复》中首次明确提出设立学位授予机构的构想。随后文部省将具体工作交由新组建的大学审议会与机构创设调查委员会处理,二者就学位授予机构及相关学位授予制度的创设问题会同相关院校校长与专家学者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研与商讨。综合相关构想、研究报告和各方意见,可将其商讨内容概括为三点:①本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远景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希望能为那些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开发出合适的“学分累积制度”①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最初定义,学分累积制度即在一所或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中随时选学必要的科目并累积计算所获得的学分,当满足一定要求时即可承认其大学毕业资格的制度。该制度在学位授予机构创立后获得了落实与完善。,来为这些学生提供继续学习和升学的机会,同时也便于对那些已达到大学同级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进行评估认定。②考虑到这些学生成分的复杂性,其不适宜通过大学获得学位且大学也难以自行开展对这些学生的学位授予工作,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大学的学位授予机构来专门负责相关学生的学位授予工作,并以此开发相应的学位授予制度。③这些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当时主要指日本的专科院校,因此相关学位授予制度在开发与落实时必然是以专科院校及其毕业生的利益为主,而日本此类学校均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性质。随着日本《国立学校设置法》《学校教育法》与《学位规则》被相继修正并施行,1991年7月1日由文部省管理的学位授予机构②该机构历经学位授予机构(NIAD)时期(1991—2000年)、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NIAD-UE)时期(2001—2015年,2004年完成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和大学改革支援—学位授予机构(NIAD-QE)时期(2016—至今)等三个主要阶段的改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重要的独立行政法人性质的高等教育促进机构。该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相继衍生出了多种职能,但学位授予是其原始职能,也始终是其首要职能。该机构至今仍是日本除高等学校外唯一具有学位授予权的机构。正式成立,同时“学士称号”正式成为“学士学位”。学位授予机构的创立从外部解决了大学外本科职业教育修读者的学位审查与学位授予主体问题,为新型学位授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3)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的建立。在20世纪90年代前,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只能通过尚未成熟的“编入学”①编入学即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原有学习经历得到认证的前提下,通过笔试、面试等招考形式,编入大学三年级的制度。类似于我国的专升本制度。制度进入大学继续修业以获取称号和学位,而这会致使众多出身于职业教育的学生被迫转入普通教育体系。因此,有大量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无法或不适宜通过大学获取称号和学位,而这些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工作、升学等各种目的有获取称号、学位的需求。由此,在论证学位授予机构设想的几年间,该群体的学位获取与升学通路问题始终被日本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列为重要议题予以商讨,商议结果就是依托学位授予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探索建立一种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该制度最初的制度设计,可作如下四点归纳:①该制度下的专攻科仅指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专攻科,即在不开设新型本科职业院校和改造大学的情况下,直接在部分高水平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中以其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增设1~2年制本科层次的特定专业,并与已有专科层次的相关专业分开设置。其中,短期大学专攻科是1958年来便存在的制度,但此前其毕业生既无毕业荣誉,也无升学制度保障;而高等专门学校专攻科则是1991年与机构同期设立的。②由于各专攻科办学水平不一,因此可申请学位的专攻科需得到机构认定并接受定期审查。③该制度是对此前“学分累积制度”设想的一种落实与发展,即进入机构认定的专攻科修业的学生可将此前已修学分累积至专攻科阶段,并以两阶段合计学分作为申请学士学位的基础条件之一。④专攻科毕业者申请学位时需接受机构三个环节的严格审查,即学分审查、学修成果(类似毕业论文/设计)审查及考试审查。其中,学修成果的程度要求与大学本科基本一致,目的是检验申请者学力是否真实达到申请该专业领域学位的水平;考试由机构主持,形式依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分,目的是检验申请者是否达到学修成果所反映的能力[2]20。全部合格者由机构颁授学士学位证书,并注明由机构授予,同时获得升入大学院的基础资格。

