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2022-05-23 01:47陈睿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微博短视频融媒体

摘 要:结合融媒体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各个平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内容、机制、品牌运营三个角度给出融媒体气象服务建议,为提升融媒体气象信息服务效益,构建气象服务优质品牌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气象信息;微博;微信;短视频

一、融媒体气象服务平台的现状

1.气象微博

微博传播所呈现的平民化、交互性和碎片化等特征,使其成为最适合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的主流平台之一。任何热点天气、重大天气过程和气候事件都会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利于气象信息传播。因此,大多数的气象微博账号服务力强,活跃度高,可以保证每天一定数量的固定内容更新,比如天气预报、天气实况、气象知识等,此外,还会根据天气特征和网络热点,策划创意性内容,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在线随时解答用户提问等。

2.气象微信

相比微博的媒体属性,微信定位是服务客户,沟通属性更强,更侧重沟通功能,互相推送、分享信息,是微信用户常见的操作方式,因此,微信更适合地域性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内容。微信自带的小程序还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互动。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气象部门的“标配”。目前,大部分气象微信账号主推内容是一至三天天气预报,以及气象灾害预警、重要天气过程解读等。形式多为图文相配,但受发布次数限制,一般每日更新一期。

3.气象短视频

继“互联网+”之后,“视频+” 迅速成为新时代的信息获取新模式。相比文字和图片,视频更加直观逼真,更能满足用户的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近两年,大部分气象部门已经开通短视频账号,主要以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为主。内容涵盖天气预报、实况数据、预警信号和气象科普等方面。短视频平台发布次数不受限制,但制作时间成本较高。需要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视频制作的特点和审美需要,选择相应的软件,实现视频效果的完美呈现。

4.气象网站

国内气象网站以“中国天气网”知名度最高。早期,“中国天气网”以网络PC端服务为主,面对网络化传播的风口,又构建了面向新媒体的气象媒体服务传播体系,推出“中国天气”产品名录,向全媒体平台持续输出,实现台、网、端全面开花。中国天气网包含了天气预报、新闻资讯、天气专题等,融合文字、图片、视频在内的所有信息表现形式。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比如,台风路径、气象数据查询等。优点是信息容量大,弊端是手機端浏览不便。

二、融媒体平台气象信息服务需关注的问题

1.气象信息产品制作

融媒体气象信息产品既要有气象学科的专业性,也要赋予其网络信息的特色。信息产品的制作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气象产品,生涩的专业术语要进行合理地转换,但要恪守严谨、客观、科学。同时,还要注意日常气象预报信息提取制作的时间成本,因为气象预报是不断更新修订的过程,如果过于追求图文及短视频的精美,就会错失第一时间的传播时效。

2.气象信息发布

气象信息产品发布秉持“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的原则。尤其当突发性天气过程或者灾害性天气将至时,需密切关注,保证各平台相关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同时,灾害防御信息也要及时跟进服务,提醒公众做好预防,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融媒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平台上信息传播源比较多。公众比较受关注的天气过程,如果气象部门没能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就可能会被社会媒体抢占信息传播源。媒体为了追求传播效果,可能会夸大天气和灾害的严重程度,博眼球的气象信息广泛传播后,权威信息就会难以被关注和重视。

3.气象信息传播

气象信息的传播是气象信息服务公众最重要的部分。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广泛地传播,无异于闭门造车,毫无意义。借助融媒体平台,可以加大气象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所以,气象信息传播要根据平台特点有所侧重,借助各平台的数据推送算法,最大限度进行传播,同时,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注重用户反馈。

三、融媒体气象服务建议

1.注重内容创新,助力气象服务优质优效

网络信息传播遵循“内容为王”。气象信息服务的根本是满足公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安排,以及“游购娱学康养”各方面需求,所以,气象信息产品内容的制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天气预报,还要注意天气、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春天的花期预报、夏季的紫外线预报、秋季的红叶观赏期预报、冬季的秋裤预警等产品,将天气要素变形,通过趣味化表达抓住用户眼球,屡屡成为刷屏的爆款产品,体现了气象服务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水平。“气象+生活”类服务产品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内容创新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制作也要兼顾各平台受众的差异,提高传播效益。

2.建立发布机制,保证气象信息及时发布

融媒体各平台有相应的发布规则,气象信息种类也比较多,比如,热点事件、突发天气、重大天气、气象灾害预警科普、气象新闻等。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日常业务需要建立服务规范和发布机制,保证每一条气象信息都能有效发布。发布机制应该包括各平台每天固定发布的内容、频次、时间;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时需要灵活发布的内容等。当有突发天气过程或重大天气过程时,预报信息以及灾害预警信息往往比平时更加密集频繁等,此时要规范发布顺序,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同时,也要增加公众关心的相关信息的发布频次,增强服务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业务人员既要扎实掌握气象专业知识,又要与时俱进,熟悉新平台新渠道,深入了解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熟练掌握融媒体平台的制作、发布、传播技术,差异化生成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平台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借助强大的媒体功能、迅速的传播功能和有效的服务功能,推动气象信息传递,为服务社会防灾减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群,陈亦钦.品牌:新闻式传播实战·媒体变局下的新传播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2]姜姗.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服务途径延伸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0,49(01):130-131.作者简介:陈睿,女,1981年1月生,工程师,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气象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研究。

猜你喜欢
微博短视频融媒体
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模式探究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