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2022-05-22 23:30杨春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习者古诗词诗歌

杨春莹

摘要:在小学教育初级阶段,中小学生可以初步系统地受到古诗词教育熏陶,但因为他们的年纪较小,对古诗词的感悟和掌握还存在不足,所以古诗词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因此,老师们应积极探索增强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使小学生打好古诗词的基本功。

关键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有效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进行古诗词教育并不难,难的是把学生带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高殿堂,使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意与含义。这才是古诗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所在。而针对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古诗词的特殊性,笔者觉得,增强学校的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实效性,就必须从这样一些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产生对诗词的诵读兴趣

回眸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诵读教学法一直得到很大的关注。所以,在学校的语文古诗词教育过程中,语文老师要设法来激发起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诵读兴趣,但是如果学生们对古诗词完全没有诵读兴趣,那么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对其而言就是一种折磨的过程,它非但领略不了古诗词的美好意境,甚至连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也对其而言都是一种痛苦。有鉴于此,学校语文老师要通过配乐朗诵、设想诗歌描写的情景等方法,使学生不会在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味同嚼蜡,他们才能以丰富的情感投身其中。笔者们在课堂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们打着节拍来进行对诗歌的背诵过程,至于为什么采用了这个方法,是因为在《毛诗序》中说过:诗者,有志之为之也,故在心为志,发声为诗。情动于其中以形天言,言之不足,故慨叹之,而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而永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脚之蹈之矣。既然诗歌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悠扬流畅的音韵优美,均匀和谐的旋律美和着节拍在学生们的嘴里流溢出来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二、为学生阐述诗词的创作背景

为了能更进一步地达到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掌握,这就需要老师在给学习者介绍诗歌的过程之中需要适当加入扩展知识,其中扩展知识主要是指出诗歌作家撰写诗词的历史背景,这种背景或者是诗歌作家所处的历史背景、或者是诗歌作家的个人生平等,通过对上述扩展知识的介绍,将使学习者不仅会毫无情感地看到一首诗歌,而且可以通过诗歌看到一个时代、一个人。如此,学习者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认识就将走上一条崭新的台阶。当此时,老师引导其练习诗歌时,学习者便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诗歌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词所表示出的无限深意,并由此体会到诗歌作者的创作情感。

因此,老师在讲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作时,为使学生理解该诗作的情感,并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词人对回归中国政治舞台的迫切愿望,老师便把王安石变法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该诗篇的写作背景都介绍了过来,而学生也经过老师的介绍,逐渐认识到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代最有名的政治家,在实施新法律过程中由于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而受到了弹劾,最后也不得不退出官职。当王安石再一度因为被皇上利用而逃离了风景秀丽的江南之际,不禁回忆起了当初在变法中的痛苦挣扎,并由此形成了这种既思乡且彷徨的情感状态。当学生们知道了王安石的生活背景、从政经验后,可以更加确切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诗词内容巧妙设计意境

我国的诗歌艺术能够有着这样之高的成就,不仅由于诗歌本身遣词造句的精妙,更由于诗歌表现出一个令人神往的意象。作为中小学生而言,在最初接触到古诗词之后,要想领悟到其中的意思是相当艰难的事,这就需要语文课老师必须要善于根据诗歌内涵精心设计意境,才能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深刻体会。另外就是,语文课老师也需要把角色扮演法引入于古诗词课堂教学当中,从而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可以感同身受地感受到这位诗歌作家的心路历程。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一篇思念家乡与亲情的诗篇。他们通常都会生存在父亲身旁,也极少和父亲分开,更极少会远离故乡,所以中小学生们很难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情感。为让中小学生们感受到这份思乡之情,老师便可运用照片、录像等,创设一种另外的意象,也许展现那些生存在异乡的打工者的照片,也可能表现那些在乡村地区孩子们和父亲分开的情景,通过这样创设情景,中小学生们便感受了诗人独自一人生存,置身异地又遇上佳节,想念家里亲戚的感受所油然而生的情感,从而领会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以上,本文都从让小学生形成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为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根据古诗词内涵精心设计意境、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品鉴等多个层面,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的语文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多加探究,以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并增进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吸收。

参考文献

[1]姚海燕.让诗情画意栖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小学语文课古诗词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育通讯d刊:学术刊,2014(8).

[2]陳晓红.感受诗词的馨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猜你喜欢
学习者古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我爱古诗词
七月诗歌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