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泛生物化

2022-05-25 18:39郭力瑄尤珈
设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服装设计

郭力瑄 尤珈

关键词:时尚泛生物化 生物材料红茶菌 红茶菌时装 服装设计 创新应用

引言

在现今绿色生产领域中,生物科技的介入为新型产品的创意和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在“泛生物艺术”新兴理念的推动下,生物艺术这种复合体拥有了更强的包容性,不只是停留在生物艺术家与活体生命的“对话”,而是普遍涉及到生物材料的运用、生态艺术的观看方式、生物信息的图形生成等多种层次。在此背景下,生物科技与时尚行业相互融合,催生了“时尚泛生物化”的设计趋势。生物科技正在重新定义织物及其未来,传统意义上织物仅摊在外观和表层的时尚属性,正在被科技渗透、交汇与融和,以此派生出新形式的生物设计美学。

随着红茶菌“素食皮革”在服装设计界的出现,我们看到生物学与当代时尚更加紧密结合,艺术家与设计师逐渐参与到以生物材料为媒介的创作中来,促进了全球范围生物设计的发展。生物材料红茶菌在时尚界的创新应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生物领域从科技到艺术再到设计的发展演变。

一、时尚的泛生物化

(一)从生物艺术到生物设计

生物艺术又称BIOART,BIOART被解释为生物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来源于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1]。在此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魏颖老师成立“泛生物艺术”工作室(PBS,pan-bioartstudio),并于2016年举办《当形式不成为态度——生物学和当代艺术的相遇》展览后,提出“泛生物艺术”这一概念。“泛”旨在说明艺术与生物的结合可以超越技术上的借鑒与融合,延伸到材料、图像、数据和概念等诸多层面。[2]“泛生物艺术”的概念为生物设计从维度的拓展上寻到一个出口,正如策展人威廉·迈尔斯在《生物设计:自然、科学、创造力》一书中所说:“生物设计超越了单纯的仿生学设计,其在实现整合与跨界的同时合成了新的复合对象与系统建构。”[3]

“From Bio-art to Bio-design”[4],设计师们探寻生物设计的思维模式,将生物科技与当代美学融合,实现设计行为从“大众化”到“艺术性”再到“突破性”的创新目的。

(二)生物设计引领时尚泛生物化随着可持续设计理念被推上热潮,生物设计也逐渐从一个生物医学领域的专有词汇,变为广泛应用于生物时尚领域的新兴概念。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指出“生物设计是探索生物信息化的设计策略,可以作为可持续创新的驱动力。”在生物设计视域下,时尚泛生物化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新的未被命名的,动态趋势的特征,目前生物设计本身正作为其核心,支撑着时尚泛生物化的进程。

当代时尚的泛生物化令大众在选择时尚时,能够与自然建立更健康且平等的关系,体现了生物设计中环境友好的特征。生物设计引领时尚泛生物化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设计师在设计思维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上能够搭建有别于传统的设计语言框架,采用生物学概念的设计手法,传达生物设计对人文的关怀以及当代时尚现状的反思。

二、时尚的泛生物化初现:生物材料红茶菌的应用

(一)生物材料红茶菌进入时装领域

时尚作为时代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产业背后整个生产链的生态环保化尤为重要。在此环境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生物设计分别以直接来源于自然、仿生学设计、生物设计制造这三种途径广泛地构建与时尚领域的联系。其中生物设计制造融合了艺术设计与生物工程,设计制作新型生物材料以服务于新形式的时尚产品。在“绿色革命”席卷时尚界的今天,生物材料从生产到废弃全程无污染,既友好环境又亲善人类,这类生物材料的应用也成为服装设计发展的新动力。

时尚领域的“泛生物化”以Suzanne Lee关于生物材料红茶菌的开发作为开端,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Lee关注服装行业中的污染现象,提出Bio-Couture这一理念并创办同名公司,此后便开启了生物材料在时尚领域的应用。如今红茶菌材料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天然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可直接运用在服饰设计中,时尚领域对此材料的应用也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50项最佳发明之一。

