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北京二环路桥下消极空间改造研究

2022-05-20 09:2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曲勃润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4期
关键词:闲置精细化空间

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曲勃润 郁 枫

0 引言

与我国大多数城市早期规划一样,北京二环路早期的规划重点在于其交通功能,而较少关注对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整体规划设计缺失、相关指导性政策缺乏及部分管理运营责权不统一使部分桥下空间逐步成为北京老城公共空间的消极地带。从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来看,桥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城市内其他公共空间的属性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北京老城内用地饱和,部分区域功能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2013年是北京“精细化管理年”,此后开展了多项公共空间更新精细化整治专项行动,并在2019年1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快推动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由此,在精细化管理下的北京城市更新使桥下空间的利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所关注。

1 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工商部门采取“退路进厅”计划,对街边商贩进行规范化管理,将北京多处桥下空间设置成商业大厅、建材城、歌舞厅等功能,用以规制街边商业。然而,1998年玉泉营桥下建材城发生火灾,桥下空间安全隐患凸显,随之桥下的全部商业均被停止,改为市政管理及停车空间。

2007年《北京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其中严格限制了桥下空间的所有功能和用途,并规定只能用于绿化、交通和养护作业;并于2018年的修订中提出,禁止桥下搭建各种建(构)筑物,且不得直接用于商业贸易经营。在一定时间内这项法规也限制了桥下空间使用向公共性发展的进程。

2017年,“首都之窗”网站发布“两年内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将在二三环路桥下设电动汽车租赁点、部分桥区提供充电服务的具体计划”,这也标志着北京市政府对于二环桥下空间逐步向公共性转型。

1.2 分类界定

关注消极/剩余空间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此类空间的改造更新将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的桥下具有“消极度”的空间包括“半消极空间”和“剩余空间”,根据空间特点和消极程度,提出桥下两种空间的概念界定。

1)半消极空间 未得到统筹使用而形成的使用率不高或不能综合利用从而形成的具有消极性的桥下空间。

2)剩余空间 在城市规划及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权属不明晰、设计不合理或建设时序不一致而形成的闲置空间,多为桥下畸零空间、边角空间或三角空间等不易利用空间。

2 现状调研

2.1 使用功能调研

2.1.1 调研范围

此次研究范围为北京市二环路桥下空间。北京二环路处于北京道路路网的核心位置,围绕旧城而建,全长32.7km,共32座桥。

2.1.2 现状功能

在32座桥中,现状桥下空间主要功能除12座为交通通行外,其余20座桥桥下现状使用面积约10.61万m2,主要使用功能包括停车场、公交场站、养护站点、环卫站点、交管站点、绿化站点(见图1)。

1北京二环路桥下空间主要功能

2.2 典型问题分类分级

2.2.1 半消极空间

1)杂物堆放 在雍和宫桥、光明桥、右安门桥、天宁寺桥、钟鼓楼连桥等桥下空间,部分区域存在废弃物品与建筑材料堆放、废弃简易厂房式建筑占据空间等典型问题(见图2)。此类问题所在桥下空间多为专用权属,如停车、环卫、养护、交管等,内部空间使用权由相关使用单位专用,相对封闭且缺少统一政策监管,大多忽视了社会人群的需求。

2桥下空间用于杂物堆放2a雍和宫桥2b光明桥

2)功能混杂 在积水潭桥(西侧)、右安门桥(西侧)、广渠门桥、景泰桥等桥下空间,部分区域存在居民自发形成的临时摆摊(如修车摊、卖菜摊等)、市政及社会车辆临时停放与临时休憩场所等典型问题,如图3所示。此类问题所在桥下空间多为人行通行空间,由于周边区域整体功能缺失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空间使用与周边环境脱节、存在社会安全隐患等问题。

3桥下空间用于临时摆摊3a景泰桥3b右安门桥(西侧)

2.2.2 剩余空间

1)通行空间闲置 在东便门桥(南侧)、广渠门桥、月坛北桥、建国门桥、西直门桥、天宁寺桥、玉蜓桥等桥下空间,部分区域存在通行空间闲置,此类空间多为道路路缘石以上、可供行人通行的区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设计,现多为闲置或用于社会车辆临时停放使用,如图4所示。此类空间问题因偏重服务机动车而忽视人行流线,人经过却不能停留,空间参与度低,未能为周边功能区提供良好的功能补充。同时缺乏设计,造成空间可达性或利用率不高。

