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 亦通灵

2022-05-21 11:44石钊钊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神龟玄武遗址

石钊钊

图1 新石器时代龟甲器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出土河南贾湖遗址博物馆藏

古代神话中常以龙、凤、龟、麟合称“四灵”,其中龙、凤、麒麟皆为臆想而来的神物,唯有龟是取自现实自然的动物形象。

自上古时期,龟就因其行动缓慢、长寿延绵的特点备受推崇。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也使“龟”成为氏族的图腾,进而演化为“灵龟”信仰。古籍曾载,龟千岁生毛,五千岁为神龟,至万岁则被称为灵龟。传说千岁神龟能与人对话,而万岁灵龟则能知吉凶,故古代皇家宫苑、宅院的建筑基址与陵墓中常见神龟题材的器物。汉代龟的形象常代表皇权,官方印玺多作为龟钮,神龟则是大汉皇权的象征。唐人受道教传统长生之术影响,对灵龟的崇拜到达顶峰。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距今约7500年至90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贾湖遗址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与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外,还出土了大量龟甲器。

在贾湖先民的一些随葬品中发现有装饰品、葬龟、杈形骨器等成组随葬品,表明贾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识,对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墓葬出土文物中所见的成组内装石子的龟甲(图1)则成为最为重要的考古出土祭器。这些龟甲最早与骨笛等乐器伴出,因而在早期发掘报告及研究著作中被称为“响器”,被认为是古代乐器的一部分,其中所装的石子被研究者们解读为发出声音的“响丸”。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响器”与骨笛周遭又相继发现了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因此可知,这样的龟甲形器应是服务于原始巫术与葬俗的物品或者祭器,是研究上古先民信仰意识的重要资料。

灵龟的出现不仅限于使用龟甲祭祀、卜筮,也见于造像之中。先民认为龟与神灵相通,故常使用坚不可摧的龟甲向神卜筮记事。四川成都金沙遗址曾出土一件石鳖(图2),约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石鳖以砂岩制成,高2.7厘米、长10.8厘米、宽8.9厘米。其周身扁平、体态圆硕,三角形的头部向外申长,短小的四肢则缩于身体两侧。全器打磨光滑,造型简洁、形象逼真,尽显古蜀先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山海经》中“龟”的形象常与“神”有关。同时龟的形象也与龙、蛇的崇拜紧密相连。金沙石鳖出土时与石蛇、石虎、石人等伴出,有的则与玉礼器、金器等一同埋藏,说明石鳖可能是古蜀国巫术活动中的重要图腾之一。

图2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石鳖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图3西汉玄武纹空心砖汉阳陵宗庙遗址出土陕西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与“四灵”信仰并行发展的则为表现方位的“四神”信仰,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四神并不是完全定格的神兽组合,在历史演进中有着多样的变化与组合。这其中以表示北方神的“玄武”形象最为复杂,除了以常见的“灵龟”代表北方之外,龙、龟或者龟、蛇的组合而成的“玄武”形象也经常代表四神中的北方。直至东汉早期,随着画像砖与画像石墓的盛行,出现于墓葬之中的“四神”才逐步明确,并以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组合形式逐渐固定下来。

陕西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有一块西汉时期的玄武纹空心砖(图3),长65厘米、宽37厘米、厚10厘米,出土于汉阳陵宗庙遗址。空心砖是战国至秦汉时期流行的建筑材料,多呈长方体,因一侧开口、内部空心而得名。这些空心砖除了被运用于建筑踏道铺设外,也常见于墓葬之中,具有防潮、省料等优点。而空心砖的装饰题材则以几何纹样、云气图案、动物纹样与历史故事等为主。阳陵宗庙遗址出土的这件空心砖通体为玄武纹样。北方属水,代表北方的玄武尚黑色,形态常以龟、蛇组合图像为止。灵龟与蛇皆是取自自然的动物,它们所结合的“玄武”则在自然之灵的背景上更加突出非凡的神格,故而成为龟神缠蛇或者龟身蛇首的形象。

