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研究

2022-05-20 09:24张丁文惠小明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张丁文,惠小明

(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1147;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 401147)

0 引言

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解决传统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智慧技术和智慧城市理念的作用,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近几年,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过程中,先进的物联网、遥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打造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可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全面监测和追踪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从而及时作出响应和处置。

1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观念较落后,虽然各大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智慧技术,但并未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并未及时对现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一旦出现公共安全事件,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将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社会安全 如刑事案件,2019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刑事犯罪发案量为13人。

2)事故灾难 如公共设施事故和交通事故,据了解,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3)自然灾害 主要有洪涝、台风、地震等。

4)公共卫生 传染类疾病如新冠肺炎疫情。

由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进行治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预警防控能力。例如,采用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对人们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和预警;采用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对交通安全进行预警;采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预警,提出紧急处理方案;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模型,对影响模型的外界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公共卫生智能预警系统,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即可提前进行预防。

2 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安全治理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1 促进跨部门数据融合

在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时,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保证管理迈向智能化,而且能确保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掌握大量的城市数据和信息。从社会治安管理角度来看,为确保案件得到迅速侦办,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从社会应急管理角度来看,一旦城市发生突发事件,就要掌握与城市相关的大量数据。在智慧系统支持下,公共安全管理人员可方便调取与之相关的数据,这样就能合理应对突发事件。从公共安全管理角度来看,许多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要充分发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优势,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与整合,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做出科学决策。

2.2 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

从社会治安管理角度来看,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确保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为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识别,提高信息的价值,可发挥异常识别、异常筛选和推理推荐等算法的优势。此外,也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获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从应急管理角度来看,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进一步优化与之相关的方案。利用智能化算法可确保风险得到高效的预警与预防,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部门需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决策与处理,而这则需要充分发挥决策分析算法的作用。

2.3 建设综合化智能系统

打造先进的智能化系统,确保数据得到有效的共享、存储,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见图1)。从社会治安角度来看,可建立专门的中枢系统,这样就能对多路视频进行对比查看。中枢指挥大厅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全局,并结合具体的信息,帮助干警及时对案件进行分析与处理。从应急管理角度来看,通过这一系统能够提供高清视频,确保人员、物资得到合理调度,还可发挥专家的作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数据管理和算法管理的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各大城市要对与之相关的部分进行统一建设,打造现代化综合智能系统,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确保智能化系统拥有丰富的功能,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能。

图1 公共安全智能系统一般架构

3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

3.1 基本框架

3.1.1 资源层

资源层负责对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打造完善的公共安全治理互联互通网络,确保人与人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促进各项数据和信息实现顺利传输,保证各类事物之间彼此衔接。因此,可将资源层视作各类资源集成共享的主要渠道。资源层具备良好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可及时对风险和问题进行响应和处置。其主要采用网络式组织结构,确保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资源供给更加充足,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在打造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资源层是基础,需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网络具有完善的互联互通功能。

1)要确保物联网能够覆盖全面,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多源异构资源共享。需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建立公共安全政务网络,使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能够获得及时利用。

2)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动大数据信息平台,对全社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该平台,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统一参与到公共安全治理之中。平台有统一的接口,具备信息推送和分析功能,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判断事件的发展与变化趋势,还可根据事件的类型和等级做出相应的响应与反馈。通过这一平台,对各项应急资源进行动态协调,确保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得到及时应对与处理。

3)使用分布式智能处理技术对网络进行协调控制,确保各部门的各项资源节点数据得到有效汇总,提高数据和信息的流通速度,保证资源和要素得到高效整合与共享。

3.1.2 组织层

组织层主要是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主要是对机构进行优化,通过制度化授权和立法的方式赋予机构以不同的决策权与协调职权。一旦出现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机构可转变为网络动态联动机构,成为社会应急联动的重要信息枢纽,使政府和社会等参与主体按照联动预案的要求和应急需求,通过合作平台实现彼此联动。机构重视与其他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采用横向合作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以此调动上下级充分互动。

3.1.3 运行层

运行层主要对公共安全治理工作进行完善,对公共安全系统进行全面控制,并及时就问题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响应。对危机事件和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反馈相应需求,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在运行层中主要包括检测预警机制、决策处置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善后恢复机制。

运行层需发挥恢复机制的作用,充分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例如,要保证个人信息安全,采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及时反馈报警和求助信息,提供安全防护指导,使相关人员能够做出准确的应急处理,对紧急避难的情况进行及时追踪和预测,这样就能提前做出针对性预警和预防。

运行层可充分发挥互联互通网络中的海量信息优势,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凸显数据驱动的功能。以数据和信息为中心,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发挥出不同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样就能避免出现信息壁垒或沟通不畅的问题。

3.2 主要特征

3.2.1 对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和主动防范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可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保证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充分发挥出公共危机综合治理的职能,对突发事件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控制,迅速做出反应。该体系侧重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置,通过精准识别、控制和处理,成功化解风险。与传统的公共安全服务相比,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对风险进行精准预测,使风险的防范工作更加主动。

3.2.2 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在组织结构方面,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延展性。人们会构建多元互联网络,提高信息的流动性与各方的互动性,确保资源得到高度共享。经过制度授权后,网络动态联动机构可在紧急状态下对各方进行有效协调,确保资源配置合理,实现统一指挥。

3.2.3 发挥海量信息的作用

传统的公共安全治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有效发挥数据和信息的作用。现阶段,各种信息和数据层出不穷,若要构建智慧城市,打造健全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就要构建扁平化和网络化信息传递模式,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为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创新公共治理理念。政府对数据和信息越来越重视,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再对其进行分析,即可构建完善的治理机制,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此外,通过多种合作方式,结合可靠数据,就能精确把握公共安全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与反馈,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公共安全服务部门,这样就能确保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效果。

3.2.4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设置机构时,转变机构内部的单一、僵化现状,使机构变得更加开放,凸显机构的协作性,确保各部门得到集成化管理。

2)更加关注公众公共安全需求,凸显公共安全治理服务职能。

3)组织结构发生转变,具有更多主体,而且具备动态性。

4)资源配置迈向融合与共享方向,促进资源流动。

5)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公共安全治理,以数据驱动,积极主动作出响应。

4 结语

由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要明确体系构建的要点,创新公共安全治理理念,融入先进技术,确保各要素彼此关联,方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的编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