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交互艺术表达的策略研究

2022-05-26 13:57张宇帆陈卫东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张宇帆 陈卫东

摘要:当前,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且多样化,不仅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也给传统艺术的表达与展示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以新媒体为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应运而生。交互作为新媒体与人之间构建联系的桥梁,也为新媒体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指明方向。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当下作为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新技术为支撑,使艺术作品不再冷漠,让受众参与创作,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这种新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拉近艺术家、作品、受众之间的距离,更是满足当下社会艺术需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融合当前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艺术的表达方式,对新媒体交互艺术的表达策略展开研究与案例分析,从而提出更符合当下时代潮流与发展的新媒体交互艺术表达策略,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交互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4

21世纪,新媒体的出现掀起了人类传播史上的革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形态。艺术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来源与表达形式,为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增添了色彩。交互艺术作为新媒体传播中的一类,目前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向更多艺术表达领域延伸和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传统艺术的传播添砖加瓦,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思想家的作品中尚未被发现并认识的价值提供有效的传播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新媒体艺术内容的多样性。

1 新媒体艺术

1.1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概念要与传统媒体的概念对比来看,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支持的传播手段。新媒体的内涵较为宽泛,具有数字化、虚拟化、交互性等特点。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更多样与包容,其传播渠道不再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而是强调受众的反馈和沟通。积极与受众建立联系,起到了解受众,让受众参与创造的目的。大众参与是当前新媒体传播的钥匙,利用数字技术与受众建立沟通纽带,使其创造出更贴近大众生活和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内容。例如,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让人成为新的媒介,实现人际传播,不仅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也使社会发展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渗透。

1.2 新媒体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当前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思想。远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信息传播方式落后,和当今社会众声喧哗的状态相比,人们的生活更为静态、单一,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较窄,社会发展相对迟缓,而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人的发展速度。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仅须在互联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就会在眨眼间得到成百上千的相关信息、视频、图片和案例。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充斥大众的生产生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踊跃创新和飞速发展。

其次,观察社会生活的现状可知,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已经占用了大部分人绝大多数的空闲时间。从新媒体发展初期的公共网络场景转变为随时随地的生活场景。就以当下的上班族为例,上班时的软件打卡、工作时的软件交流、下班时登录的微博、休息时观看的短视频等都是新媒体场景转换的证明。

最后,影响人与生活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而文化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新媒体的广泛延伸引领着文化发展脉络,是当今文化发展传播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有学者指出,新媒体文化并不是新技术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产生更多新的文化[1]。通过新媒体能够创新性地创造更多元的文化内容和学习生活方式。例如,现阶段流行的交互电影、交互动画、远程操作与交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出现,即新媒体在时间、空间上带来的巨大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得到了新媒体产生的三大方面影响,即大众思想的发展、大众娱乐生活的发展、大众文化创新的发展。

1.3 新媒体艺术的表达

新媒体时代洪流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遍及生活创造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满足人们培养审美意识,扩大认知、娱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模式,使艺术与大众建立了精神上的沟通及意识上的联系。

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艺术诞生于欧美国家,艺术家们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将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试图挖掘和引导大众形成新思维、新观念,奠定了新媒体艺术的基础。新媒体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变革和技术创新,所以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艺术,以环境、信息为支撑的移动艺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艺术,以交互性为基础的互动艺术,以形式与材料为特点的装置艺术,以AR、VR、X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扩展现实)为技术支持的虚拟艺术等类别。

新媒体艺术是一门更新快、拓展能力强、延伸广的新兴艺术门类,而且是社会、政治、教育、美学等方面的艺术实践方式,其交互性是促进大众实现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知识交流的基础和前提。

2 交互艺术

2.1 交互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交互是指交流、交替,互相、互动、互联。交互即与参与活动的对象进行交流和互動。目前交互设计属于广泛运用交互这一概念的基于人造系统的行为设计领域[2],定义了动作之间的执行,是人与人交流以外的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等。交互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也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美国学者威廉·瑞斯将交互这一概念定义为,参与沟通者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拥有掌握权,可以互相交换角色。中国学者李世宗对交互的意义定义为,参与、交谈、沟通与回应。

由此可见,交互遍布大众生活,借助交互这一形式,通过发出信息与接收信息的行为过程与各种新媒体设备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了当前信息互通的社会环境。当前,交互与新媒体技术深层次融合并渗透到大众生活。例如,智能家具、智能导览、智能识别等方面。未来,万物互联,交互将成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模式。

