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2022-05-24 03:54江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悲苦老妇官吏

江静

一、导入新课

他生在如日初升的开元盛世,沐浴文武两全的先祖遗风,7岁时吟诗,15岁时扬名,满腹经纶,一心报国,却屡次科考不第,困守长安十年之久;遭遇战乱,陷贼流亡四年,漂泊西南十一年。命运给予了他千般折磨、万般苦难,而他却给予了世人1400多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千古华章。他就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石壕吏》。

二、根据学情,确定目标

根据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诗题为《石壕吏》,但诗人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石壕吏”?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品读诗歌,感悟诗情,赏析写法。

三、品讀悟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诗歌,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老妇一家的苦;官吏的狠毒蛮横……

2.品读“妇啼一何苦!

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老妇一家的“苦”? 请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悟。

示例:我从“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句话读出了老妇人失去儿子的痛苦。“且”“偷生”“长已矣”等词表现了老妇人的悲痛欲绝的心情,“且”要读得声音低沉,带有一点停顿。矣:句末语气词,表叹息,要把声音老长,读得深沉。“长已矣” 需要把语音拉长,读出凝重深沉悲痛。

预设: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我读出了老妇的可怜和悲苦。一何:何其,那么,表程度,加重感情色彩,要重读。“怒”和“苦”用声音的高低形成对比,重读“怒”,轻读“苦”,重音轻读。官吏的吼叫多么愤怒凶狠,追问步步紧逼,老妇人哭得悲悲戚戚,多么可怜,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②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我从这一句读出了老妇的丧子之痛。“新”是“最近、刚刚”的意思,表明老妇人此刻仍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所以“新”字要重读。

③室中更无人,惟有汝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我读出了老妇家破人亡、生活贫穷之苦。“更” “惟” “无”这三个字表明战争给这一家人带来乐巨大的灾难,要重读。家破人亡,有可能会后继无人,家里人还衣不蔽体,就不要让孙子的母亲去服兵役了。这应该是老妇人对官吏的苦苦哀求,要以哀求的语气来读。

④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读出了原本应该和家人安闲度日的老妇人,此后将拖着年迈的身躯踏上漫漫征途,独自品尝行军的艰苦! 这个句子应该读出老妇为保全家人牺牲自己的恳求和无奈。 要重读虽、请、急、犹得。语速还要急促一点。

⑤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我读出了老翁(儿媳、乳孙)的苦。“如”是好像,似乎,似幻觉,又似真实。是谁在哭泣,可能是儿媳在哭泣刚失去丈夫,又痛失婆婆;可能是嗷嗷待哺的乳孙惊魂未定、饥饿难耐的呻吟;还可能是躲在附近的老翁小声抽噎着懊悔因为自己的出逃,而导致年迈的妻子独自踏上了艰辛凶险的不归路。

这句话渲染了悲凉、凄苦的意境。朗读这句话,要声音低沉悲切。

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我读出了老翁的苦。 “独”字暗示老妇人的确被官吏抓走了,剩下老翁孤苦伶仃啊!朗读时,要重读“独”。

同学们很会读书,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了老妇一家的可怜、悲苦、哀伤。

老妇的悲痛在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诗歌中也有形象地体现。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

其实,老妇一家的悲剧可能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不停地上演。

咱们一起来看杜甫在其他诗歌中的描述: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其三》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透过石壕村这一个苦命的家庭,我们看到的是绵绵不尽的战火中天下所有苦命的百姓。

板书:民苦

过渡:面对可怜悲苦的老妇,石壕吏有怎样的态度呢?

吏呼一何怒!

3.品读“吏呼一何怒!”

提示:吏“呼“的话语在哪?为什么会“呼” 出这些话?

A、请仿照①②,补全“呼”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B、朗读“呼”的内容,思考探究:官吏为什么会“呼”出这这些话?

资料助读:

①播放《安史之乱》视频,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②历史资料。安史之乱前:6300万人口;安史之乱后:1700多万人口。

明确: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危亡,战事吃紧,急需兵力,但是人口锐减,仅仅靠20而征60而免的壮年男丁,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这是安史之乱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

板书:国难

4.分角色朗读,模拟呼啼。

5.感悟诗人的情怀

四、布置作业

转换叙事角度—— 老翁、老妇、儿媳、官吏,把诗歌改写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猜你喜欢
悲苦老妇官吏
太行山村
幸福
聪明的官吏
一钱斩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路遥笔下的人生哲学
如何才能安全过河
猎鹰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