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信息披露探究

2022-05-19 12:49杜启祥
科技和产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报告责任信息

李 岩, 杜启祥

(沈阳化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阳 110027)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将目光聚集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关注企业非财务信息,通过企业发布的ESG报告来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ESG对应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3个方面,一般指报告或经济主体对环境的保护、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内部结构治理,是评估“该主体”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1]。2004年,联合国在报告《Who Cares Wins》中首次提出了ESG一词。2006年,高盛发布了一份ESG研究报告,较早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概念整合在一起,明确提出ESG概念。此后,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将ESG概念不断深化,针对ESG的3个方面演化出了全面系统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绩效评估方法,成为一套完整的ESG理念体系。虽然中国近几年才开始关注ESG理念,但早在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保总局就与证监会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监管的协调与信息通报机制,2018年9月证监会又明确鼓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ESG,让投资者了解有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的信息。2021年7月国资委提出“要将ESG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工作”,都可以看到政府对ESG的重视。2021年12月证监会表示,将研究稳步推进ESG信披工作,逐步推动上市公司引领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治理水平[2]。

为了紧随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创建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曾经高污染、高消耗的经济支柱产业——石化行业,目前正在一步步脱离双高,朝着“双低”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ESG报告来体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2020中国石化产业ESG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石化行业已经将ESG纳入行业规划中,行业开始向高质量、低污染、低消耗转变,未来会有更多的石化企业参与其中,加入“绿色家庭”中来。

1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总体分析

由于石化类公司经营范围涉及较广,因此需按照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来确定纳入统计范围的公司,具体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B0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C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化学纤维制造业(C28)。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的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共计329家(含当年新上市公司)。根据深、沪交易所公布的石化行业公司数,通过深沪交易所信息披露、公司官网公告等途径收集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信息(包含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具体如表1、图1所示。

图1 2018—2020年石化行业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数目

表1 2018—2020年石化行业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数目

数据来源:根据石化行业上市公司2019—2021年发布的ESG报告整理。下同。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2020年企业数量增速分别为5.76%、11.90%,而ESG报告增速为3.12%、7.58%,ESG报告增速不及企业数量增速,说明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ESG或虽有关注但并没有公开表态。根据上市公司对ESG的发布情况来看,大多数石化行业上市企业还没有深入ESG理念,并没有将ESG报告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1.1 报告披露要素

通过对报告披露要素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当年对环境的保护程度、承担社会责任的尺度、公司的内部治理状况。通过表2可以看到,大多数公司分3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通过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水电资源管理等多方向来展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生态屏障所做出的努力。以精准扶贫、阻击疫情、保护多方利益、关爱员工等多维度体现企业对社会的担当。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构建企业内部治理框架,筑牢运营基石,使企业能够更加长久安稳地发展下去。另外两家公司披露的内容不齐全,未能将3个方面内容展现在报告中。

表2 报告要素分析

1.2 公司ESG体系建设

ESG的建设应立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将ESG理念深入到体系建设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1]。从报告来看,目前只有寥寥数家企业成立ESG委员会,诸如中石化、中石油、上海家化、中华国际、中国神华等企业均已设立ESG委员会,指导和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ESG融入企业决策和业务实践中。然而大部分企业未将ESG建设纳入内部治理中,未将ESG理念渗透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说明ESG在石化业上市公司企业中的建设尚不完善。设立ESG委员会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设立ESG委员会情况

1.3 独立鉴证情况

虽然证监会已经将ESG信披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建设中,但其建设并不完善,因此目前只是鼓励企业发布ESG报告,并未强制企业对外公布ESG报告。ESG报告中涉及的财务数据来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但是大部分信息属于非财务数据。因此如果ESG报告能经第三方独立鉴证,那么其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会大大提升。但是从具体情况来看,目前只有中国神华的ESG报告经过事务所独立鉴证,并且将事务所鉴证依据、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及鉴证结论在ESG报告中做了具体展示。由此可见,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ESG报告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审计员审验,有可能存在企业“漂绿”行为,可信度并不高。

2 ESG信息披露面临的挑战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资源的消耗者、环境的破坏者、责任的承担者,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双碳”计划,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ESG,通过信息披露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的守门员。但是ESG报告在实际披露中却面临着如下挑战。

2.1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从2020年发布的ESG报告来看,有21.58%的石化业上市公司报告了20年度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情况,其中仅有15.49%的企业专门设立ESG委员会,这说明石化业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重视ESG理念,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缺陷。石化行业是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几乎业内所有企业都对外宣称绿色经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创造营收,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不惜违背诺言,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承诺抛之脑后。2021年12月中泰化学旗下的公司就因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被处罚;红宝丽旗下公司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被处罚。细数业内上市公司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不在少数,究其根本还是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处理机制,对生产污染物无法及时妥善地处理,这对于ESG信息的披露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2 ESG报告存在“漂绿”现象

ESG评级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界新的风向标,是体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评级越高的企业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3]。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发股融资审查较严,银行贷款限制性条款多,所以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ESG评级的出现给这些企业带来了融资希望。只要他们迎合评级机构的偏好(比如对废物、废气处理赋予更高的权重),按照相关索引编制报告,就能获得更高的等级,从而完成新的融资[3]。此外,若是企业引入ESG或是建立ESG体系,治理层为了考核实施情况,会将企业ESG表现纳入激励考核中,而报告正是管理层实施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因此管理层有动机将报告进行装饰,夸大绿色数据,从而获得治理层和投资者的青睐。

