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博物馆展出的垣曲北白鹅周代墓群出土的青铜器

2022-05-27 10:27胡春良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猫爪运城白鹅

胡春良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夏县 044402)

为助力“纪念中国考古100 周年暨西阴遗址考古发掘95 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古河东·考古进行时Ⅱ—‘十三五’考古成果展”于2021 年9 月23 日在运城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从运城地区“十三五”众多发掘中选取11 处重要考古发现,130 余件典型文物,向公众展示运城地区“十三五”期间考古成果,并结合多样的互动项目向观众传递考古知识。其中展出了垣曲北白鹅周代高级贵族墓藏群出土的多件青铜器。

图1 古河东·考古进行时Ⅱ—“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1 北白鹅墓群介绍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属于北白(鹅)遗址的一部分(见图2).整个遗址北依王屋,南望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东南距洛阳70 余公里。2021 年2 月,北白鹅墓群入选202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2 北白鹅墓地周围周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2020 年初,对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初步断定这是一处两周之际高等级贵族墓葬群。2020 年2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后组成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文物局和垣曲文物局共同参与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田野发掘工作自4 月始,至12 月结束,历时整8 个月,发掘总面积为1 200 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墓葬9 座,灰坑17 座。本次考古发掘收获很大,9 座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石器、陶器、玉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器的数量是最多的,共出土铜礼器约140 余件,包含了鼎、簋、鬲类食器,盘、盉类水器,壶、爵类酒器;另外还发现了大量兵器、车马器、玉器及组配,以及成套的铜编钟、石编磬等。在发掘和室内清理过程中,采集提取到皮革、布帛、麻绳、竹席等有机质文物。在M1 号墓出土的铜壶内发现了液体,经实验室化验含有乙醇成分,属于果酒。在M4 号墓发现的铜盒内检测到动物油脂、植物精油和朱砂、方解石和文石等矿物类成分,判断是当时放置化妆品的载具。

特别是M1 号墓出土了被誉为“最萌猫爪”的“猫爪形金带饰”(见图3),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其并不是象征猫爪。因为当时,华夏人民还没有豢养家猫,而邻近地区也没有养猫爱猫的风习。综合其形状特点认为应该是虎爪。戎狄和虢国人都崇尚虎,喜欢用虎的形象美化生活。而虎的武器是爪牙,虎爪更能表现进攻性和对自己的保护性。猫爪金带饰用意在于表现勇猛威武,并象征着自己的卫士。

图3 猫爪形金带饰

2 展出北白鹅出土青铜器介绍

2.1 铜虎纹罐

铜虎纹罐见图4,出土于M1 号墓。时代为周代。罐身装饰有非常精美的虎纹,既是装饰纹饰,也表现出虢国人非常崇尚虎文化和信俗。罐口口沿附近装饰有一圈绳纹。其形制特点比较罕见。

图4 铜虎纹罐

2.2 夺簋

夺簋出土于M6 号墓(见图5),时代为周代。夺簋,共出土4 件,从器型上看,属于西周中晚期和晚期偏早阶段,但是该墓葬年代却属于春秋早期。盖内铸有铭文12 行94 字,含重文2 字:

图5 夺簋及铭文

唯正月初吉/王才(在)成周/庚午(格)于大室/井叔内(入)右夺/即立/王乎(呼)内史微册令(命)夺曰/令(命)女(汝)(司)成周讼事眔殷八(师)事/易(赐)女(汝)赤巿(銮)旂用事/夺(拜)?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令(命)/用乍(作)朕皇且(祖)中氏朕文考(駦)孟宝尊簋/夺其万年眉寿永用/子子孙孙宝。

根据M3 号墓出土铜簋铭文“朕皇祖中氏”和铜畓铭文“虢季为匽姬作媵畓”,M6 号墓出土的铜盨铭文“太保匽中”和铜簋铭文“中大父”判断,墓地主人族属身份应当为“中”和“匽”二者其一,后者尤为可能。

另外运城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件窃曲纹铜簋(见图6),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这种形制的器物在曲沃晋侯墓地也有发现,是古代盛食物器具,也重要的礼器。

图6 铜簋

2.3 “匽姬”甗

“匽姬”甗(见图7)出土于M5 号墓,时代为周代。

图7 “匽姬”甗及铭文

“匽姬”甗是一件非常珍贵的青铜重器,最为夺目,在甑部近口沿处后腹内壁中,铸有铭文3 行11字,内容为:“虢季为匽姬媵甗/永宝用享”。说明这是虢国为名为“匽姬”铸造的一件青铜器。这件媵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于送嫁的礼器,相当于是一件嫁妆。但是“匽姬”为何人,虢国的青铜重器又为何出现在山西垣曲的周朝贵族墓地中,这无形中给墓主人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些疑问只是一种假设,还有待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而据三门峡虢国墓地考古器物铭文可知,虢季为西周晚期某一代虢国国君。带有“虢季”铭文的铜甗在北白鹅墓地的发现,说明这与三门峡的虢国墓地有着某种联系。

