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微米银粉的粒径与形貌的影响研究

2022-05-23 07:35李向果姚国佳马振兴
电镀与精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银粉银离子分散性

李向果,姚国佳,马 勇,马振兴

(1.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河南平顶山 467000;2.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金属银粉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及化学稳定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抑菌、电气和荧光检测等领域[1~3]。液相化学还原法具有工艺设备简单,可控性强,产率高等优势,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目前,银粉制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颗粒团聚、粒径分布大以及形貌不规则等,大大降低了银粉的使用性能[7]。现阶段,解决超细粉体分散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超声振荡,通过超声空化作用解决粉体颗粒之间的团聚[8];二是通过向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静电排斥或空间位阻效应实现对粉体形貌、粒径以及分散性的调控和改善[9~11]。迄今为止,对于银粉的制备,研究较多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简称PVP)[11,12]、阿拉伯树胶(acacia gum,简称AG)[13~15]、CTAB[16]和明胶[17]等。尽管在改善粉体形貌和解决团聚问题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还存在着表面活性剂用量大,粒径不均匀以及振实密度偏低等问题,限制了银粉的实际应用。

本研究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还原硝酸银,通过超声辅助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微米级银粉颗粒,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及PVP与AG复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和用量对银粉形貌、平均粒径、分散性以及振实密度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与设备

硝酸银(AgNO3)(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阿拉伯树胶(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抗坏血酸(C6H8O6)(石药集团),以上均为分析纯;无水乙醇(C2H5OH)(深圳市王牌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去离子水(H2O)为实验室自制。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U8020型),日立公司,X射线衍射仪(XRD,型号X’Pert PRO MRD),荷兰帕纳科公司,激光粒度仪(型号winner 2000B),济南微纳,振实密度计(型号HY-100A),洛泰精密仪器(东莞)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型号KQ2200E),聚仪惠,电动搅拌器(JJ-1A),常州天瑞,台式离心机(TD4M),欧莱博,电热鼓风干燥箱(202-00B型),燕光仪器。

1.2 实验过程

称取20 g AgNO3溶于400 mL去离子水中,制备浓度为50 g/L的氧化液;称取16 g C6H8O6溶于400 mL去离子水中,配制40 g/L的还原液,而后将一定质量的表面活性剂置于还原液中,搅拌片刻,待表面活性剂全部溶解后,将氧化液快速倒入还原液中,倾倒速度为50 mL/s,持续搅拌反应20 min,搅拌速度为600 r/min,同时开启超声装置(超声功率100 W,频率40 kHz),待反应结束后,将制备的银粉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次,离心、分离、干燥,烘干条件为:80℃,12 h。

1.3 样品表征

采用日立公司SU802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银粉的形貌、分散情况进行了表征;采用荷兰帕纳科公司X’Pert PRO MRD型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以确定银粉的晶体结构,工作参数为:Cu Kα=1.5418Å,扫描电压40 kV,电流为40 mA,粉末扫描速度为10o/min,扫描范围为10o~80o;采用winner 2000B型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粒度进行了测试;采用HY-100A型振实密度计对样品的振实密度进行了测试,测试标准参照《GB/T5162—2006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称取烘干后的银粉10 g,用钥匙将烘干后的银粉装入量筒中,设定振动次数为3000次,待振动完毕后通过公式(1)计算样品的振实密度。

式中:m为银粉质量,g;V为粉末振实后的体积,cm3;ρt为振实密度,g/cm3。

2 结果与讨论

2.1 PVP和AG单独使用时制备银粉

本实验在硝酸银浓度为50 g/L,抗坏血酸浓度为40 g/L,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6%(硝酸银的质量),采用超声辅助机械搅拌方式制备银粉,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研究添加表面活性剂PVP和AG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图1为所得产物的SEM照片,由图1(a)可见,在未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所得产物的形貌为不规则片状结构,杂乱、无序地堆叠在一起;添加PVP后,银粉形貌由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转变为球形颗粒,但是分散性较差(见图1(b));添加AG后,所得产物球形度较高,分散性有所改善,但粒径分布较宽(见图1(c))。