虽然ESG报告属于非财务性报告,但其中也会包含一些经审计的会计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审计,其真实性能够得到合理保证。但是编制报告需要的一些非财务数据属于前瞻性信息(如能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对生态恢复数据),并不如财务数据一样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靠性。因此石化业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编制报告时会运用更多的主观判断,会较多使用符合自身利益的“伪”数据,通过人为修改将报告进行粉饰,从而满足管理层的利益需求。无论是迎合机构、满足考核,还是使用“伪”数据,都是在将ESG报告进行“漂绿”。

2.3 ESG报告编制缺乏专业人才

ESG报告是由管理层编制,治理层批准发布。在报告编制过程中,要求管理层具备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废水、废气减排情况如何,资源能耗降低程度如何,相关数据如何准确测算;企业面对环境变化时,如何应对可能影响财务业绩的情况。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多数管理层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企业内部也缺乏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的专业人才。因此,企业披露的ESG报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瑕疵。

2.4 ESG报告缺乏统一编制标准

目前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的编制标准各有不同,主要参考的国际编制准则有: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发布的《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主要参考的国内编制标准有:港交所ESG指引索引、上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3.0)[4]。主体编制报告参考标准不同,最终呈现的报告内容参差不齐,通过分析2020年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71份ESG报告可以发现(表3),大多数企业的报告篇幅均在30页以下,只有不到10%的报告篇幅超过60页。其中篇幅最多的是中国神化编制的报告,页数为111页;而页数最少的是扬农化工,篇幅仅有7页。通过对比发现,双方均从疫情防控、利益相关方沟通、关爱员工计划、安全环保、参与教育、扶贫等方面做了叙述,但是中国神化又从公司治理、ESG管治、产品责任、安全健康等方面进行说明,并利用22页的版面对环境报告做了具体讲解,展现公司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学者们通常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篇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履责水平,报告篇幅越长,其所含的信息就越丰富,通过对中国神化和扬农化工发布报告篇幅的对比也可以证实。

表3 2020年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ESG报告篇幅统计

3 对策研究

鉴于ESG信息披露存在上述问题,建议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多管齐下为ESG信息披露保驾护航,因此,下面本文从治理体系、监督力度、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期望有助于提升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披露质量。

3.1 建立有效治理体系,加强ESG机制建设

体系的改革离不开上层的领导,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由企业治理层全程参与,管理层建设部署,员工精准实施,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绿色经营体系。ESG信息披露依赖于有效的处理机制,如图3所示,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ESG委员会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具备生态背景的高管担任负责人,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有效地将ESG理念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统筹兼顾财务、生产、投资、决策,做到ESG理念随企业发展而发展。此外,企业要建立ESG内部控制机制,如明确母子公司环境数据和环境信息的收集流程、统计方法,确定责任倒追机制,做到有据可查、有数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开设对话机制,考虑同政府、供应商、员工和社区、银行、股东之间的持续沟通,增强内外部有效沟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图3 企业治理结构

3.2 推动立法工作,提高监督力度

要想将ESG推广应用,要从立法层面出发。政府是政策实施的推手,要想实现“双碳”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立法建制。欧美的ESG制度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标杆,就在于欧盟委员会通过立法强制企业对外披露ESG报告,通过发布《促进可持续投资的框架》,规定了欧盟范围内的分类系统,为企业和投资者在进行可持续性经济活动时提供判断标准。政府可以参考欧盟治理体系,研究GRI等ESG参考标准,在充分考虑中国基本国情,保持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分行业、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逐步制定中国特有的ESG管理体系,推动ESG信息披露普遍化[5]。目前港交所已经实施“不披露就解释”的半强制披露政策,这为内地上市公司ESG信披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注册会计师为财务报告提供高水平保证的前提下,仍会出现财务数据造假情况,而企业高管在薪酬考核、融资压力下编制未经审验的ESG报告可信度未必会高。因此要增加报告的信赖程度,就必须要有审计这一环节。况且ESG报告中既含定量信息,也有定性信息,有不少定性信息是前瞻性信息,不能准确地判断最终结果如何,比如能源节约对企业战略实施、财务业绩的影响;定量信息如废气排放、废物处理等数据也未必有源头可查,但是经过专业人士的独立调查和数据审验,仍旧有助于提升报告的可信度。因此,通过第三方鉴证可以有效降低报告被“漂绿”情况。

3.3 加强人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加强生态环境人才建设,是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评估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应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或外部招聘,培养出专业的人才队伍,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方案,为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此外,除了建设人才队伍,企业还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文化,使所有员工认同该理念,真正将可持续发展渗透在公司内部中。只有打造出专业的人才队伍,培育出可持续发展文化理念,才能让企业夯实发展根基,在未来发展中体现专业性,在环境应对中体现科学性。

3.4 对标国际标准,提高信披质量

在目前政府尚未对ESG编制准则规定的情况下,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对标国际[6],比如以GRI编制准则来编制ESG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确ESG指标索引。由于国际上对ESG编制准则的研究较为成熟,因此对ESG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划分,比如环境保护细分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管理体系、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排放物。企业可以以国际标准为主线,将其延伸到自身业务中,结合企业经营情况,积极披露更多的相关信息,提高ESG信披质量,减少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成本。

4 结语

ESG与企业的长久发展并不矛盾,反而是ESG能够推动企业持久发展。ESG表现好的企业,高管更有前瞻眼光,能够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战略投资提升企业收益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有关学者也证明了上市公司评级提高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而ESG报告正是ESG评级的重要参考文献[7]。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要看到ESG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提早布局,通过产品创新、生产流程的革新、降污减排设备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加强同各方相关者的沟通,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多元化社区,争做节能减排的“领头雁”,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报告责任信息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订阅信息
报告
报告
报告
展会信息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