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的传统商业街区空间营造方法研究

2022-05-26 13:57陈浩南代璘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营造环境心理学

陈浩南 代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标准也有了新的定义,对商业街区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当前许多传统商业街区在保存历史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复兴地区经济的同时,其宜人的空间环境设计缓解现代人们生活压力,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文章以南京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为例,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引用环境心理学中的唤醒理论、环境应激、空间私密性与领域性等相关理论,从建筑尺度、多元空间、植物配置以及社交场景四个方面,研究传统商业街区空间营造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传统商业街区中适宜的传统街巷高宽比及步行距离、多元变换的空间场景、自然亲人的植物景观环境、开敞共享的社交空间等设计,带给人们归属感、愉悦感、疏解感以及舒适感。因此,考虑空间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和人们心理需求在空间中的反馈,合理有效地对商业街区空间进行设计营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传统商业街区;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4

1 传统商业街区景观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恶化、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环境心理学便应时而生,其研究环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相互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标准也有了新的定义,对商业街区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相较于现代主义商业街区中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所产生的压迫感,传统商业街区以低矮建筑为主体的区域形态,加之传统文化元素,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传统商业街区中的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传统商业街区规划中,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们的心理需求对空间环境的营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人性化空间环境反过来服务于人們的心理,从而产生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一系列良性反馈。

2 研究对象

文章以南京市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为例,对其空间环境进行梳理概括,从不同角度阐释其对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占地70公顷,位于南京主城区南部,东靠明城墙,紧挨秦淮河,在三国时期便是城市的经济中心,明清时主要作为居住用地。近年来对老旧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在保留了老城南传统民居风貌基础上,增加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提高场地活力与价值,于201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更新保护后的传统建筑风貌与空间环境氛围颇受好评,彰显了南京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

3 老门东空间营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传统尺度与身心的回归

建筑尺度是相对的,将人与建筑的尺寸进行对比以反映可感知的空间大小。建筑尺度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现代建筑一般体量高大,空间开阔,与后工业化相适应,展现经济社会的快速。但高大的建筑体量在令人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减弱人的安全感,心理易产生压迫与不适感。传统建筑以人的尺度为出发点,基本以低层建筑为主,采用土石、砖瓦、木材等传统材料建造,给人以亲和、自然的感受,建筑间街巷的尺度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适合人们漫步其中,放松身心。

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改造后的仿古建筑与街道设计,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民居风格和市井气息,以舒适平和的气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内部建筑沿用江南青砖黛瓦等传统材料,加之坡屋顶和徽派马头墙的设计。主街箍桶巷宽12 m(加上两侧灰空间),沿街商铺以二层建筑为主,街道宽度与沿街建筑高度的比例D/H在1.2~1.5,人走在街道中央所感受到的空间轮廓线较为缓和,便于观察整体空间场景;三条巷、边营、陶家巷等宽4 m,沿街为单层或复式坡屋顶建筑,D/H在0.5~1.0,行走在窄巷之中,视线较为有限,将视觉焦点引置一层商铺、行进道路或墙体上,减少过多信息的收集,释缓处理信息的神经。整个街区空间不过于空旷,也不过于憋仄,增强了使用者在其中的安全感、归属感。

除了静态空间感受良好以外,行进过程的体验感也较好。通常500 m是人们步行的适宜长度,老门东鱼骨状街区中,主街箍桶巷全长约260 m,次街剪子巷长约400 m,边营长约430 m,中营长约195 m,三条营长约400 m,陶家巷长约155 m。主次街巷交汇处与街道中设置休闲空间节点,休息设施配备较为齐全,如主街箍桶巷,在前端、中段、末端设置开敞休闲广场,配备小景观与休息座椅,每个休息空间都只相隔百米左右,沿街行道树的花坛也可作为座椅使用,逛累了便可驻足休息,保证步行的舒适性。长短适宜、收放合理的街道空间,使整个场地变为积极空间,吸引人们积聚行为。

因此传统尺度所创造的适宜的生活环境,营造的质朴、温馨的空间,能更好地让人们身心回归,放松心情。

3.2 多样化空间与探索的意趣

根据伯莱恩的美学理论,一个具有较大美学价值的环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千遍一律的景观对人的吸引力是有限的,但过于复杂的景观又会使人感到迷茫而无法辨别[1]。一直处于紧张快速、模式化、程序化的现实生活中,单调、反复、完全明确的场景缺乏吸引力,促使人们更倾向于探索不一样的空间环境,感受不一样的意趣氛围。

