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路径互动 走情感体验之路

2022-05-23 16:08徐雅慧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经验情境

徐雅慧

“问文中情为何物?直教人冷暖相与。”其意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情感动人”的现象。凡是优秀或成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广为传颂或流传深远,除了“文字优美、内涵丰富”外,重要因素还是“情感深厚、真挚动人”。所以在阅读经典语篇时,就应当“批文入情,沿波讨源”。这是“情感阅读”的理论依据。如何走情感阅读体验之路呢?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活动视野,试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诉衷肠。”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历经淘洗和沉淀下来的经典语篇或精髓作品。我们从实践中不难感知,它们除了“语言文字”优美外,更蕴藏丰富深厚的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善于通过“情感体验”来触动阅读内容的“灵魂”,既可让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走向作者(或编者),又能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一、小学语文情感阅读的特点和要求

1.小学语文情感阅读的特点

1.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体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的一种经验和经历,但是个体在实践活动当中的行为和收获,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主性。虽然学生的意识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终究无法同外界因素之间完全融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以及自主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无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情感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主张,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非传统教学当中的被动学习,学生借由自身的探索去获取与外部世界之间互动的直接经验,生成独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在这一过程当中具备更强的自主性,从而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其自身的思想、认知、理解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个人特点进入到阅读世界里的,因此即便老师为学生创设出了相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当中所产生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也会起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所阅读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更加个性化的体验。而体验式的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并且包容学生差异性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能够关注到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标准和内容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1.2追求内容的生活化和感染力

体验式的阅读教学,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烘托下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融入于情境当中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相贴合。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通常是从自身的认知当中去进行感受,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构建起新的知识框架。所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来进行教学,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老师要追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合学生的心理,拉近阅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从原本的文字转换成自己的感知,能够有效的去理解和掌握。只有吻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在阅读课堂当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进行有效地融合,更能够辅助学生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构建起文字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打开更加宽广和趣味的阅读天地。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自控能力上还有待提升。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学习和情感上的需求。感染力较强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更具趣味性,更能够给予其情感上的震撼力。所以老师要借由感染力的内容,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利用具有感染力的内容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更好的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强调过程的实践性和亲历性

任何认知都是在實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学生想要真正的完成知识的内化,就必须要经过实践活动。从语文本身的特点来说,需要将学生放在相应的语言情境下,从自身的需求和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能动的实践活动。因此老师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经历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产生新的认知。体验和经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经验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是体验是无法由别人所替代的,必须要通过学生自己去亲身实践才能够产生。所以体验式的阅读教学,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融入于阅读情境当中,让学生借由亲身实践来获取经验,以改变传统教学当中被动学习的状态。体验的核心是情感,也是体验教学的关键。学生会用自身的情感积累去进行体验,从而生成新的情感体验,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身的价值。体验的情感性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非认知系统,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经验等等融入于学习的过程当中。在体验式的阅读过程里,学生并不是将文本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来阅读,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作者之间进行对话,将其看作是自己认知当中的一部分,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去解释文本当中的内容。尽管有些文本本身并没有明显的情感要素,但是老师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赋予其一定的情感色彩,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其和枯燥的文字之间融为一体,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2.小学语文新课程活动的要求

2.1营造体验情境

体验的产生需要依托于某一特定的情境,所以体验式的教学依赖于情境的营造。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是要靠自己的主动建构,而这一建构则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换句话来说,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前提。所以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教学的内容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学生在整个知识的创造过程当中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老师所创设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越贴合,那么学生就越能够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收获到真实的情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内驱动力。

