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19 06:36于智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双循环支配

□文/于智尧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循环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各项消费数据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以上海市为例,对比分析上海市居民2001~2014年消费数据和2021年前三季度消费数据。研究得出:在扩大内需战略下居民消费结构内容更加丰富,特征更加多元化。中国未来应在稳定物价前提下通过各种措施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消费公平,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并促进企业创新,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居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使“双循环”更具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消费升级,消费升级驱动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许多行业借着我国消费升级的态势实现迅猛发展。在2020年5月,我国正式提出“双循环”发展模式,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现阶段处于后疫情时代,新发展格局适应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经济重创,201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8,017.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69.8(以1978年为基期),而2020年为391,980.6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86.5。由此可见,疫情时期消费品价格上涨,经济规模萎缩,居民消费倾向较低。“双循环”的提出正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充分释放出国民的内需潜力,政府部门也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引导国民消费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5%,由此推动2020年全年增速为2.3%,这就说明,疫情时期造成的经济重创正在通过“双循环”发展模式进行自我修复。“双循环”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着居民消费支出这一中心点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以新冠肺炎疫情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研究对象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重点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和中国未来消费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区域性差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实施路径与时代价值,培育居民新兴消费,强大国内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国外部分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到个体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发展格局下居民的消费行为。

陈彦斌认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提升居民消费与有效投资。这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刘金山和杜林论述了形成双循环的关键要以消费动能提升为核心,提升消费量才是经济循环的核心。龙少波、张梦雪和田浩认为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市场上供给能力的提升、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提升我国居民就业率三大措施实行,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通路。问锦尚、姚志和郑志浩认为农村消费市场的激活有利于实现“内循环和城乡循环”,其通过QUAIDS模型,以大类商品与服务为研究对象,提出要通过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如建设更多的服务性设施,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等措施来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罗重谱和李晓华认为中国应利用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来拓宽国际市场。市场的优势是我国经济内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新城和霍忻通过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得出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钱学锋和裴婷论证了双循环要形成必须铸就强大的内生市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性作用,平衡市场供需平衡。这为经济学上的市场理论发展提供了参考。从行为经济学上来看,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账户”的概念,他认为消费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并不是“理性人”,这对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贺京同、赵子沐和那艺对Richard Thaler的《心理核算与消费者选择》一书进行导读,解读Richard Thaler心理核算理论和消费者选择行为,使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其行为经济学思想,为现阶段中国扩大内需和更好地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梳理。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元,同比增长6.9%。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同比增长-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同比增长2.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对比2021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支出各项数据,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潜力巨大。总体来看,2020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在扩大内需战略下,居民消费热情高涨。综合来看,全体居民对食品烟酒和居住的消费占比较高,其他费用和消费服务支出占比最低,居民消费需求最少。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差别不大。城镇居民居住占比支出有赶超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之势,其次是交通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的支出占比较大。农村居民对衣着和生活用品支出较少,其余各项特征与城市居民类似。相比于2019年的消费数据,2020年城镇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增加。城镇居民食品烟酒和居住消费支出有所上升,其余项目人均消费支出数额降低。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务方面消费数额有所下降,其余项目上升。(表1)

表1 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一览表(单位:元)

(二)上海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上海市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及预期方面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居民一般水平,不受时间滞后性的影响。所以,选取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分别截取国家统计局中上海市的相关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因2015年起,上海发布新口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分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所以在研究“双循环”提出之前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支出结构时运用上海市2001~2014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结构为研究对象较为科学准确。

通过观察各消费支出项目的增减性变化得出消费结构变动趋势。把2021年上海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与2001~2014年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双循环”提出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下面先对2001~2014年城镇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再对农村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处理。(表2、表3,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