(二)红茶菌材料的基础特性分析

1886年,红茶菌材料被英国科学家Brown首次发现。在生物材料领域,早期红茶菌材料还是作为一种微观上的细菌纤维素膜被应用在生物医药与组织工程等领域。2003年,红茶菌时尚先锋苏珊·李开始创作红茶菌时装并于2011年在TED发表演说。红茶菌时装的出现表明了红茶菌材料在宏观上的服用性能、时尚属性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开始被时装领域挖掘。

红茶菌“细菌织物”[5]是以红茶菌菌群发酵获得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6]为原材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制成的红茶菌生物纺织品。利用红茶菌来培养微生物“面料”,根据茶叶品种、时间、温度及碳源配方等培养条件的不同,培养出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也不尽相同。因此造就了其作为织物的多样性,也成就了这种新型材料在时装领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1. 红茶菌材料的感官特性分析区别于丝、麻、棉等传统纤维,红茶菌材料在视觉效果上为茶棕色,具有天然的有机感,摒弃了机器生产的单一面貌,且由于培养基内营养物质分布不均使材料呈现出斑驳的类似于皮肤的肌理,因此红茶菌材料也被称为“素食皮革”。红茶菌材料与植物纤维相比,不含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杂质,以100%的纤维素形式存在[7],因此拥有皮革般的触觉体验,轻薄而坚韧。此外红茶菌材料由于生长发酵过程会带有一定的刺激性酸味,目前已有研究者尝试用专用的调和油去改善材料的味觉特性。

2.红茶菌材料的服用性能分析红茶菌材料作为生物纺织品其在服用性能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原生层面——红茶菌材料创造了在色泽、肌理上都无可替代的生物时装,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工艺层面——红茶菌材料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再创作的机会:红茶菌纤维素是由直径3~4 nm 的微纤组合成40~60nm 粗纤维束交织形成的超精细的三维网状结构[8],中间存有很多“孔道”,且分子内存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因此具有超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透气、透光性,极强的吸水及保水性能。值得关注的是,红茶菌生物材料本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可以在含有环保染料的培液中生长不受阻碍,这使生产材料所需的染色技术和处理工艺都能够更加可持续。

3. 红茶菌材料交互体验分析在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不再是只以造型为主的活动,新的经济模式使得整个服装设计行业致力于提升消费者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参与性,以形成双向的交互体验,并进一步开发服装的隐性价值。[9]红茶菌材料与当代时尚行业的交互不仅仅停留在单向的形、色、质等外在物质层面,在内在情感体验上,这种生物属性的时尚媒介也能传达双向的反馈。

宏观上来看,可以通过设计、制造、获取、穿戴/护理、丢弃五个阶段探究红茶菌材料与自然及使用者的交互:在设计和制造中,材料的生产方式和创作理念上相较于传统工业均有所突破;材料的获取简便快捷,且作为体验型材料可使用户获得全过程参与感;穿戴体验时,材料的微生物属性使其可以作为亲肤面料使用,但也因其强吸水性使材料仍存在防水性能上的缺陷;材料最终作为“时尚垃圾”丢弃时能够被天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红茶菌材料的整个时尚生命过程形成了良性的生态闭环,通过其交互体验有效地使我们从时尚行为上靠近自然,远离污染。

三、时尚的泛生物化发展:红茶菌材料在时装领域的创新应用

伴随着红茶菌材料在服装生态设计领域的初探,Bio-Couture正在预测另一个时尚未来,我们不再依赖不可持续的石化工业,而是转向生物技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诞生了生物材料工程的闭环系统,该系统通过天然发酵获取材料,不需要化学染料,制作过程无污染。生物科技在时尚领域的应用让我们相信一个充满生物设计的美好的未来[10]。在时尚泛生物化的蓝图下,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积极探索红茶菌时装的创新方式,以进一步开发其在时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潜力。

