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楚漆器色彩审美的形成及其内涵

2022-05-28 03:36张玲
流行色 2022年4期
关键词:凤鸟漆器黑色

张玲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一、漆器的发展探源及制作工艺

漆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已经发现有漆碗出土。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的制作工艺也开始日趋完善,并走向成熟,不仅如此,漆器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1982年在江陵马山一号战国墓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的彩绘对凤纹漆耳杯(如图1),长15.7厘米,宽10厘米,高3.3厘米。由于其两侧双耳似鸟儿的羽翼,所以又被称作“羽觞”,这一器皿在战国时期多作为酒器用于饮酒,所以古人风雅之好“曲水流觞”便正是出于此。到了荆楚之地,漆器艺术更是迎来了其发展的高峰。楚人不仅有着精巧的技术,而且蕴含着浪漫而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至此,漆器不仅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器具,更成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审美装饰艺术。

图1 彩绘对凤纹漆耳杯(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漆器中所使用的漆是取自漆树中的漆液,即生漆。将生漆涂在制作好的器物胎体表面,就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处理,器物就会变得更加坚固,并且大大提高防水性能,减少虫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而构成漆器的胎体也有着多材质,包括木胎、竹胎、夹纻胎、皮胎、骨胎等等,但其中最常见的还是木胎。

楚文化中漆器以木胎居多,也包含竹胎、夹纻胎、皮胎、骨胎等。木胎工艺以厚木胎为主,制漆上主要是挖、斫、雕刻、卷等手法,有的器物也会由多种手法并用。

楚人在漆器的制作上有着许多巧思,漆器上的彩绘,就是在雕刻的基础之上衍生而来的装饰工艺。如图2中的云纹漆圆盒上的彩绘就结合了线描、平涂等技法。楚人将传统的绘画与漆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漆器艺术。

图2 云纹漆圆盒(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二、楚漆器色彩审美的形成

在一些楚国器物中,色彩大多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色彩之间存在着某种约定俗成的组合关系。楚国漆器中运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和黑色。红与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漆器的主色调,因为对古时候的人来说这两种颜色一直都有着特殊寓意。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就曾对人类尚红做出过解释:

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从而,它(红色)诉诸当时原始人群的便不只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储存了特定的观念意义了。

对于人类来说,红色一开始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刺激,随着人类的进化,红色就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观念上的意义。楚人尚红,原因就在于对祖先太阳神祝融的追思,而太阳正是代表了赤色,也就是红。这其实也与古代人对火的信仰有所关联。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们正是依靠着火把来驱逐野兽,因而对于红色总有一种敬畏、崇拜之感。而楚人崇奉红色,是将其作为一种寄托自己追思和信仰的方式。红色于他们,不仅是对艳丽色彩的追求,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观念上的符号。在这里,红色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就是太阳、火焰,而对楚人来讲,这便是他们的崇拜和信仰。

楚人尚赤源于古代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楚艺术的本源可追溯到楚民族始祖祝融时代尊凤、尚赤的原始巫文化。楚人自认为是日神火神的后代,以赤为贵。赤即红色,红色在楚人的造型符号中的稳定性除视觉选择,还有来自楚祖先的生存行为和自然的恩赐。在原始崇拜阶段,太阳崇拜与火崇拜,都与楚人的生命意识相关。

楚人的原始崇拜始于太阳、火焰,进而追溯到凤鸟。对于早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中无常的变化是一种难以预料的事情。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控自然界中的四时变化以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故而只好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巫术、神力之上,希望借助巫术、神仙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躲避灾祸,祈求安康。凤鸟在这一时期就成为了这样的一种精神载体,有着神奇的能量可以帮助人们消解灾祸,带来健康和平安。长此以往,这种巫术思想就开始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和意念之中,并进一步演化成一种情绪和思想外化出来。经过时间的积淀,最终演变为一种审美观念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