机构成立后,在落实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先后围绕适用专攻科的认定与学位授予的程序两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此,机构先后制定并施行了《关于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专攻科认定的规程》(1991年12月)和《授予学士学位的规程》(1992年1月,以下简称“《规程》”),并先后组建了进行不同领域专攻科认定的各特别专门委员会和开展学位授予审查工作的各学士专门委员会。1992年4月,首批22所院校的34个专攻科通过机构认定[2]16。认定专攻科非终身制,需定期接受机构审查。同年9月,机构审议通过了《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审查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对各专业领域的学分要求进行了细化。次年5月,学位预期申请制度②1993年5月,机构为方便认定专攻科毕业生能顺利升入大学院,为其专门设立了预期申请制度,即满足修业要求且即将毕业的学生可提前一段时期向机构申请学位。建立。10月,机构受理了认定专攻科预计毕业者的首次学位申请[2]25。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至此基本确立。

该制度此后的发展有两点需要指明。其一,1999年起专门学校毕业生在获得“编入学”资格的同时,也可通过“科目履修生”制度③符合某一大学要求的人以旁听生身份进入该大学的某一开放课程修习,并获取相应学分的制度,由文部省创设于1991年。日本约有85%的大学都设有相关课程,且课程覆盖领域非常广,这相较于传统的“大学修业”及“编入学”制度,为各类求学者提供了更为丰富且灵活的选择,但通过这种方式很难只在一所学校的一类课程中修得足够学分。申请机构学位,但由于专门学校不设专攻科,因而其毕业生并不适用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其二,根据《规程》和《要点》的最初规定,所有在机构认定的专攻科中学习的学生至少要有16学分在大学中获得,且其中至少8学分必须与所修专业相关[2]27,目的是让专攻科学生体验大学生活,该规定在实施之初就争论频仍且广受诟病,因为这对出身于职业教育的专攻科学生而言是烦琐且不必要的,且这些专攻科本身就获得了机构的质量认证,办学水准不亚于本科院校。2000年11月,日本大学审议会发布调研报告并指出,对于在机构认定的专攻科中学习的人,不应再要求其在大学取得学分[3]。次年1月,机构对《规程》进行了修改,废除了该必要条件。自此,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均可在无大学就读经历的情况下,通过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获取学士学位。

截至2021年4月,日本已累计有47317人通过修读专攻科获取了学士学位,占机构历史学位授予总数的52%[4]。尽管专攻科学位授予制度发展至今仍存在制度本身后续突破少、实际受益人数与领域有限、学位认可度不及大学学位等弊端,但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该制度突破了日本职业教育体系“无学位”与“断头路”的双重问题,为专科毕业生打通了一条升学与学位获取的专属路径,这在日本被誉为“新学士之路”。在2017年专门职大学及学士(专门职)学位创立前,其一直是在日本正规职业教育体系中获取学士学位的唯一路径。该路径的开辟为日本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及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2.扩充:专科学位制度与本科称号制度的建立

21世纪的最初十年是日本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扩充时期,由“准学士”称号衍生而来的首个专科学位“短期大学士”和达到本科学士同等效力的“高度专门士”称号相继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通路。

