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2-05-26 09:38马珍元
学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能力教学方式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很多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以及与目前教育理念相悖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也会阻碍学生的个体发展。高中化学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传递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在后续的高考中获得良好的化学成绩,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使得学生实现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核心,对教学内容展开更加合理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思维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以供教育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思维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06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2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拓宽学生的思考途径和思考空间,使学生探索问题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引领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优化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创造能力,正在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更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他们具备强大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决定要素,而高中时期的化学创造力培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目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上严重不足,学生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创新思考上却较为匮乏。因此,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从思维训练开始,要求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不盲目地听从权威观点,这也是现代化以及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每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发现问题本质,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自我意识,实现人格的独立生长,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以及个体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是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思維能力是人类个体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举例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展现出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内涵,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备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我国现行的化学教学仍然被应试教育影响,理论讲解式教学模式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即便是学生展开了探究,也只是较为形式化和表面化,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其中,无法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总结会发现,教师仅仅是将知识进行传递,与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出现了脱节,无法全方位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础概念以及其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化学研究的本质,让学生掌握对知识探索的正确方式,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逐渐养成正确和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念,优化他们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具备更强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水平,这也是我国高中时期化学改革的全新方向。

二、注重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发散思维法

通过相关的研究调查表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进一步强化他们创造性思维。通过训练创造性思维,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使得学生的思路被进一步拓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变化性。因此,教师可以综合教学的实际进度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展开科学合理的发散思维训练。举例来说,在讲解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现有0.1mol/L的CH3COOH溶液,如何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学生通过思考和加入讨论,可以设计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可以从比较溶液的导电性、测量对应盐的溶解性等方面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陈规,从多个维度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提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设想,最后选出最科学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这既需要有面对问题的灵活思维,做到及时变通,也需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新方式。

(二)类比思维法

在高中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的记忆理解水平和问题分析推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和发挥,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为活跃的状态之下。这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实现个性化的稳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三、精心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做题后多反思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思维水平,首先需要从课堂的提问环节开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者是提出对问题质疑的问题,创建出更加标新立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举例来说,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理石这种物质能够跟盐酸出现化学反应,也可以和硫酸出现化学反应,但是为什么使用盐酸而不使用稀硫酸呢?或者是教师在讲解到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类物质的性质对比和综合分析,提出如何去除杂质二氧化碳。设置这样的教学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性的培养和突破。F87AFBB8-E21B-42C0-A26B-A58D9E5661FC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在课后做题时也需要让学生展开总结和反思。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题学生分明做过很多次,自己也在课堂中精细讲解过很多次,但是在考试过程中还是会有个别的学生不会做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本质就在于学生在做题之后,没有展开相应的反思和总结,如从题中能够受到什么样的启发?解答这种题型时有着什么样的思维规律?是怎么想到这样做题的?因此,教师除了需要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做题之后展开反思和总结。就好比人在走路的过程中被异物绊倒,在站起来之后一定要回头去看看是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在教师讲解完教学内容之后,要让学生阐述从做题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经验,思维是否得到了启发,尤其是高中的大考以及小考之后,帮助他们养成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优化他们的做题经验。举例来说,溴苯的二氯取代物异构体共有多少种?这种问题在高中化学的习题测试过程中很容易出错,教师在讲解之后需要让学生对其展开反思和总结,掌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在规律,随后再提出“立方烷的三氯取代物异构体有多少种”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一题多悟的内涵,通过一道题获得更多知识点,并不断归纳出知识的正确使用方式。通过思维联想以及问题对比,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做一题会一题,通过有效训练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自身的学习水平,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来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模式。这也是我国在新课改之后较为倡导的一类全新学习形式。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爱提问、敢质疑的好习惯,实现小组同学的同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化学有更加系统性的认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问题展开思考,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最终形成对理论知识的客观认识,掌握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讨论,共同探索,能够将较为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实现思维之间的互相碰撞,站在更多维度来思考问题,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更强。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到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课程时,就能够直接将教学问题作为教学依据,让学生针对这节课程内容以及知识掌握状况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和同步探索学习到知识,并牢记于心,提高学生学习问题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首先铝合金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和优势?铝合金的用途较为广泛,但是人类使用的时间却比较晚,到底是为什么?通过设置这些探索新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和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问题探索得更加深入,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思维能力,最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思维,提高学习知识成就感

化学这门课程能够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无限循环,而且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也一直能够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之下。在我国新课改之后,教材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在其中设置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示出理论知识的实验过程。因此,教师也需要设置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来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结束之后,不管实验成功还是实验失败,学生都会处于意犹未尽的状态之下,实现了快乐学习,整个过程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在讲解到氢氧化铝的两性課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以及氯化铝溶液反应的实验,并让他们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汇报。个别的学生说“在实验时看到了白色沉淀”,而有的学生则说“会看到澄清的溶液”,这时教师可以用称赞和鼓励的态度强调不管有没有得到沉淀,都不要将实验的溶液倒掉,并对学生的实验探索过程进行肯定的评价。针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十分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两种不同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呢?”想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学生需要带着疑问继续展开实验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的实验让学生来做,有的学生则会指出“没有偏铝酸钠溶液”,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夸张的态度反问道:“难道没有吗?”这时,有的学生说:“在刚开始进行实验时试管里没有出现沉淀的就是偏铝酸钠溶液。”此时,学生通过互相探讨和自主思考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论。在课堂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问题和练习,如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氢氧化铝,哪种制作方式更好?这样能够将课堂中的实验探索进一步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更多实践途径,也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增强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二)延迟评价,调动发散思维的主动性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所创造的一类头脑风暴,其基础要求就是在学生进行各种设想的过程中不需要对设想展开评论,这样能够方便参与到讨论过程中的人在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创造性设想。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课堂反应展开延迟评价,这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时,得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尤其是角度较为独特的答案,寻求过程就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好比机器的启动过程,较为独特和新颖的答案通常都会出现在思考的后半段。在学生思维刚刚启动时,教师若是评价的过早,则会抑制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具备强大的耐心,不能够提早给出答案或对学生的反应速度进行批评,需要给学生展示自身思维的空间以及时间,让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联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也不能够过早表明态度,需要做到延迟评价。在这种延迟评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具备课堂学习的安全感以及无拘束感,更加自由主动地对问题质疑,提升他们的思维活动空间,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人或被别人启发,创造出智力互相激励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进行自主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耐心,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和发展。笔者针对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类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包括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精心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之后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思,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延迟评价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和教学需求,培养出更加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韦金荣.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

[2] 沈素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J].知识窗(教师版),2021(8).

[3] 张成立.浅议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1(69).

[责任编辑 郭丽杰]

作者简介:马珍元(1974.8—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教学。F87AFBB8-E21B-42C0-A26B-A58D9E5661FC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思维能力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