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教学的“优悦”课堂建设

2022-05-25 00:08杨燕杨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循证证据课堂教学

杨燕 杨敏

落实“双减”,重在增效提质,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笔者在建设“优悦”课堂中,立足精准学情分析,锚定课堂教学质量,提炼循证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循证教学的“优悦”课堂建设路径。

一、基于循证教学的优势

循证教育学理念起源于循证医学,其原则是,教育实践应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而不是传统、个人判断或其他影响。循证教学以教学证据为核心要素,通过教学活动的特定情境,改变教师主观臆断、经验本位的倾向,为学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视角。

“优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优化学习、悦纳学生”为特征,以前置性学习任务、生成性学习指导等“六性”指标为标准,旨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培养学生高品质学习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建设“优悦”课堂的前期,教师多从经验入手,而经验往往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学校引入循证教学——“基于证据的教学”并不是将经验完全否定,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已有经验、现有信息、所需数据等,呈现为可以阅读、分析、参考、再生的内容,作为某个阶段、某个群体甚至某个人的学习“下尺点”,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二、获取证据的途径

1.从第三方测评机构获取。如我校参与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组织方采集全国中小学数据,每年为学校提供一本10万多字的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其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科知识能力点等数据成为“优悦”课堂建设的实证数据。

2.利用现代技术测评获取。线上问卷调查系统即时生成的表单,智能化课测软件随即給出的数据,智慧学生档案呈现的个性化素质报告等,均可以成为学校获取教育证据的途径。

三、运用证据的示例

以初中语文阅读课为例,结合教学需求,笔者从“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中查询到相应内容,如图1、图2所示:

笔者归纳如下:1.学生对语言的品析局限于文本;2.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字面;3.缺乏深度阅读和思维碰撞。结合“优悦”课堂“六性”指标,笔者拟定教学措施:1.前置性学习任务中,设计语言品读任务;2.生成性学习指导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品味语言;3.发展性反馈评价部分,针对学生个性化感悟进行等级评价。

教师通过周期内专项训练,分批次对学生进行同类型习题检测,和往年数据纵向对比,并结合数据变化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优化“优悦”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循证教学的要点

循证教学在“优悦”课堂建设中的融入侧重三点工作,即运用前的“研”、运用中的“演”和运用后的“延”。

运用前的“研”:学校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找寻依据、共同分析、集体决策。在缺少第三方的测评报告时,学校教师集体研讨定方向,大家分工协作做好前测工作,由专人收集汇总数据,为教学实施、课堂后测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运用中的“演”:“优悦”课堂提倡课堂形式多样化,基于证据的教学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带着“演练”进入课堂,从“演练”的数据变化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课堂表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

运用后的“延”:是结尾,也是开端。比如“标题在文中的深层次含义”解决后,“标题在文中的作用”随之生成,而当两个问题逐个突破后,标题类阅读题的“审题”问题接踵而至……基于证据的教学赋予“优悦”课堂灵动性,学生的成长值、教师的成就感相伴相生。

总之,基于证据的教学在“优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形成循证研究的思维品质,以教师之变促课堂之变,以课堂之变应时代之变。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证据的教学融入‘优悦’课堂的案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1657)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循证证据课堂教学
循证护理对新生儿picc护理中不良反应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