图1 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银粉的形貌Fig.1 Morphology of silver powder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surfactants

分析认为,体系中未加入表面活性剂时,形成的银晶核“暴露”于溶液中,被还原出来的银原子倾向于在晶面能较高的位置进行生长,因此形成为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这也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类似[13];添加PVP后,虽然产物的形貌转变为规则的球形颗粒,但有研究表明,当m(PVP)/m(AgNO3)<1时,难以制备分散性好的银粉,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小,不足以完全包覆于银粉颗粒表面,难以起到良好的分散效果[18];而在少量AG存在下,一方面有利于产物形成球形颗粒,另一方面,由于AG的空间位阻作用更大,产物的分散性有一定改善,但粒径分布较宽,推测这可能是由于阿拉伯树胶用量较低、包覆不均匀引起的。可见,使用单一表面活性剂PVP或AG,在少量添加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球形度高、分散性好、粒径均匀的银粉。

2.2 PVP与AG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银粉

本实验选用PVP与AG的复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6%(硝酸银的质量),研究PVP与AG质量配比(m(PVP)/m(AG))分别为1、2、4和6时对银粉的影响,所得产物SEM照片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当m(PVP)/m(AG)=1时,银粉形貌为类球形,粒径分布较宽(见图2(a)和图2(e));当m(PVP)/m(AG)=2时,所得产物球形度高,分散性好(见图2(b)),粒径分布窄,大多在1~2μm(见图2(f));m(PVP)/m(AG)=4时,产物的粒径出现了减小的趋势,粒径分布变宽(见图2(c)和图2(g));m(PVP)/m(AG)=6时,银粉的粒径进一步减小,并且分散性变差(见图2(d)和图2(h))。

图2 PVP与AG不同质量配比下制备产物形貌照片Fig.2 Morphology images of the product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mass ratio of PVPand AG

这是由于AG和PVP均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分别如图3(a)和3(b)所示。其中,PVP为线性结构,分子中具有极性基团和聚乙烯骨架,PVP中的C-N和C=O配体对银离子SP轨道的贡献大于-OH,因此,Ag+-PVP配合物与Ag+-H2O中的银离子更易从氧化剂中获得电子,对银离子的形核具有促进作用[12];而AG的分子量比PVP大,具有网状结构,空间位阻作用更强,有研究表明,与PVP相比,AG对银离子的吸附作用更强,表面活性剂可通过吸附银离子的方式减少溶液中银离子的过饱和度,减缓成核速率[13]。本实验中,当两者复配时,其作用方式(图3(c))可能为:体系中银晶核形成后,AG优先吸附于银晶核表面,但由于AG为网状结构,不利于在银晶核表面的紧密排布,而PVP为线性结构,易于嵌入其孔隙结构中,形成紧密的胶束结构,当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链互相协同和互补时,表面张力将进一步降低,胶束也更容易形成;此外,PVP和AG的长链结构占有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亲水官能团伸向溶液,在水中延伸,阻止颗粒团聚,可见,PVP和AG两者的复配,对银粉提供了双重保护,起到了协同作用。

图3 表面活性剂结构示意图及分散机制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urfactant structure and dispersion mechanism

体系中,当PVP与AG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时,可有效平衡银离子的形核和生长速率,当m(PVP)/m(AG)=2时,在PVP与AG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粒径均匀、球形度好、表面光滑的银粉;随着PVP用量增多,当m(PVP)/m(AG)>2时,PVP占据主导地位,在体系中有利于加速形成更多的晶核,由于在成核中消耗较多的银原子,那么使得用于晶核生长的银原子较少,因此出现了粒径减少的现象;另外,AG含量的降低,导致了体系中空间位阻作用降低,银颗粒间的分散性变差。可见,复合表面活性剂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产生协同作用,有效调控银粉的形核和生长过程。综上,当m(PVP)/m(AG)=2时,所得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较为理想。