表3 2001~2014年上海市农村居民消费数据一览表(单位:元)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之前,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在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用品及服务这三个方面较高,在衣着和医疗保健方面消费倾向较低。随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日趋平稳上升,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消费支出结构各组成部分日趋上升,食品烟酒增长趋势日趋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距扩大,说明城市居民生活已经达到温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随着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加和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城市居民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支出稳步上升,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据的比例不断增高。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呈现出先增长后放缓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居住支出总体趋势趋于增长,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医疗支出呈现出的总体增长较小,医疗支出数额不断震荡的特征,说明随着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农村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和交通和通信方面有着较高的消费倾向,在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消费倾向较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食品烟酒的增长特征与城市居民相似,在教育、文化和居住方面增长一直趋于平稳没有较大变化,而在交通和通信以及医疗保健方面增长较快,最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趋于稳定。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两个方面趋势线接近重合,说明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居民在二者上的消费趋于稳定,支出几乎相同。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之后,2021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在不断上升。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都比上年有了较大的提高,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策的实施,居民越来越愿意进行消费,居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足。随着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2021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4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说明政策实施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居民的消费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因疫情遏制发展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重新焕发生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和28.3%。在消费商品中吃、穿、用和烧的商品均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居民的消费内容日趋丰富,居民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强。按产业分,上海市2021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为30,86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除第一产业为负增长外,第二与第三产业均实现正增长,这也符合上海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按其具体项目组成分,各行业均实现了比上年同期5%以上的正向增长,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有较大增长,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由政策引导的各行各业均实现了自我快速恢复和发展。

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平稳上升。国家经济水平发展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国家整体经济越发达,经济整体运行越稳定,居民越愿意进行消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正向增长,我国居民看好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形势,消费心理积极。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消费潜力被压缩,疫情缓和后,居民消费潜力将被完全释放。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从数据上看,中国居民在食品烟酒等生存型消费资料上的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占比逐渐缩小,说明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朝着个人发展和个人享受型消费资料进行消费。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居民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朝着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必然会优化消费结构。

(三)物价总体水平稳定。物价总水平越高,居民消费倾向越低,反之越高;物价总水平越稳定,居民越会形成积极的消费与投资心理。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起伏不大,趋于稳定,再加上我国政府对于人民的一系列保障措施,没有出现物价飞涨的现象。疫情缓和后,居民针对部分商品进行了“报复性”消费,物价水平也没有变化较大,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变,物价水平的稳定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保障之一。

(四)企业生产创新能力强。企业是市场商品的供给者,企业生产是市场商品和劳务流动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生产创新不仅能降低商品的成本,使企业生产经营更有效率,还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加高级的产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目前,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指引下,企业的生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市场内容不断丰富,无论是基础生活用品还是高端制造类商品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因此一步步升级。

四、结论及建议

(一)促进消费公平性。我国正经历第三次产业升级,消费是内循环的核心环节。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投资拉动型转换到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结合目前现阶段扩大内需的要求,要进行消费制度创新,提升私人消费高效率运行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公平性,使之更有利于居民消费升级,进而促进国内大市场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挖掘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通过转移支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使居民消费进一步增长。

(二)发挥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在“双循环”背景下,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于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双升级”通过提高供给商品的质量、技术创新、提升就业率三大机制能够促进“双循环”,使之能够更加平稳有效率地运行。

(三)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措施规范市场行为,规范企业定价,完善法律法规,防止市场上形成垄断企业和恶意竞争现象。市场竞争越激烈,产品越丰富,商品的近似替代物品越多,商品的价格就会越稳定,居民就会向着更高级别的商品进行消费。

(四)政府应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并促进企业创新。政府在企业生产创新方面起着引领者的作用。所以,政府应加大扶持企业创新的力度,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分配,使每一单位资源进入到最需要它的企业。此外,根据我国国情,政府应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和促进自主创新。

综上,我国政府下一步应从继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兼顾消费的效率与公平,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和发展更新的消费模式以适应消费者消费结构变化几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政策,这样对于下一步完全畅通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创新,进行技术升级革新,大力发展新的消费模式,促进新兴业态的出现,为消费升级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双循环支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跟踪导练(四)4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