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2022-05-21 23:03李妍魏述和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3期
关键词:时空分布分布特征贵州省

李妍 魏述和

摘要:选取2007年到2020年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14年来A级旅游景区演变特征;运用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地理集中指数,探讨其空间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其中3A和4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加最多,且总体呈现纺锤形结构,趋于稳定合理;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但从2007年到2020年期间集中指数整体下降。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时空分布;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主体依托。随着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旅游景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丰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A级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景区质量评价的综合产物,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因素,其数量规模、类别构成、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方面的差异等决定了旅游综合竞争实力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国家旅游局于1999年出台《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文件,开始推行A级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对于提高景区综合实力、加快旅游地建设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发展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进行广泛地探索研究,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方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第一,基于全国、省域、市域或经济带等多种尺度研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如汤礼莎(2018)等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长沙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1];李鹏(2018)等研究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类型极化、区域分块、板块集聚”的局集聚特征[2]。第二,从时间序列的动态视角,分析区域内A 级景区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如李文正(2017)结合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陕南A 级旅游景区的分布类型和结构模式的演变规律[3];吴春涛(2018)等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演变特征[4]。第三,研究某一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如郭凌(2015)等结合四川省各地级市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定量研究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5];刘丽梅(2017)从基尼系数、规模分析、捷夫模型等方面分析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6]。综上所述,国内学者或从静态视角使用单一年份数据研究某一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或从动态时间视角研究区域内景区演变规律,或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景区空间结构,研究类型单一且对于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较少,贵州省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省份,但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因此,本论述拟以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识别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结构等,总结其分布和发展规律,为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数据来源

本论述以国家旅游局、贵州旅游局官方网站以及《贵州统计年鉴(2020)》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统计资料为基础,选取2007~2020年间贵州省A级景区的统计数据为样本,研究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另外,本论述的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汇总了贵州省各地级市尺度下的A级旅游景区进行分析。贵州省各市州的相关属性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2020)》。

1.2研究方法

本论述采用地理统计、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演变特征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是我国西南交通腹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境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獨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尤其是连片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自然溶洞群等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贵州省具有多彩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种类多达55个,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民间工艺、神话传说、饮食习惯等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乡村旅游类。此外,贵州省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夏无酷暑,春温秋爽,空气湿润,夏季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域之一,工业污染较少,因此,贵州省的气候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

2.1总体分布格局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图1):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总体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24家增长到2020年的416家,13年间增长了392家,年均增长率达24.54%,其中2007年到2008年 A 级旅游景区变化不大,属于“低缓增长期”,2009年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不同等级的A级旅游景区发展趋势呈现非均质性,贵州省各市州发展态势也不平衡。

从A级旅游景区总体数量来看(表1),截止2020年底,贵州省拥有A级旅游景区416家,A级旅游景区从东部至西部区域,呈现出“少—多—少”的分布格局,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于遵义市、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其他市州A级旅游景区相对较少;从贵州省级旅游景空间结构分析,贵州省拥有5A级景区7家,4A级景区129家,3A级景区271家,2A级景区9家,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8%、31.01%、65.14%、2.16%,其中5A和2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中间等级数量丰富,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

从贵州省不同等级 A 级旅游景区发展状况分析(表2):虽然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整体呈现上升发展态势,但其内部发展存在层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非均质性。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代表中国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等级。2017年底,我国共有5A级旅游景区246家,按地区统计分析,江苏省5A级景区为2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浙江省、河南省和广东省,贵州省拥有5A级景区5家,分别是安顺黄果树大瀑布景区、龙宫景区、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黔南荔波漳江景区和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占全国5A级景区数量的2.03%。贵州省5A级旅游景区总体数量较少,且5A级旅游景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2007年安顺市的龙宫景区和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成为贵州省首批5A级景区,此后毕节市百里杜鹃、黔南州荔波漳江、贵阳市青岩古镇、铜仁市梵净山旅游景区相继被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计6家。平均分布于贵州省中西部区域,包括毕节地区、六盘水市、贵阳市、安顺市和黔南州。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12年间增加数量最多,分别从2008年的15家和3家增加到2020年的271家和129家,年均增长率高达27.27%和36.81%。2A 级旅游景区发展最为迟缓,从2007年的6个增长为2020年的9个,年均增长率为3.44%,其中,2016年到2017年和2019年到2020年期间呈现负增长趋势。

2.2集中程度分析

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度是反映旅游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形式。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地理数据在区域内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的指标。本论述运营地理集中指数分析2007年到2020年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G =100×

