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运动员的竞技心理挑战与调控策略

2022-05-20 03:48张忠秋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正念心理压力主场

张忠秋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2022北京冬奥会2月20日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共计15枚奖牌的成绩排在金牌榜第三位,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创造中国体育代表团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佳成绩。与2018年平昌冬奥会相比,中国冰雪运动在过去4年取得长足发展,冰上和雪上项目呈现全面发展的势头。由于我国冰雪项目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运动员的实力与挪威等传统冰雪强国运动员仍有差距,因此,比赛时运动员的临场心理挑战与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1 主场作战带来的心理挑战

研究表明,“主场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即运动员主场作战时获胜的概率大于客场参赛。然而,这一现象多出现在篮球、冰球等对抗性项群项目中。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等表现准确性和难美性项群项目,主场作战给运动员带来的心理影响是特殊的。运动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常说,“此次冬奥会是‘家门口作战’,为了寻求突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比赛不容有失”。这实际上就是运动员为了满足“社会期待”而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进而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压力,并成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运动员应首先明确自身定位。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仍是“夏强冬弱”,冰雪项目的整体实力与传统冰雪强国仍有差距。尤其是此次北京冬奥会,我国176名运动员完成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任务,其中不乏初次参加大赛的青年运动员。青年运动员应明确参赛的目的是积累大赛经验和提高竞技水平,无须将目标限定在夺金上,避免赛前过度焦虑和受伤。竞技水平相对成熟且有冲金实力的运动员应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享受主场作战氛围,可在日常练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如模拟训练,即模拟主场作战的环境,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场心理应激调控与个性化心理辅导。

2 重要他人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运动员的重要他人一般指运动员的家人、教练员和队友等,重要他人对运动员的心理引导与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北京冬奥会“两金一银”获得者谷爱凌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其母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尤其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第二轮比赛出现严重失误的谷爱凌在第三轮出场前与母亲进行了交流,母亲帮助她放松心态,最终“逆袭”获得宝贵的银牌。

北京冬奥会我国运动员是主场作战,有更多的亲人现场观赛。研究表明,当运动员的亲人在现场观赛时,如果其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不具评价力,则不会提高运动员的生理唤醒水平或运动员成绩,此时与运动员独立参赛的结果相同;但如果其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具有一定评价力,则可能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影响,若引导得当则其效应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因此,主场作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要他人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正面积极影响,是运动员及运动心理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实践发现:若运动员与重要他人关系融洽且后者多次临场观看比赛,则重要他人所起的正向作用明显;但运动员第一次在重要他人临场观看情况下进行比赛,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避免对运动员竞技状态产生不利影响,重要他人应为运动员营造融洽的训练比赛氛围,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在场边观赛,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能力。

3 运动员赛前压力应对

运动员赛前产生压力感是必然的,而压力感不仅仅是主场作战导致的,比赛本身亦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子威收获两枚金牌后,在个人第三项比赛中被判犯规无缘决赛。赛后他坦言,比赛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赛前整个人很“紧”,不能完全展示自己的竞技状态。

为了帮助运动员减缓比赛压力,赛前心理准备与调节尤为重要。首先,教练员和运动员赛前应根据比赛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这不仅是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具操作性的心理准备工作,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将更多心理资源投入到比赛中,减少突发情况造成的心理压力。同时,赛前计划使运动员心中有底,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此外,赛前方案制定有利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沟通,在此过程中,教练员能更细致地了解运动员的想法,运动员亦能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意图。良好的赛前准备是减缓运动员赛前压力的重要基础。

除制定赛前方案外,运动员还应学会赛前心理调节方法,以更好地应对比赛压力。例如:通过改变赛前身体状态调节压力,包括表情调节、呼吸调节、活动调节和饮食调节等;通过改变赛前认识控制情绪,包括暗示调节、宣泄调节、情志转移和激化调节等;通过改变赛前环境控制压力,包括音乐调节、颜色调节和气味调节等。不同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调节方案应对赛前心理压力。

4 运动员心理训练

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压力过大或注意力受到场外因素干扰,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或身体僵硬不受控制等情况。究其原因,比赛中良好的竞技表现需要运动员的心理、身体和技战术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较高水平,且心理是身体和技战术发挥的基础。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出现起伏,其竞技表现必然受到影响。为帮助运动员在比赛间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日常心理训练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适宜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流畅发挥的基础,能够提高其竞技表现。因此,心理训练或干预对运动员比赛时达到最佳竞技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的运动员心理训练主张通过心理干预形成有利于完美表现的最佳心理状态,即运动员要获得最佳表现须通过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获得高水平竞技表现所必需的内部状态。最常见的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即表象训练,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个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我国运动员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 m比赛中滑出34.32 s的成绩,在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同时,为我国获得首枚冬奥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赛后高亭宇坦言,不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运动员需要进行表象训练,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也需在日常进行表象训练,并在赛前将动作进行分解,想象如何在比赛中发挥。

与传统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关注“控制”不同,主张“接受”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法以“正念训练”为代表。正念训练以接受为基础,是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体验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干预方法。正念训练不要求运动员对内部状态进行控制或获得最佳心理状态,而强调对当前处境及内部状态不加评判地注意,从而帮助运动员将更多认知资源投入在与当下运动任务相关的线索上,而非对内部状态的控制上,通过促进产生心流体验等有效提升运动表现。除日常正念训练外,冬奥运动员还可以在比赛各轮次间隙进行短暂的正念冥想,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正念心理压力主场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