(1)“短期大学士”学位制度的建立。1964年“恒久化”后的短期大学伴随着60年代腾飞的日本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后短期大学入学人数和院校数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二者分别在1993年[5]和1996年[6]达到历史峰值,此后开始连年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起,短期大学开始面临存在危机,其原因可大致归为五点,即国家经济疲软、适龄人口减少、大学入学率提升、专门学校的兴起以及短期大学自身的弊病。为重塑短期大学,从1991年修订《短期大学设置基准》起,日本政府对短期大学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全面改革,重点是解决短期大学自身的办学问题,上述专攻科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一部分。2005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我国高等教育的将来像》报告,在汲取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短期大学“实施教养与实务相结合的专门职业教育”以及“植根于地区社会”的定位,并与同类院校进行了区分[7]。为进一步确保短期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地位,报告建议应授予短期大学毕业生“短期大学士”学位[7]。同时,由于其他国家也在探索专科层次的学位制度,因此建立该学位制度也是为保证国际通行性以方便毕业生出国深造[8]。报告建议被日本政府采纳,同年7月《〈学校教育法〉修正案》颁布,“短期大学士”学位制度正式确立。自此,短期大学不再授予“准学士”称号,原称号由高等专门学校继续授予。作为日本首个专科层次的学位,短期大学士学位的设立明确了短期大学继续存在的价值,从总体上改善了其在与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竞争时的不利局面,为短期大学毕业生的升学、求职与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职业属性较弱依旧是此学位在应对新时期挑战时的一个不利条件,且该学位的设立并未扭转短期大学入学人数下降的颓势,这也为日后专门职短期大学及“短期大学士(专门职)”学位的设立提供了现实理由。

(2)“高度专门士”称号制度的建立。由于拥有“各种学校”①“各种学校”是日本一种进行类似学校教育的教育机构,各方面均没有严格规定,能适应当地需要灵活培养各种社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1976年,以部分高水平各种学校为基础建立了专修学校,专门学校为专修学校的主体,属专科办学层次。带来的各项基础,专门学校自1976年设立以来就始终是三类专科院校中职业属性、发展活力及市场适应性最强的院校。相比其他高等院校,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即战力。在1980年,专门学校的入学者就已超过了短期大学入学者和高等专门学校四年级在学者之和[5],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人才的主要输送地,极大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更好地满足了日本就业市场需求。为解决其毕业荣誉问题,1994年,日本文部省发布《关于专修学校专门课程毕业生授予“专门士”称号的规程》,从此部分经文部省批准的专门学校可授予修业2年以上且总学时在1700以上并满足课程、考试等相应要求的毕业生“专门士”称号[9]。“专门士”称号与“准学士”称号在工作录用中具有同等效力[10]。然而,专门学校毕业生一直以来都无进一步升学和学位获取的专属路径,这与专门学校非“一条校”及提供终结性职业教育的初始定位有关。世纪之交,疲软的日本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促使日本产业界对专门学校及其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面临新就业形势的广大毕业生群体也有意于自我提升与获得更高文凭。基于此,2005年3月“今后专修学校教育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在其关于充实和振兴专修学校的报告中建议,为对高水平专门学校毕业者进行合理评价,有必要对修业年限4年以上、总学时达3400以上且接受的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的毕业者进一步授予“高度专门士”称号[11]。日本文部科学省采纳了上述建议,并于2005年9月发布了《关于对专修学校专门课程结业者授予“专门士”及“高度专门士”称号的规程》[12],承认了专门学校延长学制的合理性。“高度专门士”称号在层次上等同于学士学位,且获得者在成为公务员或进入地方公共团体时可享有与学士学位获得者同等的待 遇[13]。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的部分此称号获得者还可获得进入大学院修业的机会[14]。2013年,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生涯学习政策局主持的专门学校4年制职业实践专门课程改革,进一步巩固了高度专门士称号的价值。尽管该称号在日本社会的综合效力与学士学位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且该称号的效力主要针对日本国内,但其设立表明了日本政府对“高级即战型”人才价值的认可,同时也为日本政府日后探索由大学授予的职业教育学位提供了基础。

