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实现科学化管理 呼伦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2-05-20 06:46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内蒙古林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护保护区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部,是中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数千公里内唯一的大泽。历史记载其最大水域面积(1964年)曾达到2339 平方公里。以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治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对呼伦湖的保护,1986年,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成立了达赉湖珍禽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是呼伦贝尔市首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改称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保护区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扎赉诺尔区3 个行政区,总面积7400 平方公里,由呼伦湖、贝尔湖(中国部分)、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入湖口、乌兰诺尔、新达赉湖等河流、湖泊、河漫滩湿地,以及草原、沙地等组成,属于野生动物、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类型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它不仅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繁殖地。1994年,保护区与蒙古国蒙古达乌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联邦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联合成立了“中蒙俄—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2002年1月,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6年,被原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2016年,保护区管理局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先进集体。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统筹生态综合治理

2002年以来,随着蒙古高原—达乌尔区域暖干气候的周期变化,呼伦湖区域进入了持续干旱期,降水量减少,水位连年下降,蓄水量由最高的138亿立方米下降到40 多亿立方米,2012年水域面积缩减到1750 平方公里,大面积芦苇湿地丧失,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环境面临挑战。

2013年11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对呼伦湖生态保护与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积极行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全力抓好落实。

呼伦湖综合治理是呼伦贝尔市的“首要任务”“一号工程”,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把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作为坚持“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和具体行动。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及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面统筹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

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

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实施环湖沙化土地治理、保护区生态移民、草地退化治理项目。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实施渔业资源恢复及水生态治理项目。建成了濒危土著鱼类保护与繁育厂房、中心实验楼,配备了水源循环净化区、室外培育区及温室等配套设施设备,为流域土著鱼种及珍稀鱼类的保护与繁育提供了条件。

管护能力建设。重点实施监控系统及数字化平台建设、保护区渔政公安执法管护能力建设及管护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建成了覆盖保护区全域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水质、水文、空气自动监测站网,新建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科研监测中心、科普宣教中心,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执法设备,有效提升了管理工作科技水平和保护区执法管护能力。

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扎赉诺尔区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南煤沟治理、北煤沟治理、苏木(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苏木(镇)污水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航运社区氧化塘建设、北氧化塘建设、勤兴砖厂搬迁、保护区周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线建设、呼伦湖旅游景区治理改造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扎赉诺尔区露天矿等生态敏感区域进行了恢复治理,在环湖周边新配套一批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拆除了40 余处旅游餐饮住宿等经营设施。

科研监测。重点实施了呼伦湖周边及水下地形测绘、呼伦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2 个项目。获取了呼伦湖遥感影像数据,绘制了水下1 ∶10000 地形图,开展了区域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与生态安全情况的系统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点实施河湖渠湿地水体连通、河道疏浚及河岸生态防护2 个项目。恢复了呼伦湖周边3 处已干涸的自然湖泊湿地,完成了呼伦沟、克鲁伦河入湖口区域的湿地植被恢复,疏浚了克鲁伦河河道,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环境。

水利工程。重点实施引河济湖进水口上游加固、引河济湖下游护岸、新开河工程完善、乌兰诺尔水库除险加固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5 个项目。

通过实施呼伦湖综合治理工程,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得到提升,管护能力明显增强,水生态系统质量得以提高、结构得到有效修复,区域的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湖量有所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实现科学化保护管理

为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科研监测水平,2017年8月,经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批准,专门成立呼伦湖监测研究机构——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对呼伦湖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等进行科学研究,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该院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10 余个院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施科研项目,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红线划定等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此外,借助中蒙俄—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这一国际平台,研究院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在鸟类、兽类联合监测等方面开展了跨国科研合作,为我国跨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

2018年,初步建成的保护区数字化监控平台为科研监测和管护执法提供了便利。数字化平台监测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保护区内6 处水质自动监测站、4 处气象自动监测站、3 处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的回收、存储和汇总,初步实现了保护区监测及数据信息统筹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覆盖了保护区全域,在29 个监控塔上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对保护区24 小时不间断监控。该系统具有应急指挥、远程调度功能,大大提升了管护执法能力和管理工作科技水平。

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保护区每年组织开展入户调查及宣传工作,补充完善了社区所需的基础数据,增强了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逐渐走上了共建共管之路。各个管护站通过建立辖区居民微信群,广泛宣传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纪念日,保护区管理局、局属各单位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向社区居民、游客、过往群众和中小学生发放常见鸟类宣传册、主题海报,以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宣传材料,详细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解答生态问题,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提高其绘画、鉴赏及审美能力,结合中蒙俄—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工作,保护区管理局持续在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的部分小学开展不同主题的儿童绘画活动。各个学校的学生踊跃参与,每年收集优秀作品近百幅,经专业团队综合评选,对获奖作品进行奖励。

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呼伦贝尔电视台、呼伦贝尔日报社,以及自治区级、国家级新闻媒体发布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工作动态等信息,对呼伦湖治理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进行报道,增加工作透明度,为保护区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保护区管理局在海拉尔区建设了呼伦湖科普宣教中心,利用声光电、三维立体动画、VR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动态展示呼伦湖地区野生生物资源状况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情况,几年来接待各界参观学习人员8000 余人。

呼伦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护区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经过综合治理,水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拉尔河河岸防护功能不断增强,克鲁伦河入湖口、新开河河道得到有效疏通,流域河湖水系连通性加强。2016—2021年,呼伦湖水域面积保持在2019.0~2237.5 平方公里,2021年,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237.5 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34.9 亿立方米,维持在自治区批复的合理生态水位范围。

生物多样性稳步增加。通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及禁渔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恢复了鸟类栖息繁殖地和鱼类产卵场所。保护区河湖滩地内的芦苇等水生植物也已恢复,迁徙和栖息的珍稀鸟禽增多,鱼类生物量逐年增加。从2015年至今,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和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 种增加至345 种,种群数量增加近万只;鱼类由32 种增加至39 种;哺乳动物由35 种增加至38 种。

对北方寒旱区湖泊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呼伦湖具有吞吐湖泊和内陆湖泊的双重特点,污染成因复杂,对湖泊演变规律、水质水量相互关系、水生态退化及恢复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症下药”等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呼伦湖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调查”“呼伦湖水质提升达标方案”“呼伦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等课题研究,在呼伦湖水生态环境状况、成因分析和评价建议等方面成果丰硕。

在长期监测与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表论文32 篇,完成了《内蒙古呼伦湖高等动物基因库建设报告(第二版)》《内蒙古呼伦湖微生物调查报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生植被及植物群落、区系分析报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构建示范项目结题报告》《呼伦湖保护区鸿雁迁徙规律及栖息地利用规律报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 项。

今后,保护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文明执法、优质管护、保护资源、高质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巩固、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得到完善”为目标开展工作。

呼伦湖不仅是呼伦贝尔的呼伦湖,也是内蒙古的呼伦湖、中国的呼伦湖,其国际生态地位显赫,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呼伦湖,使呼伦湖更加美丽。

呼伦湖湿地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管护保护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