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方法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分析

2022-05-21 01:35
南方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吸引力权重维度

邓 辉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新型职业农民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主体功能,更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1]。目前,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现代农业产业中去。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农民的身份和职业认可度不高,始终将农民定位于“下里巴人”的社会角色。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出台各项措施鼓励各地大力加强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如何,或者不同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力有何差异这一关键问题缺少认识,急需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1 研究现状

2012 年,我国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揭开了职业农民培育的新篇章。国内学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和支持政策的研究。如郭晓鸣等提出加大对农业公共性生产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出台社保补贴政策等职业农民培育措施[2]。2)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彭芳等提出,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支撑;以农民为主体,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3]。3)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轨迹与培育路径研究。康红芹等从毕业发展维度、能动性维度、时空维度、时机维度和相关生命维度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轨迹[4]。

在对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分析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童洁等提出从职业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薪酬、职业认同和职业行为规范5 个维度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5];余文鑫认为应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美好家园来增强农民职业的吸引力[6]。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因此,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必须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只有保持职业农民队伍的稳定性,提高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模型设计

2.1 研究思路

基于我国目前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研究成果,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模型。本次研究的具体思路如下。1)确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作为本文研究的目标层,明确综合维度指标。2)在综合维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确定准则层的分类研究指标,即相关研究变量。3)在准则层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确定出具体的观测指标,即观测变量。

2.2 分析模型与指标选取

2.2.1 分析模型构建

通过查阅相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术文献,选择以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为基础,获取职业吸引力的一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学者访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张炜等提出的“四维度整体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职业农民的职业特性,进行职业吸引力评价基本框架的重新设计,确立以基础环境维度、职业认同维度、家庭保障维度和生活质量维度来进行职业吸引力分析[7]。为了确保观测指标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出现调研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选择在河南的23个农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3 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91.5%。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最后确定出13个观测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以基础环境、职业认同、家庭保障和生活质量4 个维度,建立一个层级清晰、主次明确的递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AHP模型

2.2.2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的观测指标

2.2.2.1 基础环境维度(B1)

基础环境维度主要是评价农村地区生存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程度,是吸引职业农民长期扎根于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乡村文明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来进行评价。

1)基础设施建设(C1)。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2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农业基地、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及未来的建设规划,会影响到涉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影响到职业农民的职业收益和职业稳定性。

2)乡村文明建设(C2)。乡村文明建设主要涉及乡规民约、乡风乡俗、典型选树、乡村文化和基层党建等,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可引导农民摆脱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反映。乡村文明建设情况关系到职业农民的社交群体和邻里关系,进一步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到职业农民的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

3)生态环境建设(C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农村区域水、土、气等环境质量要求,对农业、工业、生活等的污染防治,对森林、植被、河道等的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性污染和农村生活性污染的有效治理,关系到涉农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影响职业农民的从业意愿和职业选择。

2.2.2.2 职业认同维度(B2)

职业认同是指行为主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影响行为主体对于某项职业的忠诚度、责任心、成就感和事业心。本文从薪酬收入水平、职业社会认可、职业保障水平和职业发展前景4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1)薪酬收入水平(C4)。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的社会比较理论,员工总是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同他人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未来工作行为选择。因此,本文通过职业薪酬收入占行业平均收入的比重、职业薪酬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和薪酬收入水平的稳定程度对薪酬收入水平进行考量。职业薪酬的水平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与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性存在正向相关性。

2)职业社会认可(C5)。职业社会认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主要涉及职业农民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声望认识。一般而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可以从职业社会地位、亲朋好友评价、媒体的宣传引导和职业的工作技术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职业的社会认可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评价,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吸引力就越强,获得待就业人员选择的机会越大。因此,从业人员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将会影响未来从业者的职业选择。

3)职业保障水平(C6)。社会职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从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免除农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参考我国职业保障体系的内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保障水平可从职业的福利待遇、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和养老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职业保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从业者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是增强职业吸引力的必要手段。

4)职业发展前景(C7)。职业发展前景是对职业道路的探索和建立、能否取得成功和成就的终身职业活动分析,可以根据现有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动向,对未来的方向、水平、规模等进行预测和推论。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职业生涯通道规划、职位晋升难易程度、生产经营技术先进性和政府对该产业支持力度等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评价。该指标是衡量职业吸引力的前瞻性指标,与从业者的职业选择正向相关,对职业吸引力有持续引导的作用。

2.2.2.3 家庭保障维度(B3)