3.突破:“学士(专门职)”与“短期大学士(专门职)”学位制度的创立

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日本经济社会面临着新的形势。在此情况下,突破性的职业教育改革被再次提上日程。其具体原因归结有三:①社会上现有具备学士层次职业教育水准且能应对新形势的理论与实践兼具型人才存量较少;②原有的职业教育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较少触及本科院校层面,而这是日本高等教育最关键的一环;③原有短期大学偏重教养教育,在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方面始终存在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由于专业限制又难以由同级院校予以弥补。在2006年《〈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将重视“职业与生活”的联系纳入教育目标后,日本政府和高校界(专门学校及其相关团体最为积极)曾有过多次关于设立新型职业高校的设想,但相关设想并未落实。转机出现在2014年7月,“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在提交给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关于今后学制等的应有状态》中,再次提出了创立新型职业高校的构想。10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会同各界代表针对这一构想,召开了“关于建立一个能提供实践性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专家会议”,会议结合日本现状明确了设立新型职业学校的原因与必要性,并为新型学校设定了基本发展方向和进行了初步制度设计[15]。学位方面,会议指出应授予此类学校4年制学生相当于“学士”的学位,2~3年制学生相当于“短期大学士”的学位,但考虑到院校性质、国内学位授予现状和国际标准,之后需明确此类学位的具体名称[15]。随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就新型职业学校问题要求中央教育审议会做重点研讨。2016年5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了题为《施展个人能力和可能性、实现全员参与的问题解决型社会的教育多样化与质量保证的应有状态》的报告。该报告在详尽分析日本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再次指出了设立新型职业院校的必要性及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并对此类学校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虽然该报告仍未明确新型职业院校所授学位的具体名称,但对实施4年制课程的院校进行了前期课程(2~3年)和后期课程(1~2年)的划分,并明确了前期课程完成者可获得相当于“短期大学士”的学位,同时获得编入大学的资格[16]。日本国会对该报告进行了审议,并于2017年5月通过了《〈学校教育法〉修正案》,确立了两种新型职业高校制度。修正案明确指出,能深入教授和研究专门的学艺,并能培养专门性职业所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的大学为专门职大学;能深入教授和研究专门的学艺,并能培养专门性职业所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的短期大学为专门职短期大学[17]。同时指出应为两类学校毕业生授予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规定的学位。《学位规则》随即修正,并明确指出两种新学位分别为“学士(专门职)”和“短期大学士(专门职)”。2017年9月,文部科学省公布了《专门职大学—专门职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并开始接受院校认定申请。在两类新型院校和学位制度建立的同时,另一种方案也在同步研究与落实,即“专门职学科”的设立。简言之,专门职学科就是直接在大学或短期大学内设立某个职业性专业,仅由专门职学科构成的学部为专门职学部,学生毕业后由所在院校授予“学士(XX专门职)”和“短期大学士(XX专门职)”学位。2019年4月,首批通过认定的3所院校开始招生。截至2021年5月,日本共设立了14所专门职大学,3所专门职短期大学,以及开设于名古屋产业大学的1个专门职学科,以私立为主[18]。

近几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宣介新学校与新学位的价值上做了大量工作,且从部分在校生的反馈来看也是较为乐观的[19]。但由于两类院校发展时间过短,仍处在构想与落实并进的阶段,且当前尚无官方学位授予数据与社会各界的充足反馈,因而对于其实际成效暂无法进行评判。尽管如此,从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来看其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且未来发展态势是乐观的。首先,短期大学士(专门职)学位的设立弥补了短期大学士学位职业属性相对较弱的缺陷,使专科层次的学位体系趋于完善。其次,学士(专门职)学位的设立弥补了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在本科大学层次的巨大空缺,同时与普通学士学位同等的法令地位也保障了该学位制度的存续与向好发展。需指出,这些带有显著职业教育色彩的新型学位绝非一日之功的产物,而是日本近30年来探索的结果。

二、日本构建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经验

职业教育学位不同于普通教育学位,其体系构建尚无国际统一模式,且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也不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具体国情更不甚相同,因而在探索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方面绝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结合我国现状在社会各界意见、制度建设成本与预期成效之间进行反复斟酌,以避免学位的滥用与误用。这里仅对日本在构建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过程中的主要经验进行总结,以资参考。