在唐代,人们受传统道教长生之术的影响,常以服食“五石散”来“壮元气”,而日常用器中也常以龟为纹饰,以祈祥瑞。

西安博物院藏有唐神龟镇宅石(图4)一具,年代为唐宣宗大中丙子十年(856年),长32厘米、宽19.5厘米、高17厘米。此神龟镇宅石作伏龟状,龟背甲刻“闭地户,开天门”六字,底部刻“辛卯记,大中拾年十月廿一日,宅德迁年,人受万岁,神龟为主,镇一宅内,万灾不起”字样。镇宅石是中国古代建造房屋颇为盛行的一种压胜方法,常用以辟煞、破邪、逐鬼魅。敦煌文书《宅经》中曾载“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财,以石九十斤,镇大门下,大吉利”,镇宅石有着“压灾殃、百姓康、礼乐昌”的作用,除以石鎮宅外,还有用各种神符镇宅消灾的方式。

图4 唐宣宗大中丙子十年神龟镇宅石西安博物院藏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曾出土一件唐代鎏金银龟盒(图5),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820.5克。此龟形鎏金银盒呈盘踞而卧的灵龟之形,龟首昂起向天,分体捶揲而成,周身平錾鎏金龟甲纹、鱼鳞纹及散点花纹,装饰精美,形似逼真,为唐僖宗时期供奉佛塔的重要香具。

图5 唐 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塔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代对灵龟的崇拜达到巅峰,当时统治者以“灵龟”寓意国之长久,甚至改虎符为龟符,更是将在北方镇守边陲的都护府改名为“龟林府”。此时朝廷内凡五品以上的官员即生前可配享“佩龟”殊荣,身后则可赐以龟趺碑,以显威颂德、流芳百世。此盖打开后可在腹部隔火熏香法,香气由龟的口鼻慢慢散出,犹如灵龟吐雾,颇具神异。其以龟做形,也寓意祛除疾病,長寿安康。

唐代开始,龟形象还常常出现在文房用品之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宋赵伯驹《海神听讲图轴》(图6)中,一佛门尊者双手执铃杵坐于蒲团之上,面色喜乐似在说法,右下侧胡王正进献聚宝盆,双手合十虔诚跪拜。而尊者右上双龙足朱漆方案上则置金龟砚与净瓶。此作虽风格与宋宗室赵伯驹不同,但人物刻画细腻,陈设服饰皆绘画精细,画中漆案上所陈设的龟形砚在唐代出土文物中颇为常见。

图6 宋(传)赵伯驹 《海神听讲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8 辽大安九年 备经图壁画河北宣化辽墓M10张匡正墓出土

1974年,辽宁沈阳新民市唐辽滨塔城址窖藏出土一合石龟砚(图7),现藏于沈阳博物馆。此砚高体,作伏龟形,由浅绿色砂岩雕造,龟首作龙头形,为龙、龟组合的灵龟形象,灵龟头部昂起扭向一侧,刻画精细,背部驮负簸箕形砚池,砚足浑圆,上阴刻盘曲四足。辽滨塔位于辽滨塔城址西侧,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

而在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M10张匡正墓备经图壁画(图8)中高体箕形砚与辽滨塔城址窖藏出土石龟砚形制相似,皆为高体箕形砚,唯张匡正墓壁画中高体箕形砚下承方形须弥座,雕琢华美,每面有壸门装饰;而辽滨塔城址窖藏出土高体箕形砚下承伏龟座。

龟作为传统题材中最为常见的眉寿主体,因其长寿延年的特性而成为华夏文明的神兽图腾,在千年流转间经历改造与组合而被赋予了多重神性。无论交通上天的“四灵”抑或守护方域的“四神”,其形象在历代文物中屡见不鲜,其自身所包含的文明属性也是研究古代物质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神龟玄武遗址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神龟
玄武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神龟的选择
夜·玄武
京西有座山
乌龟“越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