红茶菌材料作为一种半开发材料,对其主要成分细菌纤维素膜的运用属于对生物材料的再创造。利用生物材料进行探索性设计,应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针对材料的审美途径、服用性能、交互方式等方面对其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以获得更多材料开发的反馈[11]。此外,由于红茶菌材料的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较为新颖,大众对这种时尚元素的识别需要一个过程,时尚的泛生物化发展亟需设计师以材料功能为中心,开发个性且多样化的环保材料,以获取独特且有意义的用户体验。

(一)天然色彩:红茶菌材料的色彩表现红茶菌材料的色彩表现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传统的培养方式,使红茶菌材料呈现出茶的本色;二是在生长过程中或在获得纤维素膜后经染色使材料呈现丰富的色彩效果。观其色,以红茶菌材料为载体的时装色彩在审美层面上直接给予我们天然感与艺术性兼备的视觉感受,目前多家公司针对材料易染色的特性,运用多种方式实现其在色彩上的创意再造。

以BioCouture公司為首,设计团队创作了“生物系列”服装并且在红茶菌材料的色彩方面有所突破。生物牛仔夹克(Bio - denimJacket)使用靛蓝快速、有效地染出深沉的牛仔蓝;生物飞行夹克(BioBomber)运用甜菜根等天然染料印制出有机图样;生物摩托车手皮夹克(BioBiker)则通过添加金属钉以增加服装的细节设计,在铁氧化作用下使纺织材料产生预设的装饰图案;生态和服(EcoKimono)同样借由铁氧化原理,局部染色达到深色印花效果。

此外,另一位专注于红茶菌材料色彩研究的设计师萨莎·劳琳(Sacha Laurin)于2015年在巴黎时装周展出了她的红茶菌时装,其中作品《美人鱼裙》于2017年5月荣登《国家地理》杂志。劳琳目前在加州的戴维斯市经营着一家名为康普茶时装的公司,她结合天然染色和人工工艺,针对红茶菌面料的色彩、光感和质感做了进一步的创造,使材料可以模仿皮革、帆布、丝绸等材质给人的视觉感受。萨沙·劳琳拓展了材料在审美层面的多样化,她将红茶菌生物材料塑造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时尚的设计语言,引领了红茶菌时装的秀场潮流,如图1~6。

(二)“无缝合”时装:红茶菌材料的立体塑形纳米级结构造就了红茶菌材料远超植物纤维的强韧性,也为设计师探索材料服用性能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塑其形,干法——红茶菌材料可以待干燥平整后像普通织物一样裁剪和缝制;湿法——红茶菌材料无需缝合可直接立体塑形为特定的模制形状。制作工艺的多样化使红茶菌材料在服务于服装立体造型艺术的过程中规避了新型材料在服用功能方面的阻碍,拓展了生物时装的新形象。

疤痕紧身胸衣是BioCouture公司在造型艺术上做的创新尝试,设计师提出制造仿人类皮肤的生物时装的设计构思,将湿的纤维素覆盖在处理过的的木质体上待其干燥后直接成衣。这种工艺同样适用于服饰品类制作,BioCouture公司在“生活”展览中展示用微生物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只“长大”的鞋子,并且在“制作的力量”展览中展出利用3D木制模具建模成型的红茶菌手提袋。“纤维素手套”艺术家阿兰娜·林奇甚至将人体作为模具,利用红茶菌材料作为艺术媒介探索我们与微生物的关系。

相较于品牌和艺术家的创作,设计院校则为红茶菌时装注入更个性化的再创造思维以发挥材料立体塑形的特性。就读于德国不来梅艺术学院的设计师Wells,S.J将红茶菌材料拉伸到三角剖分算法创建的激光切割结构上,用三维建模软件创造出一组可穿戴物品,使作品在设计和生成上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而不仅是有机化;来自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的设计师Aurelie Fontan专注于生物设计和循环经济,通过种植和回收材料来创造可完全拆卸和二次回收的红茶菌时尚元素,最终完成“无缝合”时装系列以践行生物设计的可持续理念,如图7~11。

(三)未来织物:红茶菌材料与先锋设计理念的结合当代先进科技与艺术思潮正在不断颠覆红茶菌生物材料的形象,多领域融合推动着红茶菌材料在服装设计界拓展新的表现形式,使其在基本服用性能之外,延伸到交互层面创建更有价值的用户体验。