1.对“重普轻职”问题的缓解应有必要前提

由于教育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日本过往与当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普轻职”问题,但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逐步构建已帮助日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其逻辑在于,广大日本民众、学生和雇主很少从学者思维去看待学位,很少关注学位本身的内涵,而多会关注到学位的“社会筛选”功能。日本经验表明,若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各层次学生也能获得效力同于同层次普通教育学位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职业教育学位,则一定时期过后,社会上的“重普轻职”现象就会有所转变。同时,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逐步构建伴随着这种转变的逐步发生,也会反过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整体跃升,而后者又会对前者形成更强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然而这种良性互动有一个必要前提,即某类职业院校必须达到一定办学水准,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基于此类院校开发的职业教育学位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社会定性为低于同层次普通教育学位的存在,此印象一旦于社会中形成则很难改变,这既无益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向好发展,也会产生大量的制度成本。对这种办学水准的衡量与时机的把握是设立新型学位制度的关键。例如,时势所需的各专门职大学自成立起就有着完善的办学基础、清晰且成熟的办学思路及宽广的本土与国际视野,能够呈现出对等于普通大学的职业大学面貌。由此,学士(专门职)学位制度除法令地位外,自然也会逐步获得民众的认可,并促进日本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升与稳步发展。若某类院校未达一定水准,又计划以设立学位的方式推进职业教育事业或保障相关毕业生利益,则应考虑其他方案,如日本的称号制度和依托学位授予机构开发的学位授予制度。

2.在职业教育框架内开发职业教育学位

日本各职业教育学位的开发均在职业教育框架内完成,而非在普通教育框架内进行职业教育学位系统的开发。例如,日本由技术科学大学和专门职大学院授予的学位就不能完全视为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学位,因为前者本质上是带有职业教育属性的普通高等学校,而后者则是在普通大学院框架内开发的,均非职业教育系统内的发展产物。日本的此做法至少取得了四方面成效:一是保障了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地位、相对独立性与内部贯通;二是避免了带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普通教育学位所带来的模糊性问题;三是为潜在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专属学位与升学通路;四是不影响职普学位体系的互通。

3.保障职业教育学位的“学术性”

职业教育学位带有显著的职业属性是其应有之义和区别于普通教育学位的根本。但由于学位诞生并主要发展于普通教育,因而“学术性”自然也就成了学位的一个本质属性。失去了“学术性”,学位则不复存在[20]。事实上,发展职业教育学位本就是在借助学位已有的评价功能与公信力来促进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推动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同时,学术性也是影响学位国际通行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开发某种职业教育学位,都必须与学术性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日本的探索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示范性。在日本,开展职业教育的同级院校,有的授予的是“学位”,有的则授予的是“称号”。若仔细对比二者的授予条件及授予部门的培养方案,可以明显发现“与学术性的关联度高低”是决定授予学位还是称号的重要原因。以专科层次为例,短期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实施的职业教育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学术性,具有普通大学教育的某些特征;而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实践力较强的职业人才,尤其是后者培养的就是毕业即能上岗的即战型人才,因此在授予毕业证明时会有所不同。同样,在对比本科层次的称号与学位时也可印证这一点。这并非表明实践性强的院校不能授予学位,而是必须要与学术性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很明显,日本的职业教育学位授予的是“学术力+实践力”的复合型职业人才,而非纯粹的一线技术工人。

[1] 文部科学省. 新しい学位制度短期大学士がスタートします[EB/OL]. (2016-02-05) [2021-07-01]. https://www.mext.go. jp/a_menu/koutou/tandai/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2/05/1232973_001.pdf.

[2] 齋藤安俊, 小野嘉夫, 神谷武志, 等. 学位授与10年のあゆみ[M]. 東京: 大学評価·学位授与機構, 2001.

[3] 大学審議会.「短期大学及び高等専門学校の在り方について」総会への審議経過報告[R], 2000.

[4] 独立行政法人大学改革支援•学位授与機構. 独立行政法人大学改革支援•学位授与機構概要[M]. 東京: 独立行政法人大学改革支援·学位授与機構, 2021: 42-44.

