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2022-05-23 16:08宋昊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蔬菜植物

宋昊鹏

当前的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仅要为孩子们介绍各种基础知识,拓展幼儿视野与见识,而且还需要通过多种综合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种植活动是幼儿园教师经常组织的活动之一,利用种植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植物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类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并且在种植劳作中享受劳动乐趣,提升个人身体素质。这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颇有益处。

随着我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幼儿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幼儿教学不应当仅仅立足于对孩子们的看护与基础知识启蒙教育,而且还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综合素养,让孩子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正确认知世界、提升个人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幼儿园种植活动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幼儿的探究学习具有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在种植植物的时候,孩子们有了直接观察的对象,有着更加强烈的参与意愿;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在种植植物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什么;孩子们自由表达观点,通过个人行动进行种植,提升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种植活动,有效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儿童进行表达与自主探究。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现状

当前幼儿园在开展种植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是教师为活动主导者,幼儿能够参与的种植活动工作很少,这种活动方式很难吸引幼儿参与热情。他们对于整个活动都做了什么事情印象也不深,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意义。甚至会让孩子们对幼儿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情绪,觉得各种活动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就可以,不喜欢主动思考。另外,幼儿教师可能相对更加重视对整个活动完成度的推进,反而忽略了让孩子们分析与调查的部分,没有给孩子们更多的互动机会。

二、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意义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在为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就需要激发孩子探究欲望,让幼儿在科学的引导下认知世界。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保持孩子旺盛的探究欲望。利用种植活动,幼儿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与实际生活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告诉孩子们一些基础实践方法与操作技巧,让幼儿在不间断的实际探究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索欲望。

另外,由于很多幼儿都居住在高楼大厦当中,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很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个人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孩子们在平时跟自己家人外出游玩的机会比较少。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幼儿们包括很多家长,其实都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植物、农作物的种类与特点不甚了解。而通过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们都了解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来到户外接触自然,实现对孩子们科学思考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让孩子们从小就储备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幼儿种植活动将种植转变了儿童教学活动,能够使孩子们全程参与到种植园地的开发以及规划工作当中来,让孩子们能够在幼儿园中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跟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共同研究怎样更好地种植植物

三、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具体实施策略

1.借助种植活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虽然孩子们年级比较小,对于世界以及各种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对于很多事物运行规律以及某些行为的意义都不够了解。幼儿园应当肩负起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责任,通过引导与教学,让孩子们明白世界发展客观规律。而植物作为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通过植物相关知识的介绍与讲解,能够让孩子建立起科学精神。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种植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以及绿色植物引导孩子思考,确保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仅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头脑同时也处于活跃状态,深入思考种植活动不同行为的意义以及作用。

每种植物都有着其特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时期形态样貌都会发生改变。教师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去观察不同绿色植物的异同点。比如,有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态将会发生十分巨大的改变;而有的植物在一年四季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师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想一想都有哪些植物不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改变?有的孩子们就会想起松树,四季常青。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为什么松树可以做到四季常青?而柳树、杨树却在春天长出嫩芽、夏天繁茂,到了秋冬开始凋落叶子?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与颜色,并根据观察结果,思考不同植物叶子形态跟其随着季节变化情况存在的关系。经过一番思考,孩子们回答道:“竹子的叶子像是锥子一样尖尖的,而松树的叶子跟针一样,一片一片的叶子聚在一起”。虽然孩子们还没有正式接触生物学知识,但是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分别不同植物的叶子形态,辨别哪些植物具备四季常青的特点。

2.借助種植活动,引导幼儿珍视生命

通过开展种植活动,孩子们能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孩子们今后的性格与行为模式都需要在幼儿园阶段就得到正确引导。为了让幼儿珍视生命、尊重自然,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种植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近距离观察生命的生长。虽然植物不能像其他小动物那样,跟人们产生积极频繁的互动,其生长速度也相对缓慢,不容易被观察与捕捉到。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记录种植日记,将自己种植的作物生长情况,每天都记录下来。在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孩子们每天都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当孩子们看到植物叶子泛黄或者植物干枯,他们都会想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怎么才能帮助自己的植物恢复健康。