2.2 交互艺术

交互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类别,是一种大众主动参与到艺术品中与之产生互动和交流,从而刺激感官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3]。从交互艺术的互动过程出发,是包括人、作品、艺术家的环状结构。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艺术与互动思维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束缚。作品不再局限于墙上绘画、静置雕塑等不可触摸或靠近的观赏性艺术形式,而是开放且乐于让大众参与到作品的完成和创作中。有艺术家表示“一件交互艺术在没有观众与之互动前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大众对作品产生想法和行为时,交互艺术作品才称得上是完整的”。基于此,大众参与到交互艺术的创作中,这种形式极大地使艺术家对作品赋予的意义和内涵得到充分展示和完善。

3 新媒体交互艺术表达策略

新媒体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中,交互性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新媒体交互艺术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交互性这一特征,而是学科、领域、媒介各种方式的结合碰撞,融合发展,演变迭代而形成的新兴艺术形式。

3.1 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特征

新媒体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作品意义与受众感知之间的交互,也是人机交互下的产物。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新媒体交互艺术,不仅可以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也让受众参与到作品的創作中。新媒体交互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它以更多元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在艺术家的设计中,产生具有多感性、反馈性、多元形、虚拟性、沉浸性和非线性的交互特性。

3.1.1 多感性与反馈性

多感性是在扩展现实、虚拟现实、体感交互、全息影像等技术的支持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的感知。通过交互艺术作品中的声音传感器、触摸屏、摄像头等对受众实现多感官的介入,使受众获得感官刺激。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须建立在与受众产生互动的关系上,受众对装置作品、视觉图像、模拟环境的操作且实时得到的自然流畅的视觉、听觉、信息等交流反馈。

3.1.2 多元性与虚拟性

多元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与多媒体融合,二是交互方式多样。多元性不仅存在于作品、艺术家和受众之间,还存在于作品与空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交互行为之中。虚拟性体现在作品在空间上的模拟,跳脱真实存在或现实局限,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仿真状态。

3.1.3 沉浸性与非线性

沉浸性是作品通过与受众流畅的交互与多感官的刺激手段,使受众在体验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全情投入,从而达到情绪的兴奋与积极的回应。非线性是新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最显著的特性,作品的完整性依赖于受众的行为操作来形成完整的交互反馈,呈现出多向的交流。

3.2 新媒体艺术的表达策略

从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特征出发,新媒体艺术的表达策略有了方向。

3.2.1 跨界与融合促进多样发展

如今,跨界交流、融合发展成为创新创造的重要方式。在服装、产品、家具等各行各业都有与其行业特征存在反差的联名产品,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服装、产品等跨界合作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大众买单,其对于推动行业发展作用有限。与此相反,艺术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情感寄托、心灵补给,其纵向发挥的潜能是非凡的,赋予的意义是无穷的。仅在内容上进行跨界,形式上还是具有单一性,新媒体交互艺术,是可以多学科跨越、多内容构建、多媒介展示、多技术共用的具有超强承载力的表现形式。

在此之前,有学者提出,艺术在与内容、形式或技术结合的情况下会产生新的内容形式或呈现技术。仅仅是“1+1=2”的艺术效果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时代需求,应将技术作为新媒体交互艺术发展的基础,从内容和形式出发寻找与新媒体艺术的契合点,融合多种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艺术创作者,应保持初心,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开创和发展,切勿将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大融合变成混乱的代名词。

例如,交互艺术作品《听墨》通过桌面投影技术将水墨与古琴结合,让大众拿起毛笔在桌面绘画,随即便出现如诗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述的那般精美绝伦的水墨动画,带大众走进水墨意境之中[4]。随后桌面动画转换成四根琴弦,交互便从视觉转移至听觉,大众用毛笔拨动琴弦,琴音缓缓流淌变换成缕缕青烟,掉落的墨点变换成灵动的鱼儿,游弋在桌面之上、水墨之间。由此可见,新媒体交互艺术将传统文化中的美转换为动态的、有声的、交互的,将只可意会的典雅与美感变得人人可感且亲切自然。