2.4 铜盒

铜盒(见图8)出土M6 号墓,时代为周代。

图8 铜盒

共出土7 件铜盒,这里既有普通的长方体盒子,也有带着轮子像车一样的盒子,每件盒子都设计巧妙,颇费心思,虽然长不过10 厘米左右,制作精美,是古代机械制造的重要物证。这些铜盒与闻喜上郭出土的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刖人守囿铜挽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古代青铜器的精品。

铜车盒(见图9),整体外形像个车,其实就是在长方盒的下面两侧装上了车轮,车轮可以灵活地转动。M6 号墓出土的一件铜车盒盖上,左右各站立着一只小鸟,尖喙,曲颈,双翅微张,鸟尾略翘,双足并立于盒上,两两相对,姿态悠然,盒身前后各装饰一卧牛。和盒体同出的还有一件铜牛,用于拉车,神态憨态可掬,虽做工简单,但神形兼备。

图9 铜车盒

2.5 燕仲鼎

燕仲鼎(见图10),M5 号墓出土,共7 件,时代为周代。

图10 燕仲鼎

器形、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口微敛,卷沿稍宽,斜方唇,附直耳,有横梁相接,半球腹,圆底,下承三兽蹄足。口沿下饰一周C 形平目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耳内外两侧均饰有珠重环纹。

纹饰间填以黑色物质。

其中2 件铭文内容相同,其一外底有三角形加强筋,并有烟炱。两蹄足外侧有长方形铸孔,实足,内填范土。腹部有修补疤痕。后腹内壁铸有反书铭文4 行24 字(含重文1):“太保匽(燕)中(仲)作为尊鼎,太保匽中其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口径33 厘米、耳间距37.2 厘米、高26 厘米。

另外5 件铭文内容相同,内壁铸有反书铭文5行29 字(含重文1 字):“太保匽中作尊鼎,用享用孝于其皇祖考,用祈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

2.6 燕仲盘

燕仲盘见图11,出土于M5 号墓,时代为周代。

图11 燕仲盘

敞口,窄平折沿,方唇,浅腹,附耳,有两条圆条横梁相接,近平底,圈足较高,下承三扁支足。腹部饰一周平目C 形窃曲纹,耳部内外饰有珠重环纹,圈足饰一周垂鳞纹,支足足跟饰兽面。内底铸有3行14 字反书铭文(含重文2 字):保匽中作盘,子子孙孙宝用。華。”口径43.5 厘米、耳间距47 厘米、腹深5.6 厘米、通高5.5 厘米。

此外运城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件北白鹅出土的铜盘(见图12),盘体口沿部分已残缺。

图12 铜盘

2.7 其他青铜器介绍

2.7.1 酒器

运城博物馆展出酒器共两件,一件为铜爵(见图13),一件为铜觯(见图14).铜爵有菌柱,周身装饰纹饰较为简单;铜觯周身被泥浆和锈层包裹,看不到具体花纹。

图13 铜爵

图14 铜觯

2.7.2 车马器

运城博物馆共展出车马器三件(组)。其中一件为铜銮铃(见图15).銮铃是车铃的一种,也指系在马身上的响铃。从形制上看。可能为系在马身上的响铃.一件为铜车轭(见图16).车轭,指的是车辕前端用以扼牛马之颈的器具;另一组为铜车辖軎(见图17).车辖,指的是车轴两端的键,即销钉。车軎是套在车轴两端的加固件,在车轮外侧。样子像一个圆筒,一端粗一端细,粗端套接在车轴上。车軎上有孔,可插入车辖与车轴固定。车軎和车辖常常配套使用、成对出现。这些精美的车马器,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奢华的生活。

图15 铜銮铃

图16 铜车轭

图17 铜车辖軎

2.7.3 炊具

运城博物馆共展出三件炊具和食器。其一为铜甑(见图18),已残缺,周身饰夔纹,有衔环,是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结合青铜器物。

图18 铜甑

2.7.4 铜辅首

铜辅,亦作“铜舖”“铜铺”。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铜做的称为铜辅首(见图19).上部口沿残缺,下部镂空,纹饰锈蚀严重,但铸造技艺高超。

图19 铜辅首

3 结语

作为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北白鹅墓地为研究晋南地区两周时期的丧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索周代的采邑制度、晋南与成周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晋南在整个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运城博物馆展出的只是北白鹅墓群出土器物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呈现出厚重的历史人文信息,反映了晋南周代青铜器铸造制作的高超技艺水平,相信随着发掘和考古研究的深入开展,一定可以揭开更多的文明信息。

猜你喜欢
猫爪运城白鹅
我家的大白鹅
猫爪手账(2)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这个猫爪杯究竟有多神奇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猫爪铅笔帽
大白鹅
神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