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2022-05-22 23:27陈译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小学体育

陈译

摘要:“教无定法,而在于法”,以“目标教学”的形式组织小学体育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以目的为指导,积极实践,以经验、参与的形式掌握体育技能。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活跃起来,达到学习目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标教学”是在国内外许多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了对目标的导向,以目的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以积极的体验,以达到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使用的目的。通过锻炼,使学生养成了积极的体育态度,从消极的动作向主动的使用,从而达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体育技术,使其在锻炼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构建体育教学情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

要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注重情景的创造,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情景,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对学习的任务进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青蛙,当他看到一汪久违的水潭时,它会做什么?情景中,学生们会联想到一只青蛙会跳进池塘里。老师还能再指导一下,青蛙怎么會跳进池塘里?学生们会模仿青蛙的动作,很自然地将他们与两腿跳、立定跳远联系在一起。情景中的学生会想像一只青蛙在水池里欢快的跳跃,练习和练习立定跳远。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自觉进入课堂,积极尝试,成为学习的主体,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细致的规划,注重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种活动,并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参加,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锻炼。教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体能弱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体育兴趣;体育成绩好、体能好的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

小学体育虽然是一门运动型课程,但是也有相关的理论,在进行体育课时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样,在制定目标时理论部分的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所谓的理论便是一些运动技巧与注意事项,如跳远时怎么起跳,手臂怎么摆,腿怎么蹲,跳过去该怎么落地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容易学会。那么,在体育目标中应该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时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目标,在目标的带领下,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只有真正参与进来,学生才能发展。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独立完成,如果脱离实际,学生完不成会丧失自信,产生挫败感。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知道相应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例如,在体育活动“立定跳远”中,理论知识就是动作要领,如双脚打开、上身稍前倾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动作要领,才能动作准确,跳得远,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在跳完之后可以互相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跳得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此次活动更有趣味性。在进行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制定的目标可以稍简单,但对于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就要加大难度,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目标。

4设计各种课堂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小学体育目标化的实施要求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目的。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体验体育的乐趣,认识自己的使用技能,了解自己的体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堂活动,如肺活量、弹跳能力、肌肉柔韧性等。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消极学习状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对动作的体会,探索动作的技术要领,从而增强运动技能。

例如“篮球”,老师教学生怎么扔,怎么运球,怎么传,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兴趣,难以达到目的。为让学生掌握运球技术,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解释和演示,引导他们学会使用这些技巧,然后再组织他们进行游戏,让他们在50米运球比赛中掌握运球的要领。通过游戏竞赛,既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主动锻炼,锻炼身体,掌握多种动作技巧,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5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评价,针对本次课程的目标、内容进行评价,如目标是否达到,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只有对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设计下一个目标,通过评价改善教学目标、内容,以达到最终适合学生的目标。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如观察、检查、测验等,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尽量改善,要充分利用评价模式,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目标的完成度来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想出相应的对策,并总结这次的经验,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活动中,在课后及时评价此次课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现目标最优化。

6结束语

综上述,目的教学法可以让教师对学习的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通过设置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当堂达标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龙.运用目标式教学,促小学体育课有效[J].新课程(上),2018(12):270.

[2]孔艳.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祖国,2017(01):235.

[3]商邦珍.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03):277.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小学体育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锻炼
新发现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