其中 xi 为 i 地区景区数量,T 为景区总数,n 为地区总数。

贵州省共有地级市(州)9个,即n=9,将各年贵州省各市州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全省的A级旅游景区总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见表3所列。2007年到2020年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均高于均匀分布时的地理集中指数,表明各年内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但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地理集中指数整体下降,表明景区在各市州的分布呈现出由点到面的扩散趋势,旅游产业在各区域内发展壮大。

依据2020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表4),进一步统计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由表4可知,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高密集区域是遵义市,其2020年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115个,占全省A 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7.64%。究其原因,第一,遵义市旅游资源丰富,融合发展长征红色旅游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其中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近100处,如以“遵义会议”为品牌形成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旅游区、突破乌江旅游景区等;遵义是中国酒文化名城酒类品种繁多,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气息浓厚,因此以酒文化旅游开发了一批旅游景点,如茅台中国酒文化城等;此外,遵义市原始生态资源独特且丰富,包括1个国家级景区和6个省级景区、7个自然保护。第二,遵义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贵阳,西接四川,北靠重庆,是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同时遵义市也建成了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出行便捷。第三,市委、市政府高度支持。遵义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导旅游产业发展。如《遵义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质量、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等措施促进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中密集区域为黔东南州和黔南州,其景区数量分别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15.87%和11.87%。其中黔东南州旅游以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为特色,将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黔南州旅游资源丰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州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以都匀、荔波为增长极,辐射带动独山、平塘、三都发展。但黔东南州和黔南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较为落后是制约其景区开发的重要因素。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低密集区域为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其A级旅游景区占贵州省旅游景区总数比重均低于10%。2020年,铜仁市A级旅游景区数仅为23个,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的5.53%,是全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最少的区域。铜仁市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但其旅游资源分布散乱、交通欠发达、旅游宣传匮乏,导致铜仁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还未充分开发利用,限制铜仁市旅游产业发展。

2.3均衡程度分析

整理贵州省9个市州A级旅游景区年平均收入进行排序(表5)。由表5可知,位列第一位的是贵阳市,每景区年均收入为53.99亿元;其次是铜仁市,每景区年均收入为33.22亿元;安顺市位列第三,为16.49亿元;毕节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每个景区年均收入在10亿元到20亿元之间;而六盘水市和遵义市每各A级旅游景区的年均收入在10亿元以下。从贵州省 A 级旅游景区质量分析,贵阳市景区个数较少,仅为30个,但其2020年旅游收入达1619.8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市州。贵阳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政治经济优势,是贵州省游客集散地,因此其景区年均收入较高。铜仁市和安顺市虽然景区个数较少,分别为23个和31个,但其每景区年均收入较高。究其原因,安顺市和铜仁市以黄果树旅游景区、龙宫旅游景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和梵净山景区为旅游建设重点,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遵义市A 级旅游景区数量为115个,是贵阳市的3.8倍,但景区年均收入仅为贵阳市的1/6,表明遵义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较低,应重点培育游客吸引力强的景点,提升景点竞争力。

3结论

本论述运用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1)2008年以来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总量上升,年均增长率达25.99%,其中3A 和4A旅游景区数量增长最多,增速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27%和36.81%,5A和2A级景区发展缓慢。且2007年到2020年期间总体呈现两头小中間大的纺锤形结构。

(2)从景区数量分析,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集中程度较高,景区密集程度最高的为遵义市,截止2020年,遵义市 A 级旅游景区数量为115个,占全省总数的27.64%,而铜仁市2020年 A 级旅游景区数量仅为23个,是全省景区分布最少的区域。

(3)从景区质量分析,贵阳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较高,2020年每个旅游景区年均收入为53.99亿元,而遵义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多,但质量较低,2020年每个旅游景区年均收入仅为8.34亿元。

参考文献:

[1]汤礼莎,贺清云,朱翔.长沙市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J].经济地理,2018,38(6):218-224.

[2]李鹏,虞虎,王英杰.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8,38(11):1883-1891.

[3]李文正.陕南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内在机理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38-143.

[4]吴春涛,李隆杰,何小禾.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演变[J].资源科学,2018,40(6):1196-1208.

[5]郭凌,孙根紧.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24(4):118-121.

[6]刘丽梅,吕君.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1):203-208.

猜你喜欢
时空分布分布特征贵州省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
池塘淤泥氮营养物质分布特征研究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