对于植物生长具体情况的关心在不知不觉成为了他们的一个生活习惯,从而让孩子们与自己亲手种植的植物产生了感情。当植物开花结果或者死亡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样的植物生长记录活动,让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跟植物的成长有着很多比较相似的地方,希望植物也能跟自己一样茁壮成长。细心呵护的同时,也对每一个花花草草都有一颗爱护之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会怜惜每一个小生命,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思。而且,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们,其实他们作为一个婴儿,还在母亲的肚里的时候就收到了自己家人百般关注与爱护,家人们在孩子们孕育的过程中所投入的心血要比他们种植植物时候投入的关注多得多。经过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平时更加懂事,尊重家人的意愿,保护好自己。

3.借助种植活动,做好家校教育联动

通过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孩子家长参与其中,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融合。幼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老师在学校进行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未来成长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植物种植活动,教师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与互动。有的幼儿往往在家中收到了太多的呵护,不让孩子们做任何家务或者参与动手活动中。这种溺爱是对孩子们的成长极为不利的。为了让孩子动起来,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家中跟自己的家长一起种植植物,并注意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种植活动安全性高,而且能够锻炼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亲子互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通过亲密无间的配合与合作,一起完成对一个生命的培育。

即使是植物,也是生命。在自己与父母的合作时,植物出现任何问题,幼儿都可以通过寻求父母的帮助解决问题。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们答疑解惑,也为了保护亲子共同合作创造的生命,就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寻治疗植物生长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孩子做出优秀的榜样。孩子看到家长找寻解决问题办法的各种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模仿与学习。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分享种植植物的网络平台,让孩子跟家长将植物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不同家庭种植的植物在网络上都可以被其他孩子跟孩子家长所看到。在平台上大家都可以留言,每个人都能够直接通过网络交流植物种植经验。孩子们也能看到谁家种植的植物生长的将更好,从而也能够有一种让他跟人比一比的心理,希望通过自己与父母共同呵护,让自己家的植物成为幼儿园所有朋友当中生长的最健康、最好的那一株。

4.借助种植活动,实现多种学科渗透

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应当是多方面的,通过多个学科知识的教学渗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种植活动的真正价值,从而在参与种植活动中,也能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收获乐趣的同时也增长个人知识。为了让幼兒接受更科学的教学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幼儿心智特点以及个人学习需求,设计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先导环节,并且让孩子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里面去,实现全面成长。同时,为了让孩子们长期保持对种植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观察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增加更能吸引儿童兴趣爱好的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对幼儿园教师布置的种植活动充满期待感。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种植活动提升幼儿环保意识。因为很多幼儿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举动会对环境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种植活动中就首先带领孩子们观看一些因为缺少浇灌而生长情况不太好的植物,告诉孩子们水资源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到孩子们在平时一些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举动,让孩子意识到今后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另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延展,给孩子们展示几种不同程度上被污染的土壤样本,告诉孩子们废弃电池、工厂废水以及不可降解塑料袋等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看到了因为被污染土壤而无法健康生长的植物,幼儿在今后有意识地保护环境,看到户外的垃圾及时捡起来,从自己做起,维护绿色环境。

5.借助种植活动,教导学生辨认蔬菜

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为了他们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所服务的。为了避免孩子们以后不识人间五谷杂粮,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辨认各种蔬菜,增强幼儿的常识。在选择需要种植的蔬菜时,教师需要从生活实际环境出发,并结合幼儿兴趣爱好设定种植活动课程,引领着孩子认知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不能因为孩子们认知能力不足,一味地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所有的种植活动均教师主导完成。只有给幼儿预留出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他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各种蔬菜,在生活中也认识到不同的蔬菜种类。

比如很多孩子不明白蔬菜跟季节的关系,教师就可以为孩子们准备多种蔬菜种子,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想要种植的蔬菜开展种植活动。当孩子们选择的蔬菜不适合当前季节种植,那么蔬菜的生长情况自然不会特别乐观。经过多次的实验,孩子们逐渐明白不同的蔬菜都有着最合适的种植季节。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对应季蔬菜进行总结。当孩子们储备了较多的相关种植蔬菜信息以后,教师进一步带领孩子们来到菜地进行实地调查,并观察在菜市场中哪些蔬菜购买的人更多?幼儿经过实际勘察,能够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与调研能力,由孩子自行总结蔬菜种植适宜条件以及影响种植相关因素,这将会让孩子们记忆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种植活动作为一种幼儿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幼儿了解植物是如何生长以及各种种植技巧。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重新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个人品格得到正确引导。而为了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更改活动开展策略,通过种植活动提升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幼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需求以及学习情况,并在种植活动中结合多学科知识,拓展其视野与知识储备能力,让孩子体会种植快乐,在收获中得到满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蔬菜植物
蔬菜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