[5] 文部科学省. 高等教育機関への入学状況(過年度高卒者等を含む)の推移[DS/OL]. (2020-12-25) [2021-07-23]. 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layout=datalist&toukei=00400001&tstat=000001011528&cycle=0&tclass1=000001021812&tclass2val=0.

[6] 文部科学省. 学校数(昭和23年~)[DS/OL]. (2020-12-25) [2021-07-23]. 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 1&layout=datalist&toukei=00400001&tstat=000001011528&cycle=0&tclass1=000001021812&tclass2val=0.

[7] 中央教育審議会. 我が国の高等教育の将来像(答申)[R/OL]. (2005-01-28) [2021-07-05]. https://www.mext.go.jp/ b_menu/shingi/chukyo/chukyo0/toushin/05013101.htm.

[8] 文部科学省. 「短期大学士」制度の創設[EB/OL]. [2021-07-12]. 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tandai/ 05080201.htm.

[9] 文部科学省. 専修学校の専門課程の修了者に対する専門士の称号の付与に関する規程[EB/OL]. (1994-06-21) [2021-11-21]. https://www.mext.go.jp/a_menu/shougai/sens huu/05121501/001.pdf.

[10] 胡国勇.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164.

[11]今後の専修学校教育に関する調査研究協力者会議.今後の専修学校教育の充実·振興について報告[R], 2003.

[12]文部科学省. 専修学校の専門課程の修了者に対する専門士及び高度専門士の称号の付与に関する規程の施行について(通知)[EB/OL]. (2005-09-09) [2021-11-21]. https:// www.mext.go.jp/a_menu/shougai/senshuu/05121501.htm.

[13]李梦卿, 安培.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及其特征[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12): 68-72.

[14] 文部科学省. 専門士・高度専門士の称号とは[EB/OL]. [2021-11-21]. https://www.mext.go.jp/a_menu/shougai/sensh uu/1382378.htm.

[15] 実践的な職業教育を行う新たな高等教育機関の制度化に関する有識者会議.実践的な職業教育を行う新たな高等教育機関の在り方について(審議のまとめ)[R/OL]. (2015-03-27) [2021-07-15]. https://www.mext.go.jp/b_menu/ shingi/chousa/koutou/061/gaiyou/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4/15/1356314_1.pdf.

[16] 中央教育審議会. 個人の能力と可能性を開花させ、全員参加による課題解決社会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教育の多様化と質保証の在り方について(答申)[R/OL]. (2016-05-30) [2021-07-15]. 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 chukyo0/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6/10/24/1371833_1_1_1.pdf.

[17] 日本の国会. 学校教育法[EB/OL]. (2020-04-01) [2021-07-15]. 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2 AC0000000026_20200401_501AC0000000044&keyword=%E5%AD%A6%E6%A0%A1%E6%95%99%E8%82%B2%E6%B3%95.

[18] 文部科学省. 専門職大学等一覧[EB/OL]. (2021-05-01) [2021-07-15]. https://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 on/1414446.htm.

[19] 文部科学省. 専門職大学·専門職短期大学「在学生の声」[EB/OL]. (2020-12-31) [2021-07-15]. https://www.mext.go. jp/a_menu/koutou/senmon/voice.htm.

[20] 康翠萍. 学位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8.

10.16750/j.adge.2022.05.012

朱文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保定 071000;孙雨,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保定 071000。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战后日本职业教育史”(编号:BOA190037)

(责任编辑 黄欢)

猜你喜欢
专攻称号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青春期男女大不同,教养策略有“专攻”
军人称号
“中草药+”成行业风口!这家企业专攻水产中草药11年,疫情之下仍逆势增长
“破”“改”“理”——教学管理改革的三把“金钥匙”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术业有专攻,国企的变速器“专攻”之道—专访北京博瑞燕美汽车变速器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