2.2引导学生体验

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在情境当中经历,在经历当中生成经验,利用经验和知识来获得体验完成知识内化。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和知识体系还有待提升。所以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当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更能够将自身融入于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为了确保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老师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组织,让学生能够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地围绕相应的内容来进行观察分析和想象,关注学生整个体验的过程,并且适时适度地予以引导。当发现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及时地进行纠正,促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2.3珍视学生的体验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通常是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篇文本,不同的学生,其认知也有着不同。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当中,不能用唯一的答案去框住学生的理解。体验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没有人的体验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他自己的认知密切相关,学生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完成知识构建,所以对于每一篇文章,学生也会有着自己的解读。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所生成的全新体验,老师要珍视并且尊重。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建立于自己已有的体验之上,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整个体验的过程,才能够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框架当中。语文有着很强的人文性,所以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的方法,体验的过程等等都各有不同,老师要避免用相同的标准去框住学生,不要用标准的答案来限制学生,让语文阅读课堂当中因有学生的不同体验而更加绚烂多姿。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策略

1.以激发情感为路径,不断强化儿童阅读情感体验

“没有情感就没有了智力,也就没有了教育,至少不算是完美的教育。”不仅如此,就儿童群体来说,一旦远离或摆脱了“情与趣”因素,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是“浅尝辄止”现象和“事倍功半”效果。与之相应的是有了“情感”元素的涵养和滋润,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攫取无可替代的“情感智力”效益。以《景阳冈》为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演绎了《水浒传》影视剧中与之相关的精彩片段,从而把武松“豪爽喝酒”的人物形象和“醉打猛虎”的惊险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小学生在如临其境的“视听盛宴”中眼观心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视文互动”形式,切实体验古典名著的“言情和谐”现象。在如此情感体验下的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以增进理解为路径,不断强化儿童阅读情感体验

所谓“有效阅读”,其本质就是读者对于阅读资源的“心路历程”如何。而这种“心路历程”现象,只有在“理解”基础上才会得以真情焕发,才能让阅读者产生“感知与体验”。有效阅读是“情感体验”的根本所在,也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儿童积极有效地深入文本,引导他们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善于用“情”去感受和体悟,以有效点燃“心灵之灯”,引爆发自内心的“情感火花”。比如《示儿》,是陆游以“遗嘱”口吻写下的绝笔诗。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老人在弥留之际的实际所想与作者相比较,通过对陆游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通过“元知”与“但悲”等重点词句的解析与引导,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作者的“其人其事其情”。建立在“实际理解和具体感知”基础上,全班朗读情感发生了明显变化。

3.以品文析义为路径,不断强化儿童阅读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由情入理”的内化過程。语文知识融“知、情、理”为一体,具有“情感交融”“文理合一”等特点。就小学语文活动来说,教师善于通过“品文析义”增强情感体验,有利于达成“由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课程活动目标,这也是强化阅读情感体验的另一重要形式。以《珍珠鸟》为例,其核心语在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信赖”是关键词。教师通过“相信、信任、信赖”词语的比较和解析,得出“非常信任、甚至依赖”之义,并引导小学生从文中寻找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变化的词句。如“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在屋里飞来飞去”“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很友好地啄两下手指”“扒在肩头睡着了”等,并联系实际认知真情体验。品文生情、析文悟义,让儿童在“入情入理”中融入主题要义。

4.以自主体验为路径,不断强化儿童阅读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教学实践中不难感知,积极开展“学用结合”下的“自主体验”学科活动,教师善于引导把“所学”与“所做”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既可培养学生“手、口、眼、脑”协调互动的意识和能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以《将相和》为例。教师通过“事情经过、人物态度、实际行为、最终结果”等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完璧归赵”故事;然后让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自主学习“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有些小组通过“研读探讨”法、有些小组通过“小品表演”法、有些小组通过“课本剧”活动法、还有些小组加入“读写互动”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范围内的交流与讨论。如此丰富的自主体验活动,对于阅读情感大有促进和裨益。

综上所述,情感是“灵魂”元素,“体验”是根本所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以“激发情感、增进理解、品文析义、自主体验”为抓手,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把儿童逐步引向善教乐学之路。

猜你喜欢
体验式经验情境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乐淘淘“先进”经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乐淘淘“先进”经验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