4桥下通行空间闲置4a玉蜓桥4b东便门桥(南侧)

2)停车空间闲置 在钟楼北桥、广安门桥(西侧环岛、东侧环岛)、开阳桥、天宁寺桥(东北侧、东南侧)等桥下空间,部分区域停车场存在较大空间闲置且周边缺少明确标识指示等典型问题,如图5所示。原因如下:①内部停车场闲置,此类空间多为内部停车区域,社会车辆不得进入,部分因管理封闭存在停车位不饱和、内部其他用途或车辆长期停放等现象,未得到统一有效规范;②未使用闲置,如广安门桥西侧环岛南角、东侧环岛北角桥下空间,由于场地小,目前未出租。

5桥下停车空间闲置5a钟楼北桥5b广安门桥(西侧环岛)

3 改造思路

3.1 改造原则

1)桥下空间改造应经过充分评估和论证,保证改造流程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2)桥下空间提升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和桥梁安全为前提,因地制宜,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交通功能。

3)以周边居民需求为基础补足其他功能,广泛征求民意,补齐设施短板,做到“一桥一策”精细化改造。

3.2 政策

1)应制定北京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管理办法,规范桥下空间使用和安全管理,避免出现桥下空间改造进入误区。

2)应充分调查北京市各类桥梁桥下空间建设、利用、管养维护等情况,对各类空间改造使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进行充分论证。不宜利用的桥下空间则由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覆绿、养护及保洁工作。

3.3 设计

3.3.1 优化停车场设计

1)桥下空间停车场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停车位布置应结合桥下具体空间形式选择平行式、斜列式或垂直式布局,以满足停车位数量需求。

2)停车场改造可考虑加入智能停车系统,云端实时显示剩余停车数量等信息。

3.3.2 增加配套设施

应根据周边用地情况统筹考虑,在现状部分闲置空间中加入配套设施(如景观小品等)补足现状功能需求,激发桥下空间活力;对于人流通行量较大的桥下空间,应增设明确标识,优化人行过街通道设计,同时增设视频监控设备,实现监控全覆盖;设置电子信息屏,实时发布安防预警信息和天气信息(见图6)。

6增加桥下配套设施

3.3.3 夜景照明设计

对现状照明不足的桥下空间,开展桥体、桥下亮化改造,以满足夜间人群在桥下通过或停留的安全需求,如图7所示。

7夜景照明设计意向

3.3.4 景观绿化设计

1)对于高度低于5m的桥下空间,可在边缘空间间隔种植2~3种植物。

2)对于高度高于5m的桥下空间,可采用分层次种植3~4种植物,局部采光较好的地段可增加植物组团,如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边界绿化组团。

3.4 实施层面

3.4.1 整合相关用地空间

清理杂物堆放区域,并将部分利用率不高的专用权属空间进行转移合并,提高空间使用率。如空间权属不易解决的可考虑清退还绿,选用耐阴和半耐阴的植物增加绿量,发挥滤尘、减噪等作用。

3.4.2 开放部分内部停车空间

1)可考虑将停车位不饱和、居住或公服商业设施周边的桥下空间对社会车辆开放,缓解老城区停车压力,并制定合理的规范停车机制,鼓励开展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机制。

2)建立全生态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并将桥下停车空间大数据与地图导航软件相关联。

3.5 管理

3.5.1 管理监督,责权到位

由各区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管养的桥梁桥下空间利用管理工作,组织辖区相关部门加强桥下空间利用管理的组织实施、日常检查和监督工作,建立桥下空间巡视制度,定期巡查并规范桥下空间使用。

3.5.2 广纳意见,一桥一策

对于可进行改造的桥下空间,应由各区政府负责牵头,所在街道和责任规划师对该桥下空间改造进行科学论证,根据设计指引提出适合的设计策略,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先后出台关于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的导则和办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也正在加紧进行《桥下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编制工作,这些举措将是规范桥下空间使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在北京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以现状桥下空间典型消极问题为导向,提出北京二环路桥下空间改造的建议和思路,希望为桥下空间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图1,作者自绘;图2,图3,图4,图5,作者自摄;图6,图7,网络

猜你喜欢
闲置精细化空间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不做闲置主妇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