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痛经治疗方法的发展

2022-05-26 02:02丁劼劼
健康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痛经治疗方法

丁劼劼

摘要:自古以来,痛经问题是一直是女性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我国自古重视对女性痛经疾病的治疗研究。本文通过探寻古代妇科医籍中对妇科痛经的用药、配药规律,研究其发展脉络和历史传承,以其指导现代痛经临床遣方用药。

关键词:痛经;古代妇科医籍;治疗方法;

0.引言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前或经期后出现的周期性腰骶酸痛、下腹疼痛症等症状,每位女性都或多或少有过痛经经历,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古代妇科医籍中队痛经问题有着深刻研究,我们总结前人的治疗经验,应用于现代妇科医学,帮助更多女性从痛经的苦恼中走出来。

1. 从方书收载情况看痛经方剂的传承脉络

方剂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古代医籍。对同一方剂在历代方书中的收载情况大致可研究出一首方剂的传承脉络和发展过程。唐代以后的妇科医籍中,对痛经治疗应用最多的方剂有琥珀散、归脾汤、四物汤、温经汤、交加散、八物汤等,起到化瘀止痛、养血活血的功效,其中琥珀散、四物汤、温经汤、八物汤在宋代妇科医籍出现。四物汤及其类物具有补血功效,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痛经、思虑伤脾痛经、月水行止腹痛等。琥珀散在宋、明、清的医籍中均有记载,可治疗血瘀痛经。归脾汤原治健忘怔忡、劳伤心脾、思虑过度之症,在明代通过增补远志、当归后用于治疗惊悸盗汗、月经不调等,在清代通过增补吴茱萸、小茴香后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寒凝症。痛经方剂在不同朝代不同方书中加减化裁后的类方众多,且是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总结而得。后世医家不断研究和扩充,并收录流传,传承和发展的脉络清晰。

2. 从方剂数量增长看妇女地位的提高

宋代妇科医籍较少,仅搜集到3部12首痛经方,明代妇科医籍增多,搜集到9部婦科专著85首痛经方。清代妇科医籍保持稳步增长,,搜集到10部49首痛经方。宋代皇帝重视医药发展,如宋徽宗时期成立的校正医书局,对于医药用书的保存和流传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时期医学家在方剂制法方面有所创新,但专门研究妇科的医籍较少。明代注重方药共同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医学发展,这一时期的妇科医籍和方剂较多。清代则是中医方剂不断凝练的重要时期,整理保存了很多书籍,医家对妇科的重视也使得妇科专著不断增多。从痛经方剂的数量变化上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提升。

3. 从药物变化看痛经证型的增加

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各种药物功效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宋、明、清代使用的药物种类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医者认知药物的角度也越来越多,痛经证型也被逐渐细化增多。明代以前的医者痛经是由于虚瘀,虚导致气血不足,瘀导致寒凝或气滞血瘀。明代医者意识到血虚有热,寒湿阻滞、肝郁血虚等均可导致痛经,由此出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妇科痛经疗法。清代出现了肝肾不足、肾虚肝郁、气滞血瘀血热、气滞血瘀挟痰等复杂证型,在痛经的治疗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脏腑功能的调理,尤其是肝脾肾,这也是妇科痛经治疗中的一大发展。肝主疏泄,女性经期胞宫泻而不藏、经血下行排出为顺,肝功能降低则会使胞脉受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脾主气血,是气血产生的源头,女性的月经和乳汁都是由脾胃产生,脾虚则气血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肾主生殖,妇科病症属生殖类,离不开肾功能调节。

4. 从核心药物看古代痛经方剂的配伍特点

古代痛经方剂的核心药物包括白芍、当归、香附、甘草、元胡、川芎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上述药物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此外核心药物还包括具有散寒功能的生姜,具有滋阴养血功能的地黄。现代药物理论在传统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理论解释了核心药物的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运用关联规则法分析了上述八种核心药物之间的关系。其中,关联度最高的是白芍、当归、川芎、地黄,其次是当归与元胡、香附、甘草等。当归和地黄常是配伍出现的核心药对,且应用最为广泛,两种药物在治疗痛经时往往相辅相成。当归主入肝脾经,补肝血;地黄主入肝肾经,益肾精。肝脾对妇科病的影响前文已介绍,肝肾同源,精血互化,精血亏则月经不调,精血盛则月事正常。

药物归经说明了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可将人体脏腑经络与药物作用密切联系起来。治疗痛经的核心药物的归经主要是脾经和肝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核心药物作用关系密切的是肝脾脏腑。古代对痛经的用药体现了“甘补辛行”的特点,这些药物多为辛味或甘味药物,药性整体偏温补。辛能行能散,可行气行血、发散郁滞;敢能缓能补,可缓急止痛和补益。

5. 从当归使用看古代妇科医籍痛经第一药

当归在古医书中的记载颇多,受到历代医者的推崇。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具有润肠通便、调经止痛、补血活血的功效,其补而不滞,功效显著,在妇科痛经治疗中应用最多,堪称妇科“第一药”。然而当归也不是万能的,并非每一种痛经中都能使用。外感风寒湿且气血尚盛、血实血燥等症均不宜选用当归。

6.总结

本文研究了唐代以来我国对妇科痛经治疗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历代对痛经问题的辩证分型、治疗方法、方药选用等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古代痛经方剂的传承和配伍规律。自古以来,痛经证型以气血不足、气滞血瘀为多,治疗则以行气化瘀、养血活血为要,常用方以琥珀散、八物汤、四物汤为主,用药则以白芍、当归、香附、甘草、元胡、川芎、生姜、地黄为核心药物,尤以当归为首。

参考文献:

[1]杜清,叶明方,管咏梅,黄小英,许攀,吴光鹏,曾硕,杨明.中药精油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06):254-261.DOI:10.13422/j.cnki.syfjx.20220637.

[2]中成药治疗痛经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2):1413-1425.

[3]郑玮琳,翁衡,梁雪芳.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痛经方药运用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4):1011-1015.

[4]郑玮琳. 痛经文献分析及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5]魏爱平,曾韵兰.古代医家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0,38(05):3-6.DOI:10.19664/j.cnki.1002-2392.2010.05.002.

猜你喜欢
痛经治疗方法
超声电导透入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观察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温补肾阳,选对药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