漆器中与红色相呼应的颜色黑色,自然也有着其象征意义。“天地玄黄”中的玄即为黑色,在古人的意识之中,天是黑色,地是黄色,故而有此“天地玄黄”一说。黑色也与古时的阴阳五行相联系,在五行学说之中,黑色代表的是北方,而楚人的始祖颛顼帝则是掌管北方的神仙,因而黑色也是楚人色彩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红色与黑色两种颜色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色彩构成方式,不仅对比鲜明,赋予漆器色彩之美,鲜艳的红色与深邃的黑色更是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华美,并在其中蕴含了天地的观念。

红、黑二色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最为强烈,楚人似乎很早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并在器物中大量的应用形成了一种稳固的用色方式。

红、黑两色在楚人的色彩文化中占有的地位显而易见。此外,红色与黑色在楚漆器中的大量使用也有着其重要的现实因素。生漆刚刚采出时是白色的,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后颜色会越变越深,最后会成为红棕色或者黑色。此时只需要在生漆中根据需要按照比例添加一定数量的朱砂或者铁剂,就可以得到纯粹的红色漆或黑色漆,所以制作红黑漆器显然更为方便,所以漆器多为红、黑两色的现实原因便在于此。

此外,楚地适合发展漆器艺术的环境因素也十分重要。“潮湿的气候,多山的地理条件,加上巫风漫野,自由飘逸的楚文化,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使漆器艺术在这个时代达到一个顶峰。”漆器的制作,最主要的原材料便是漆树。漆树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且主要生长分布于山区,各种土壤均适应生长。而楚国地处山区,雨量充沛多江河湖泊分布,水资源丰富,十分利于漆树的生长,且楚地还盛产桐油,桐油主要是用于调漆,这也更加为楚地漆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楚人崇日,以红色为尊,图腾是凤,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火中涅槃后重生,被视为祥瑞。而楚人认为自己的先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并将其与凤相联系,认为祝融即是凤凰的化身。所以凤便成了楚人的图腾崇拜,凤凰色赤,也与楚人的崇日习俗相契合。而黑色则代表了天地五行,凝练着楚人对阴阳五行,天地生命的尊崇。这种由原始图腾和信仰中抽象出的色彩观念,也逐渐渗透到漆器的色彩之中,并在后来漆器的制作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在无形之中透露着楚人的色彩审美观念。

三、楚漆器文化中凤鸟的审美特征及寓意

凤鸟这一主题在楚文化中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凤在楚人的印象中不仅是火的使者,而更多的凤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福祉和吉祥。这是凤鸟纹饰得以产生与不断演变、发展直至成为一个固定的艺术符号的基础。此外,凤在一定程度上还被赋予了政治意义。“百鸟朝凤”一词自古以来都被人津津乐道,《太平御览》中曾记载:“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因此这个词语也被用来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万民依附,后来也用来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楚人对凤鸟的钟爱绝对不是出于一般的审美,而是浸润着图腾崇拜、神祇象征以及凤鸟的特殊形象等内在的思想与联系。

在古代的文化中,凤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品质,凤凰涅槃而重生,生生不息,更用来比喻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而楚人眼中的凤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个神秘的图腾,更寄托了楚人对自由和浪漫的向往,对神灵和生命的渴望。对凤鸟这一形象的加工再创造,正是楚人对这些精神的真实表达。

而前文中提及的彩绘对凤纹漆耳杯便是一件经典的代表作。漆耳杯整体呈椭圆形,新月形杯耳微微上翘,底部有大面积的凤纹居于中间位置,用朱红、金黄等色彩绘出首尾相连的对称双凤图形,图形上还洒有金粉。两只凤鸟的形象则以斜对角对称形式进行描绘,凤鸟的头部无凤冠,呈s形的脖颈被描绘得格外细长优雅,两股凤尾及地,身上鳞片状的羽毛被细致地加以描绘,片片分明。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便极尽优雅地展现出凤鸟之姿。此耳杯纹饰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纹饰依器型而绘,极大的显示出楚人在制作漆器方面卓越的审美观念以及高超的技术。

龙凤自古以来就被看作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楚文化中经常以“凤鸟”为母题,在张欣的《先秦饮食之漆器审美》一文中说道:

