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的教育

2022-05-26 20:00谢丽
中小学德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麦穗公公

谢丽

放学后,老师把蓁蓁交到我手上,叮嘱说:先去接待室稍作等候。我心里一紧,但又转而思忖:女儿素来乖巧,该不会惹祸吧?

焦急等待中,老师推门进来,开门见山说:“中午吃饭,蓁蓁一开始不好好吃,再三催促后,依然慢吞吞地;吃完饭,还剩余不少饭菜。”老师要求家园协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心想:我们一家人还算勤俭;言传身教,怎么没有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呢?于是说:“老师,我们平时也比较注重蓁蓁的行为引导,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理衣物……这些家务我们都亲力亲为,孩子看在眼里,应该也能学会一星半点……”

老师告诫说:嗨!家长包办,孩子不办。

我被老师的“教育箴言”逗笑了。回到家后,我决定改变育儿方法。“蓁蓁,给妈妈拿一下书包。”“蓁蓁,自己把衣服穿好。”“乖女儿,给妈妈倒杯水吧。”……结果,无论我如何“排兵布阵”,女儿不是“按兵不动”,就是疏漏百出,最后我只好有点无奈地说:蓁蓁,你还是玩玩具去吧!

唉!家长不办,孩子难办!

麦收时节,我们驱车回到老家。此时小满刚过,小麦籽粒灌浆。节气催着人们在两道小麦垄间套种一道玉米,且需人工播种。我们回去时,公婆正在田间刨坑、施肥、撒种、填坑。

“妈妈,我们去帮助爷爷奶奶吧。”蓁蓁看着老人播种,开心地奔到田头,抓起一瓢玉米就要加入“战斗”。劳动的队伍一时壮大起来:爱人刨坑,婆婆施肥,女儿撒种,公公填坑……一家人分工明确,其乐融融。一垄到头,婆婆折回地头取化肥,女儿也跟着去取玉米种。看着娇小的女儿穿行在沉甸甸的麦穗之间,我担心她被麦芒扎到或被绊倒摔伤,提腿就要跟过去扶她。公公摆手示意说:“等她叫你帮再去,不叫就甭去。”结果,女儿走走停停,歇了三回才回来。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她稚嫩的额头已满是汗珠。

我疼惜地帮她抹着汗水问:“累不累?”不料小家伙却说:“不累,我要是不快一点播种,爷爷就没法填坑……”说完,舀起一瓢玉米种,继续投入到“战斗”之中。我看着孩子,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平日里总担心女儿干不好这干不好那,凡事总是不由自主地替代包办,而公公的“教育哲学”简单却深奥。

从老家回来后,我们尝试改变与女儿的交流方式。“蓁蓁,要外出了,快去准备,有需要叫我!”“乖女儿,我们要开饭了,一起来帮忙摆碗筷吧!”……女儿就像田野里飞回的小蜜蜂,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芒种前后,公婆邀我们回去帮着收麦子。我们立即出发。回到老家,见收割机在麦田轰鸣,农人们也不闲着。收割机在地头转弯时,割刀扫不到的边缘剩下零星麦株,就需要人工收割;收割机里掉落的零星麦穗,也需要人工捡拾。

于是,我们一家人挎着筐,一人一垄捡拾起麦穗。女儿虽然瘦小,但格外细致,并不比大人捡得少,心里头自是颇有几分得意。午饭时,婆婆提议做麦仁饭——照风俗,麦收后要祭天,并给老人送去新鲜的麦子做麦仁饭。如今,风俗省却,但节日食趣留了下来。女儿找来一只大碗,学着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搓着麦穗,吹去麦芒,挑去颖皮……一刻钟的功夫,我们就各自收拾出小半碗麦仁。

公公非要做一个游戏:数一下,比比谁碗中的麦仁多。女儿立马兴高采烈地数了起来:“1,2,3……357。”我和孩子爸爸都觉得这事挺“无聊”的,因此草草了事。只有女儿认真地数了两遍,确认后报数“357”。之后就是淘洗、加工、煮饭。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特别甜,待香喷喷的麦仁饭一端上桌,女儿马上呼哧呼哧地吃完了一碗,然后放下饭勺,盯着空碗,叹惜般地“唉”了一声。婆婆以为她没吃饱,就把自己那一碗推给女儿,说:“好吃吧?再来一碗!”女儿撅着小嘴嘀咕:“357粒,357粒,一下子就吃完了。”一家人忍俊不禁。我若有所悟:方才公公提议的“无聊”游戏,无形中让女儿对节约粮食有了“量化”认识。如今,看着女儿的“光盘行动”,我才有点明白了:公公这是有意把言传身教写在田间地头啊。

“蓁蓁,你可以帮妈妈打开喷水阀门吗?”“好啊!”女儿爽快地答应着,熟练地左手打开阀门,右手拿着喷头,帮我冲洗著马桶。“妈妈,差不多了,我关上阀门吧?要不然浪费水。”从老家回来后,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的家中上演。女儿现在洗碗,拖地,收拾桌子、玩具等不仅动作娴熟,而且洋溢着快乐与自信。

做了多年教师,却万万没想到,所谓“教育即生活”的道理,仅用两次田间劳动,就让人彻底明白了。真的该感谢爷爷,仅用几句话和一个小游戏,就让言传身教发生在田间地头,让教育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淄博 2554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麦穗公公
家园共育 向心而行
彩虹色的雨
冬公公
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方法
八十八岁公公
最大的麦穗
词语聚焦
太阳公公病了
最大的麦穗
祖国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