3.2.2 艺术与技术把握时代机遇

当艺术遇见技术,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会产生剧烈的碰撞。这种矛盾不应被看作缺陷,而是发展机遇。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辅助,不仅能够让艺术家迸发更多的创作火花,还能通过彼此的优势属性相互成就,用可以被看见的艺术形式,帮助大众看见好的技术。用技术便捷、稳定、长久的优势,帮助大众看见未曾被发现的好思想、好作品,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新技术产生了新的设备、新的使用方式和新的艺术效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扩展现实技术(AR)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发展,到虚拟现实技术(VR)在科普娱乐领域的大量使用,再到增强现实技术(XR)在艺术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在美国艺术家丹尼尔·桑丁的虚拟现实作品《洞穴·“虚拟现实影院”》(1991年)中,受众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盔,一个虚拟世界便呈现在眼前[5]。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不仅是新媒体交互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更是运用虚拟现实最广泛的领域。在《原始人保卫村庄》中,玩家通过佩戴虚拟现实眼镜,手握体感手柄,一个原始世界便展现在他们眼前,玩家自己则化身为原始人,手握弓箭,站在岗哨,通过手握手柄做出射箭的动作,向远处走来的侵略者放箭,搭配令人紧张的音乐、逼真的环境效果、多人合作的模式和简单易上手的交互方式,在为玩家营造优质沉浸体验的同时还让玩家学习了射箭的技巧。

3.2.3 内外演变紧随时代潮流

新媒体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但这些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新媒体及技术长期的发展演变而实现的。同样,如今扩展现实、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也是从录像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各方面逐步演变而来的。但如果仅仅是技术的演变,不足以支撑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发展,其内容与意义的演变相当重要。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蕴含深刻的内涵,通过激发大众的思考,以达到教化或浸润心灵的作用。如果技术是结构,形式是样式,那么意义则是砖瓦,三者缺一不可。既要注重用外在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大众的关注,也要注重用内在的深刻含义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

例如,生物艺术交互作品《胎耳》就通过扫描耳朵,将耳朵转化成一个胎儿,表达当前社会的众声喧哗,不论是在虚拟社会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灌输各种思想的耳朵,听得越多就越接近胎儿的形态[6]。此作品的深刻含义因人而异,是人知道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无知的疲惫,也是人应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任人摆布的抗争。艺术的意义莫过于此,将当前社会的现状转化成可交互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从而触动受众的心灵,启迪受众的思维。

互动装置作品《涂鸦自然:迷失、沉浸与重生——红色名录》(2020)[7],这一作品是将投影技术与涂鸦艺术相结合,让受众先在温馨简洁的空间里画出各种生物或植物,甚至是受众自己,通过上传图像、建模,将涂鸦的内容显示在空间的任意一个位置,画出的爬行动物会爬行、画出的蝴蝶会飞舞,并自主地慢慢延展、移动。当很多个动物或植物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受众沉浸其中,在动物游弋、繁花绽放的浪漫氛围中,思考万物生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领会到任何事物都来源于自然,也必将回归于自然的深刻哲理。

4 结语

当前,新媒体交互艺术的表达方式已经愈发丰富和先进,也更注重大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新技术为新媒体交互艺术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融合化、多样化是主要实现方法。但是艺术的表达不可过分高冷或难以理解,更不可对技术盲目崇尚,在作品的外在与结构都足够稳定时,添砖加瓦,增加内涵与意义,是彰显新媒体交互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未来,新媒体交互艺术将渗透各行各业,用艺术的形式点缀新媒体时代将是艺术家创作和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16.

[2] 360百科:交互词语概念[EB/OL]. 360搜索,https://baike.so.com/doc/6335684-6549296.html###,2018-08-23.

[3] 赵明杰,胡维平.新媒体时代交互艺术的本质:以装置媒体艺术为例[J].美与时代,2014(1):25-27.

[4] 樱花寄语.传统绘画艺术水墨数字科技体验[EB/OL].元素谷,https://www.osogoo.com/article/a5abed71e62efad8.html,2021-03-31.

[5] 韦艳丽.新媒体交互艺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7.

[6] GIZMO实验室.胎耳|GIZMO生物艺术·交互装置[EB/OL].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183210600000000210343dc,2021-11-04.

[7] 新华网微信公众号.风靡全球的Team Lab未来游乐园[EB/OL].新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533646314910188&wfr=spider&for=pc,2021-07-06.

作者简介:张宇帆(1995—),女,宁夏石嘴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陈卫东(1972—),男,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特性与其蕴含的科技美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浅谈新媒体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黑龙江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