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内部街道成鱼骨状,宽窄多变,主轴街道箍桶巷宽8 m,长260 m,开敞笔直,有游览指引作用,为避免导致一览无余而无法引起大众游览兴趣,在两侧设置行道树和沟渠流水丰富了主轴形式,主轴线的中段与尾端又增加景观节点,空间收放多变,增强了主轴街道的波折感。三条营、中营、边营、陶家巷宽4 m,相对于宽敞的街道,人们更倾向于去探索未知的有趣的小街巷,路网复杂,每条街巷的业态、景观都不一样,总是能从不同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乐趣,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效果。就如中国园林常用的空间营造手法,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步移景异常常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老门东内部建筑形式多样,除了沿箍桶巷的双层坡屋顶建筑商铺,马头墙、木制门窗的设计,还原老城南传统建筑样式,还有三条营西段分布多个园林式院落建筑,步入其中能够发现新的小天地,每间院落空间都不尽相同。另有剪子巷东段的“两馆一院”(老城南记忆馆、金陵美术馆、南京书画院),由工业厂房改建而成,凸显场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表征。部分景观节点还有仿古小品的设计,使场地更多元更丰富。老门东南侧的中华门城墙和内部保留的文物建筑,也增加了场地记忆点,富有历史文化意味的构筑物给人们一种新奇震撼之感。

老门东街区景观布局丰富多元,整体以自然式景观为主,从空间的组合与划分、观赏线路与观赏点等方面进行设计。如南京设计廊旁侧的“隐市卢照”,作为主街上串联的开放空间,丰富了场地结构,对小空间进行划分,小池塘作为该片的标志,适宜驻足停留,往里探寻,绕过小池塘有一小片低矮的植物群落再次切割场地,但虚实中又能窥探到内部事物,再往里走两步便是广场小亭子,供人休憩闲聊,同时往外看,可看到自然小景观与行走的人们。

老字号博物馆旁侧的小巷子前端细窄,大约百米之后豁然开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给人们一种收敛之感,行到一处开敞空间,心情也开阔了起来。在箍桶巷接近城墙的尾端,又是一处小池塘,但布局又与其他小池塘不同,其西边和北边各有一组两层半建筑,站在街上看小池塘,同时可以看到后面的建筑配景,丰富了立面视觉空间,加上池塘的平面空间,打通了三维表现结构,将景观配合整个场地,能够满足人们的探索欲。

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当主体进行某种行为活动时,其心理唤醒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过低或过高的唤醒水平,均不能达到主体理想状态的效绩。当唤醒水平达到适中范围(环境刺激水平适中)时,方可达到最高活动效绩[2]。而适宜的环境刺激有利于“最优唤醒水平”的达成。

因此,在设计中通过环境切换的手法,达到“移步换景”之效,人们在多元变化的空间中,享受探索发现的奥秘,同时缓解疲惫与焦虑的身心,恰当的环境刺激,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更好的精神状态。

3.3 植物配置与压力的缓释

环境知觉是人感受外界环境的过程,它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综合而成。环境的知觉体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即一定时间内对所处环境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认知——对接收的信息刺激理解、学习、构造,并在心理上重现[3]。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惯。

在空间营造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对人们生理与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下文从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出发,探求对使用者的影响。

在视觉层面,植物的自然形态与建筑的人工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硬质环境中,植被的软性轮廓与单一建筑背景前植被的丰富色彩,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箍桶巷与三条巷交叉口以及箍桶巷与新民坊路交叉口处的小池塘景观,池旁的水生植物,水禾、睡莲、菖蒲与假山石的搭配,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与身心的放松,软质的景观与硬质的街道结合融洽不生硬。中营、边营部分巷段石墙上种植着绿生植物,如爬山虎、蔷薇花、凌霄花等,在春夏交季之时,花开境美,墙体上攀爬的枝藤让其更生动灵活,让人驻留赏玩。还有介子园文化展馆、隐南·门东等建筑院落中的复层植物群落,五角枫、批把、海桐、法国梧桐等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围墙外可以窥见绿意,即使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拐角处,也孤植几棵绿植,给人沉浸疏解之感。

在听觉方面,不同于城市中心嘈杂机械的声音,植物与动物的声音营造出自然意境,老门东中竹林被风吹动的沙沙声、禽鸟的鸣叫声都让人们感受到恬静舒适,即使是人们的交谈声也为这个场所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人心情愉悦。

在嗅觉方面,主要通过芳香或臭气等气味刺激鼻黏膜,部分气体分子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到血液中,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及改善人的生理、心理状态,达到健康、复愈的作用[4]。老门东东西向的巷道旁商铺前大多种植了丰富的小株开花植物,如三条巷中弥漫的蔷薇香味可以让人们平心静气,可见这些芳香类植物可以缓解焦虑、稳定情緒,甚至还有康养之效。