家庭保障是社会的一种传统保障形式,主要依靠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通过家庭成员的和衷共济来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社会、经济风险。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职业农民的岗位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本文从家庭成员长期扎根于农村意愿、子女农村教育就业的质量、农村居住便利程度3 个角度来进行评价。从某种意义上看,家庭保障力度越高,职业稳定性就越高,该职业的吸引力就越强。

1)家庭成员意愿(C8)。家庭成员的意愿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存在着对涉农劳动者的职业低下认知偏向,多数农村地区居民对子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支持有限。因此,本文从家庭职业传统、个人成长经历、父母期望、兴趣爱好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选择意愿进行评价。

2)子女就业教育(C9)。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的心理,期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职业选择平台。因此,乡村教育质量、就业质量会影响职业农民的工作意愿,从而影响涉农职业人员的稳定性。

3)居住便利程度(C10)。职业农民的工作地点在农村地区,其居住环境、居住条件、生活设施的改善,将大大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从业人员扎根于农村生活的意愿,从而提高职业的稳定性。本文从农村住房建设许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就医便利性和便民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

2.2.2.4 生活质量维度(B4)

在宏观层面,生活质量的评价可以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选取指标进行评价,如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电话拥有量、平均寿命和交通通讯支出等指标。本文从微观视角选取了人们感知较强的3个角度:交通便利程度、生活成本开销和休闲娱乐设施。农村生活质量直接影响职业农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程度,也是影响其对工作地点和从事职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1)交通便利程度(C11)。交通便利程度是指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即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交通出行方便、节约时间的程度。其影响因子包括人口与公交线路配置比例、道路桥梁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车辆与道路交通建设比例等。

2)生活成本支出(C12)。为了保证相对客观,本研究剔除了个别影响较大的因子,如农业生产性投资、住房建设投资等,仅从农村日常基本生活的必要开支和人情往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休闲娱乐环境(C13)。休闲娱乐环境是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和场所,也是增强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平台。休闲娱乐环境可以从电影院、文娱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群众休闲活动大楼、夕阳红活动室和文化剧院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数的权重

依据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每一层次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和赋值,计算出各个指标在相应层级的权重。

3.1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并进行数据一致性检验

依据前面构建的递阶结构模型,构建5 个判断矩阵。选择长期从事农业研究和实践的5 位专家组成组织矩阵权重判断小组,采用九级标度法进行指标权重比较,构建出判断矩阵,见表1~表5。用Matlab 软件对矩阵进行相应计算,并进行随机一致性判断检验,若CR>0.100 0则进行修正,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如表1 所示,对图1 中准则层的基础环境维度(B1)、职业认同维度(B2)、家庭保障维度(B3)和生活质量维度(B4)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构建判断矩阵,并对准则层4 个维度的权重进行计算。Matlab 软件分析表明,其CR值小于0.100 0,说明此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

表1 B1、B2、B3、B4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同理可得基础环境维度(B1)下的基础设施建设(C1)、乡村文明建设(C2)和生态环境建设(C3)的判断矩阵,见表2;职业认同维度(B2)下的薪酬收入水平(C4)、职业社会认可(C5)、职业保障水平(C6)和职业发展前景(C7)的判断矩阵,见表3;家庭保障维度(B3)下的家庭成员意愿(C8)、子女就业教育(C9)和农村居住便利(C10)的判断矩阵,见表4;生活质量维度(B4) 下的交通便利程度(C11)、生活成本支出(C12)和休闲娱乐环境(C13)的判断矩阵,见表5。各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00 0,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均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

表2 C1、C2、C3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表3 C4、C5、C6、C7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表4 C8、C9、C10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表5 C11、C12、C13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3.2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

通过层次分析法及Matlab 软件计算,最终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如表6 所示。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可以看出,职业认同维度、家庭保障维度的权重系数分别达到了0.500 0、0.250 0,这2 个维度对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至关重要。1)在职业认同维度中,薪酬收入水平的权重系数为0.444 4,职业保障水平和职业社会认可的权重系数均为0.222 2。因此,要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职业农民的薪酬收入,提升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2)在家庭保障维度上,农村居住便利程度的权重系数为0.600 0,体现了职业农民在扎根新农村建设时对改善农村住房建设许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就医便利性及便民服务项目的强烈诉求。3)在基础环境维度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的权重达到了0.400 0,充分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十分看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4)在生活质量维度上,生活成本支出的权重为0.571 4,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表6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

4 结论

为提升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稳定性,应大力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认同度。需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提高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中的经济附加价值和职业收入;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从而最大范围、最广程度地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农村现代化建设。只有让农村成为从业者安居乐业的家园,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猜你喜欢
吸引力权重维度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权重常思“浮名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吸引力1
吸引力2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跟踪导练(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