从材料的天然性来看,红茶菌时装作为一种有机媒介能够延展和反馈我们与自然的交流:于东伦敦大学学习时装纺织品和生物学的泰勒·威尔逊(Taylor Wilson)将仿生学理念注入生物时尚,仿照生命体来设计材料结构,创造了仿生视角下的可持续未来织物;纽约设计师AliSchachtschneider则设想了一个生物设计的未来:人们使用生物材料来制造家具、服装和工具。设计师Ali将成片的红茶菌湿面料放置在穿戴者身上保持静止干燥七天,以此过程来感知身体与可穿戴时尚产品间的关系,让生物制造成为“身体的延伸”。

就时装的前卫感而言,红茶菌“未来织物”能够实现微生物的有机感和先进制造力相互作用的目的:德国创业公司ScobyTec于2014年创作了红茶菌情绪感应机车夹克,这是摩托车爱好者Karl-LudwigKunze,艺术家Carolin Wendel和大学教授Bernhard Schipper的合作。

该作品结合了两种新兴趋势:可穿戴计算和可持续时尚,设计者用皮革油涂抹红茶菌材料并将其熨烫以增强韧度,同时采用纳米技术对其编程,最终制成实时可视化驾驶员心情的多功能感官机车夹克。西奥·乔维里和怀特费瑟2017年夏天在“投机生命生物实验室”研发了红茶菌混合纤维素服装,该项目入选了第11届《时尚流行》。红茶菌混合纤维素服装的生产渗透了生物塑料印刷的设计理念,使用3D打印基板将图案合并到红茶菌材料上:有机生产的红茶菌和机械生产的PLA这两种纤维素的交错增加了服装材料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为红茶菌时装增添了对比鲜明的线性设计元素,如图12~15。

四、时尚的泛生物化展望:红茶菌时装的价值探索与发展趋势分析

在时尚趋向可持续与跨界融合的时代,科学家与设计师正通力合作推进全球红茶菌时装的创新性发展。着眼生物时尚的未來,红茶菌时装不单是一种可持续的创作形式,作为艺术理念与设计实践充分融合的生物时装范本,诠释了生物时尚的当代价值并推动着时尚泛生物化的发展进程。

红茶菌时装因涵盖了生物与艺术共生的设计理念,其在当代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价值也必然是多维度的:从这种新型绿色时尚产品的本质来看,红茶菌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挖掘了生物材料的服用价值,使有机材料成为时尚的愿景不仅限于理想的范畴[12];对当今时尚的反思上红茶菌时装也区别于以往的时装艺术,它正在以生态发展的视角引导社会和消费者思考时尚更合理的存在方式:在可持续时尚领域中,红茶菌材料可再生且获取较为平民化,能使不同阶层的创作者与消费人群参与到红茶菌时尚中,引发大众开放性的情感反应,并在此过程中敦促服装行业实现绿色生产向公众过渡的目的[13]。

就目前红茶菌服装未能在商业上得到批量化生产的情况来看,红茶菌时尚产品若想真正做到从“摇篮到摇篮”[14],重塑我们创造和消费时尚的方式,其仍需正视产品研发与达到商业规模之间存在的差距。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合成生物学家汤姆·埃利斯认为,在大规模生产之前红茶菌材料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如果我们能生产出一种细菌纤维素,它具有皮革、棉花或合成纤维从未出现过的新特性,那么它就有了真正应用价值,而不仅仅是成为一种有趣的时尚”。红茶菌时尚的发展仍需要国际生物时尚的响应,红茶菌时装制造商BioCouture公司正在发起“追求时尚为善”的全球倡议,创建全球性创新平台并召集品牌、零售商、供应商、非营利组织和创新者,共同志向红茶菌时尚引领下的“时尚为善”的未来[15]。相信在各领域和各阶层爱好者的带领下,红茶菌材料推动时尚以生物设计为核心,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行业的蜕变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服装设计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