2.3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银粉的影响

2.3.1SEM和粒度分析

由上述实验分析,得出m(PVP)/m(AG)=2是一个较佳的配比,因此,本实验固定m(PVP)/m(AG)=2不变,在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分别为硝酸银质量的2%、4%、6%、8%和11%)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图4为在不同添加量下制备银粉的SEM图片,由图可知,当添加量为2%,银粉团聚严重(图4(a)),添加量为4%,产物仍有轻微团聚现象(图4(b));添加量至6%,产物的分散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图4(c));增大添加量至8%,产物具有良好分散性,并且形貌均匀,球形度好,表面光滑(图4(d));继续增大添加量至11%时,粉体的粒径变小(图4(e))。从平均粒径变化曲线(图4(f))可以看出,当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2%时,产物的平均粒径为2.78μm;添加量为6%时,平均粒径在1.26μm;增大至8%时,产物的平均粒径为1.23μm;进一步增大至11%,产物的粒径减小至1.19μm。可见,提高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产物的平均粒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添加量在2%~6%时,平均粒径降低显著,而后降低趋势有所减缓。

图4 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下的制备产物的SEM照片及其粒径变化曲线Fig.4 SEM images and particle size curves of the product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surfactants

分析认为,当添加量在2%~4%时,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不利于银粉颗粒包裹完全,难以起到良好的分散效果;增大至6%~8%时,表面活性剂足够在银粉表面包裹完全,并且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对形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继续增大用量至11%,银粉的粒径反而粒减小,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加入过多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降低了银粒子的扩散速率;另一方面,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银粉粒子的表面,减缓了银粉的生长速率,导致粒度减小[19]。

综上,通过调控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可对银粉的粒径和分散性进行调控。

2.3.2振实密度分析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下制备银粉的振实密度进行了测试,数据见图5。可以看出,当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8%时,银粉的振实密度最高,可达4.21 g/cm3,而继续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反而引起了产物振实密度的降低,综上,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用量为8%。

图5 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下合成产物的振实密度Fig.5 Solid density of the product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surfactant

2.4 XRD分析

图6是当m(PVP)/m(AG)=2,添加量为8%下制备的银粉颗粒的XRD图谱。

图6 最佳工艺条件下银粉的XRD图谱Fig.6 XRD pattern of silver powder under the best process conditions

由图可以看出,所得产物的特征峰分别对应于JCPDS#04-0783标准卡片银的(111)、(200)、(220)、(311)和(222)晶面,并且衍射峰型尖锐,无其他杂峰,说明制备的银粉纯度高、结晶性优异。

3 结论

(1)相比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PVP与AG的复合表面活性剂表现出特有的优势,两者间可产生协同作用,有效调控银离子的形核和生长速率,通过调节PVP与AG的质量配比,可实现对银粉的颗粒大小、粒径分布和分散性的调控,其中,当m(PVP)/m(AG)=2时,有利于形成粒径均匀、球形度好、表面光滑的银粉。

(2)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对银粉的分散性、粒径尺寸以及振实密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m(PVP)/m(AG)=2,添加量为8%(硝酸银的质量)时,在超声辅助作用下,可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结晶性优异的银粉,平均粒径在1.23μm、振实密度可达4.21 g/cm3。

猜你喜欢
银粉银离子分散性
水利工程土样分散性综合判别试验研究
化学还原-机械球磨法制备光亮片状银粉*
冻融循环对季冻土分散性影响及明矾改性试验研究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白银变成微米级的银粉为何会是黑色的
银离子抗菌液能杀灭新冠病毒?缺乏科学依据
太阳能电池浆料用片状银粉的制备
太阳能电池正极专用银粉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Ⅱ型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