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2022-05-21 10:37
廉政瞭望 2022年8期
关键词:行贿人典型检察机关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行贿不查,受贿不止。4月20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在保持惩治受贿高压态势的同时,严肃查处行贿,彰显了对贿赂行为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此次发布的5 起典型案例分别是山东薛某某行贿、串通投标案,浙江贵某贵金属有限公司李某某单位行贿案,江西王某某行贿案,河南高某某行贿案,四川刘某富行贿、非法采矿案。

这5起案例发生在查处行贿的重点领域,有的在招投标环节搞串通投标、权钱交易;有的通过行贿为公司在生产经营、逃避环保执法检查等方面寻求便利;有的为排挤其他医药企业,向医院院长、医生等行贿56 次;有的长期行贿,“围猎”腐蚀市政领域国家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千方百计进行“围猎”,最根本的还是利益驱使,企图利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手中权力,规避市场竞争,为企业获得“特殊关照”。

坚决斩断“围猎”之手,让行贿人付出沉重代价。2021年9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明确了查处行贿行为的五个重点,为严惩治强震慑、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指明了方向。从此次通报的5起案例看,无论是个人行贿罪还是单位行贿罪,都使行贿人依法付出代价。通报曝光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点出具体人、具体事,既为党员干部敲响了廉洁从政的警钟,也为行贿者拉响了莫走歪路的警报。

此次联合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为各级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在打击行贿方面加强配合、形成反腐合力提供了“案例教学”。公布基本案情,回顾监察、检察机关履职情况,剖析典型意义,其实也是提供实践指导、起到借鉴作用。比如,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联动配合,通过提前介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规范对行贿人的处理;加强协作依法追赃挽损,不让行贿人因行贿获利等等,在案件办理、追赃挽损、堵塞漏洞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形成联合惩戒行贿犯罪的工作合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两头”抢手“中间”冷

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 万人,同比增加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从部委到地方接连出台稳就业新举措。人社部等十部门启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明确补贴支持、税费支持等支持政策;教育部部署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

不少地方围绕减负稳岗、创业服务出实招。山东对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最长可达1年。

与此同时,随着多地出现疫情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业需求和就业总量之间还存在多重矛盾,比如在人才供需矛盾上,就业“两头”抢手“中间”遇冷的现象明显。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博士和技工院校毕业生依旧抢手,而毕业人数最多的本科生甚至硕士找工作则相对困难。去年秋季,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对招聘的2022届博士毕业生,除承诺的35万元以上年薪外,还有一次性安家费50万元(税后)。在技工院校,毕业生同样抢手。山东蓝翔技师学院院长荣兰祥说,用人单位提前半年到学校来“预订”学生,谁给学生的工资高,学校就可以安排毕业生去哪家企业。

而多名高校本科毕业生表示,心仪的岗位一般会设置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招聘要求,一些需要操作技能的岗位自身又不符合要求,导致在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此外,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规模性失业风险增高,受此影响,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困难,比如旅游业。

多名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认为,要在促进经济恢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多稳就业举措。要持续拓展就业空间,推出更多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单位、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举措。

猜你喜欢
行贿人典型检察机关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论审讯中如何把握行贿人心理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浅议检察机关会计司法鉴定的主要职责
上海检察机关第一届“十佳检察官”
论对职务犯罪案件行贿人的审讯谋略
——以行贿人的心理动态为视角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