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三十五)

2022-05-20 03:14刘小晴
老年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横画小楷姿态

□ 刘小晴

以欹侧取势,是研究楷书行气的重要方法。倪苏门《书法论》中谓:“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盖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用笔一正一反,所谓锋锋相向也。此从运腕得之,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徐’‘欣’二字,转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这一段话很有意思,所谓“转左侧右”即左右二停结构,微微地改变其角度,从而产生姿态上的变化,使其体势跌宕而下,但重心仍须保持平稳,于是在险绝的姿态中,产生了小楷的行气。当然,“转左侧右”只是举隅而已,学书者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下面我们来谈谈欹侧取势的具体方法。

(一)横势

所谓横势,即舒展其横画,体势微扁而平正端庄。这种小楷的取势方法,可以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为代表。这种取势一定要注意一行中参差开合的变化,字形虽微扁而平正,但于平正之中又要富有姿态的生动。如图中第一行“待”字,左停“彳”旁微向左欹,右停“寺”部极正,撑住字的重心,端庄之中仍不失主动之态。又例第三行中的“过”字,上畔右竖向右挪移,使与“辶”部拉开距离,其中空素地极为开阔,又使此字于平正中富有疏密变化。

此取势法,每字主画舒展,宾画收敛,显得弛张有致,收笔极圆,藏锋画中,势从内出,显得笔意蕴藉。

(二)纵势

《孝女曹娥碑》(局部)东晋·王羲之

所谓纵势,即缩短横画,并微微向右上欹斜,伸长竖画,并微微向左侧倾斜,从而形成一个左伸右缩的体势。由于体势偏狭长,如斜而反正,故称纵势。书写这种体势时,不容易掌握重心,因此笔力要沉劲,如此方能撑得住重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切不可每一笔横画都朝右上作同一方向的欹斜,亦不可每一笔竖画都朝左侧作同一方向的欹斜,这样又犯了齐平之病,需要于斜势中时时改变角度,以调整一行中的重心。如图第二行中“滂”字体势向左欹斜,而下一“惭”字体势又向右欹斜,这样就调整了两个字的重心。又如“遇”字,上畔横画都斜向右上,下畔“辶”却斜向右下,这样又调整了字的重心。

纵势中,还有一种“左缩右伸”的体势,这种体势在小楷中被广泛使用,即横画斜向右上,而竖画微向右侧欹斜,使其体势向右稍偏,如图中“吏”“汤”“稍”“益”“贵”五字。由于整个字势向右侧,从而在险绝的姿态中产生一种体势,显得灵活而有变化。

(三)转上侧下,转左侧右势

狭义的“转上侧下”和“转左侧右”,是每个字字形结构中上下、左右二停的体势变化。如图第三行中的“鹄、鸾、啸、虎”四字,“鹄”字左停微向右转,右停微向侧,“鸾”字上停微向右转,下停微向左侧并向右挪移,“啸”字左停端正,右停微向左侧,“虎”字上停微向左转,下停微向右侧。下面一个“香”字则上下二停都朝右欹,接下去一个“气”字上停又继续朝右欹侧,若下停中的“米”部再朝右欹的话,重心势必跌倒,但书者却十分巧妙地将“米”部微微向左欹侧,这样就撑住了重心。由于不断地转上侧下、转左侧右,不但使整幅字的重心在不平衡中求得了平稳,同时也使字形的姿态产生了变化,十分耐人寻味。

广义的转上侧下和转左侧右,则又表现在上字与下字、左行与右行的体势变化中。如图第二行中“华”“盖”二字体势转向左,“下”“清”二字体势转向右,显得姿态生动,体势跌宕。

以上各种方法,在小楷中又可以穿插运用。如图中“灵”“从”“叹”字用的是“左伸右缩”法;“啸”“或”“迅”字用的是“左缩右伸”法;“畴”“咏”字用的是“转左侧右”法;“翠”“翳”字用的是“转上侧下”法,整幅字势矫变异常,随势偃仰,波谲云诡,胸中当具浩然之气,腕下乃发奇逸之势,极尽纵横变化之美。

至于向背之情,则又在于离合之势。一般来说,书写小楷以向势居多,绝少使用背势,以向势结构有雍容宽绰之态,初学者当宜详察。

总之,小楷的“气势”主要由笔势和体势所构成,“势”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效果。以上分析的方法只不过是“以形求势”的剖解之法,初学者虽能从理论上明白势的含义,但用之于实践,未必能“得势”,因其中还涉及功力的精深和法度的圆熟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所悟通,一旦得势,则可入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此外,志学者还要从学问中开拓自己的胸襟,不狃于规矩,不死守成法,静气运神,毋使有虚矫霸悍之态,则气格雅正。又要从自然界中开拓自己的眼界,不狭于时闻,不拘于世俗,胸次阔朗,则幽姿秀色,溢出于指腕间。而与天地造化相参,自然精神内蕴,气脉贯注,信手拈来,才能头头是道。

猜你喜欢
横画小楷姿态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攀爬的姿态
画说汉字——百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学生写不好“横画”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
另一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