因此,在景观营造中,注重对植物配置的形态、层次、色相声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人们释放压力、缓解疲劳。

3.4 多点闲逛与社交的需求

城市步行街一直具有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其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让行人或顾客安全快速通过,而是试图为行人提供一个有利于公众接触的线性散步场所,让人们在安全(没有车辆威胁)的环境中体验到富有公共性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乐趣[5]。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社交不应该只存在于网络中,人们渴望在现实中的表达、分享,渴望尝试、探索不一样的场景,借以体现社会认同以及对自身的认同。

相较于在现代商场中功能复合性过低、缺乏场地活力、社交公共空间也被严重压缩的情形,在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中,在曲折变换的线性空间中行进,在购物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历史格调,在漫步过程中享受园林景观带来的美丽风景,可以满足人们散步、交流、购物、观赏等社交行为需求。

老门东不单单是商业的场所,更是社交的场所。在这个社交焦虑的社会,人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距离,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交,泛娱乐给受众带来的更多是即时消费。人们一旦脱离虚拟世界,就会发觉现实世界中的烦恼、人际交往压力依然存在,随之而来的焦虑感和空虚感又使人陷入孤独的深渊[6]。那是自我认知缺失的表现,逃避现实的世界并不能缓解内心的孤独感,只会让人们与现实脱节,难以寻求真诚的社交关系。因此将商业场所转化成社交场所,给大众一个舒适的社交场所极其必要的。

老门东场地内部有许多文化场馆,如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介子园文化展馆等,提供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场所,让人们沉浸于文化熏陶中,传统建筑与园林景观的配合,促使人们走出虚拟,与现实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这里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赏玩,可以与店铺商家一起闲聊,可以与随处休息的老人畅谈……实现更多真实有趣的社交活动,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老门东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协调,如老门东牌坊旁的景观空间,形成了开敞—半开放—半私密的層次设计。箍桶巷街道属于完全开敞空间,老人和小孩偏爱于此,老年人喜欢坐在一处闲谈,从中获取外界信息,游逛的青少年喜欢占据空旷之地,嬉戏打闹。纵向街道转向横向巷道是由台阶分割的,随之便进入了半开放平台,与箍桶巷的一览无余不同的是,这片区域有小品(雕塑)和绿植分割平面与竖向空间,视野存在一定阻隔,但不影响看与被看的需求。人们出于私密心理的需要,在行动中会不自觉地占据某一区域,并对该空间进行防卫,人们常通过姿势、语言或借助外物等来捍卫领域权[7]。这里休息者较多,他们在转角平台找个条石或木椅就座,思考之后的行程、观察行走的人们、享受惬意的时光。再往内便是半私密空间,背靠墙体与低矮灌木半围合的内部,三三两两的情侣或朋友在此处休息、谈心,这个空间附在巷子一侧,有进出两口,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少被打扰的场地。老门东外部空间极少有完全私密的空间。

老门东内公共景观空间的营造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愉悦的氛围,当人们想驻足休息时,便可以在箍桶巷的前中后段各寻得一处满意舒适的开敞广场,如果找不到明确边界的小空间,那么顺势就会寻找墙体、树木等支撑物,或站在一汪清澈的小池旁,或坐在绿植掩映的小亭中,或倚在透明橱窗旁,或靠在蔷薇满墙边,将自身融合于周围环境中,形成较为可控私密的领域,能有所凭借地去观察周围更大的环境。

4 结语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运用唤醒理论、环境应激、空间私密性与领域性等相关环境—行为关系理论,从传统尺度与身心回归、多元空间与探索意趣、植物配置与压力释放、公共空间与社交需求四个维度出发,对老门东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营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体现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人文关怀。相关商业街区建设也应该走人性化的发展道路,重视建筑、景观与人群心理和行为的互动,实现景观营造在商业街区中对人们心理健康的良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江奇卿.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2] 石程.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老年公寓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8.

[3] 洪琳燕.环境知觉体验及其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 崔楠.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4.

[6] 谢瑾靓.社交媒体中群体性孤独问题的成因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7(4):115.

[7] 梁晓翔,谢青.私密性心理行为对空间设计的影响[J].广东建材,2006(5):108.

作者简介:陈浩南(2000—),女,山东苍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

代璘(1996—),男,河南禹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空间营造环境心理学
装饰雕塑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镜与境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丢勒
杨德昌电影视听语言的空间营造
关于现代绿色办公——空间营造与环境优化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分析
环境心理学在主题公园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