先秦楚人尤其喜爱凤,甚至有时把君王比喻为凤,故在楚漆器中我们最多见的是形色各异的凤鸟形象,……凤是以自然环境中的鸟类为原型,再经过先民们丰富的想象而成的神鸟形象。楚人崇尚凤鸟文化,甚至将凤鸟作为自己的祖先。

战国时期的凤鸟多以几何纹饰进行概括,将躯干、凤头及凤尾进行字母化,辅以大量的圆圈纹、漩涡纹进行概括,仅仅保留着头部的凤鸟和嘴巴的特征,远看形态各异,近看却有着诸多变化,对于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的深入,使得整个纹饰都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从漆器中凤鸟纹饰上的色彩来看,大部分为红色铺底,黑色点缀,其次便是相反的黑色铺底,点缀以红色,这两种色彩构成的形式,都以红、黑二色为主。简单又不失大气沉稳,低调且奢华内敛。

楚漆器上的凤鸟纹饰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如我们现在发掘出的纹样那般成熟。凤鸟纹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式样简单的凤鸟纹。这一时期凤鸟纹饰主要是由简单的红、黑两种颜色组成,造型较为简单,构图也相对自由散乱而缺乏规律性。且这一时期的凤鸟纹饰着重强调原始图腾崇拜,呈现出一种神秘、怪诞的天真之美。

第二时期的凤鸟纹饰较之早期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与楚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这一时期的凤鸟纹饰呈现出了高超的制作水平以及在形式和色彩搭配上的多样化。更多颜色开始进入漆器的色彩体系之中,使得凤鸟纹饰的美观程度大大提升。

最后一个时期凤鸟纹饰的发展就更加的成熟,凤鸟的造型上也产生了多种变化,相比早期的原始天真,这一时期的凤鸟造型则更加的纤细灵动,体现出别开生面的婉约之美。这也正是人们对凤鸟纹饰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再创造的结果。这一时期不仅在制作工艺和技术上比之前更加成熟,纹饰的构图也开始越发严谨和讲究。纹饰开始实现与器型融合,审美性和实用性二者兼备。

凤鸟的形象在漫长的时间里演化成了一个生动而美丽的符号,它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尽向往,是人们的美好想象赋予了这个符号以生命,让其成为了人类文化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结论

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之中,各种形式的艺术成为了表达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不断的发展创造,这种载体也变得越发丰富多彩。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楚国漆器文化发展之中,红、色二色有着更是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漆器中对红、黑二色的大量运用,不仅体现出楚人独特的艺术眼光,也更体现出了楚人的信仰与天地观。

纵观楚国造物艺术,楚漆器中的凤鸟纹饰在当时的装饰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融合了楚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精神信仰、视觉符号以及心理意向,诠释着楚文化的源流,是楚国民众美学心理最纯真的体现。

楚人崇日尚红,将凤鸟当作太阳的使者,象征着神圣、生命及权力。凤鸟烈火中涅槃后重生,预示着生命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作为权力的象征,凤鸟则寓意君主的仁政和统领,预示着天下归一,众望所归。神仙与巫术思想寄托着人们最原始而朴素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为一种根植于人们思想和意识之中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和凤鸟的形象一同与祥瑞、福祉、自由等美好的字眼划上等号。而凤鸟纹饰的发展更是将这两种色彩融合其中,演变成了一种属于楚国特有的文化特质。

正如前人在研究中所指出的,凤鸟纹饰不仅是楚人的图腾信仰,它更是一种精神崇拜和心理意向,融合了楚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还有对祖先的尊敬,它不仅是楚文化的源流更是楚国文化特色与象征。凤鸟所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古代先人的审美,更彰显出我们的祖先对于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孜孜以求,它以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对中华民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凤鸟漆器黑色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从物质到信仰
淡黄柳·怀人
漆器收藏三问
黑色
黑色星期五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那个黑色的夜晚
红山文化猪龙、凤鸟图腾崇拜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