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思维下专业市场多元国际化路径

2022-05-29 07:58杨志文
治理研究 2022年3期

杨志文

摘要: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市场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其中一些成为推动所在城市经济国际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专业市场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大体可分为所在城市的开放程度、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效能等外部因素,以及市场交易设施条件、交易技术水平、市场人员受教育水平等内部因素。采用fsQCA方法,对74家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多元路径进行复杂前因条件组合构型分析,识别出内驱力主导型、内外合力型、外驱力主导型这三种类型的四条可行路径,可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及地方政府参考。

关键词:专业市场;国际化路径;fsQCA;交易效率

中图分类号:F7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22)03-0101-012

一、引言

专业市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交易主体、交易场所、交易行为、交易服务的专业化上,它是专业从事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在专业化的交易场所进行专业化的交易互动并获得相关专业配套服务支撑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结合三种业态类型①。以批发交易为主,显著区别于直面终端消费者、以零售为主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会员店等业态。在中国,专业市场的诞生发展不仅为加快所在地区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些还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例如,不临边、不靠海的浙江省义乌市在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带动下,从一个内陆农业小县成长为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形成了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近15年来全市外贸货物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714上升至1/59,超过了全国18个省(自治区),辐射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国数万家专业市场联动着10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发展,影响着1亿多人的就业,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就有4600多家,营业面积总和约3亿平方米,年成交总额超10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20》。。体量如此巨大的专业市场若能实现国际化拓展,对于中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的实现机制是怎样的?作为一种专业化交易经济组织形式,专业市场主要通过提供高效的专业化交易服务形成对科斯所述“市场交易成本”Coase R. 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3(October 1960),pp.1-44.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4,No.16(November 1937), pp.386-405.的節约,这些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威廉姆森强调的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履约成本等Williamson Oliver 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22,No.2(October 1979),pp.233-261.。其内在机制是专业市场通过提供高效的专业化交易服务,使上游的供给主体不用过多关注销售环节而只需专注生产制造环节即可,由此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随之提高;而专业市场对供给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够带来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进而由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内生形成的报酬递增效应提升了供给主体的内生生产效率比较优势Rosen S.,“Substitu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a, Vol.45,No.6(August 1978),pp.235-250;Gollop F. M., Monahan J. L.,“A Generalized Index of Diversification: Trends in U.S. Manufacturing”,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73,No.2(May 1991),pp.318-330;Glaeser E. L. et al.,“Growth in C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00,No.6(December 1992), pp.1126-1152.,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专业市场大规模交易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市场运营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制度保障等降低了各种交易费用,促进了交易效率的提升,形成了内生交易效率优势,抵消了分工深化导致交易环节增加而带来的交易费用上升问题,在分工深化与交易费用上升的两难冲突中找到了平衡点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2页。。可见,专业市场正是依靠专业化高效交易所形成的内生交易效率优势,促进关联分工结构的演进和市场容量的扩展,由地方向全国进而向世界其他地区延伸,相互割裂的局部市场逐步迈向一体化,最终形成国际化的大市场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1页。。

然而,现实观察到的是全国绝大多数专业市场仍聚焦于国内贸易,能够实现国际化拓展的较少。那么驱动专业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扩大市场容量进而实现国际化拓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单独发挥作用还是组合式发挥作用,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拓展路径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如何使更多的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以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值得深入探讨。

二、 文献述评

专业市场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romley R. J.,“Market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a Review”, Geography, Vol.56,No.2(April 1971), pp.124-132.,其交易主体作为贸易中间商,通过质量筛选克服逆向选择问题Biglaiser G.,“Middlemen as Experts”,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4,No.2(Summer 1993), pp.212-223.;在有信息摩擦的贸易环境下,他们有助于减小搜寻摩擦力,降低国际贸易的信息搜寻成本Rauch J. E., Watson J.,“Network Intermediar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Vol.13,No.1(March 2004),pp.69-93;Antràs P., Costinot A.,“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100,No.2(February 2010),pp.424–428;Blum B.S.et al.“Facts and Figures on Intermediated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100,No.2(May 2010),pp.419-423.,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弱、无力自建国际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而言,能够帮助他们显著降低贸易成本Ahn J. et al.“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Facilitating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84,No.1(May 2011),pp.73-85.,促进买者与卖者更好地相匹配Rubinstein A., Wolinsky A.,“Middleme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2,No.3(August 1987),pp.581-594.。然而,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推进,专业市场渐趋衰落甚至消亡,因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关注不多。少数学者在考察西方工业化过程时,观察到了专业市场消亡的现象Miller E., “The English Economy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Implication of Recent Research”, Past and Present, No.28(July 1964),pp.21-40;Bromley R. J.,“Market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a Review”, Geography, Vol.56,No.2(April 1971),pp.124-132.,对专业市场形成、发展、消亡的历史事实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Braudel F., Capitalism and Material Life, 1400-1800,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Britnell B.,Campbell, A Commercializing Economy:England 1086 to 1300,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Kowaleski M., Local Markets and Regional Trade in Medieval Exete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中,许多工业企业在规模扩张后自建营销渠道、创建自主品牌并脱离专业市场的交易网络,导致专业市场逐渐萎缩乃至消亡。这些研究大都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的视角,对于认识专业市场的诞生、发展乃至消亡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国内学界对专业市场的研究角度多元、成果丰硕,学者们从交易成本、制度变迁、公共选择、市场秩序扩展、规模报酬递增、专业化分工效应、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等角度探究了专业市场诞生发展的动因、功能、特性、外部关联、转型策略等。许多学者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概念和新贸易理论规模报酬递增理念阐释专业市场的诞生和发展,认为专业市场是依靠市场制度变革降低搜尋、谈判、签约、履约等交易成本的结果郑勇军、金祥荣:《农村制度变迁中的专业市场》,《经济学家》,1995年第1期。,是一种有利于规模经济不显著的中小企业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金祥荣、柯荣住:《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经济研究》,1997年第4期。,制度变迁中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以及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决定了专业市场的长期演进路径金祥荣:《为什么外国没有中国特有?—一种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模式》,《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专业市场较低的交易费用促使民营企业利用这种“中间品市场”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调生产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而市场规模扩大后所建立的内生报酬递增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投资协同效应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效应陆立军、杨海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使中国专业市场跨越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消亡陷阱。一些学者运用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理论,将专业市场的兴起归结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特征和增长方式张仁寿:《对专业市场的若干思考》,《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视其为根植性、社区性的嵌入式地方型市场体系,作为解释新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变量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揭示其对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带动区域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等的作用谢守红、王平、常梦竹:《义乌市专业市场与城镇化发展互动关系》,《经济地理》,2017年第1期。,并重点探讨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陆立军、俞航东、陆瑶:《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绍兴市万份问卷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期。、专业市场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王必达、赵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等,构建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升级模型衣保中、王志辉、李敏:《如何发挥区域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作用——以义乌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升级为例》,《管理世界》,2017年第9期。。

尽管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成果已比较丰富,但涉及国际化的内容相对较少。初期,学者们主要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动因和方式,其立论基础是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等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认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市场主体经营国际化等是驱动专业市场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两种基本的国际化模式,即开展外贸进出口这一内向型模式和到境外投资办市场这一外向型模式徐锋:《促进浙江专业批发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探索》,《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6期。。由于专业市场包含数量庞大的企业主体,且往往由企业化的商业主体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是一种企业联合体式的超微观经济组织形态,遵循着企业国际化的一般过程,因而一些学者引入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了专业市场国际化的过程、支撑因素、政策选择等。以Johanson and Wiedersheim-paulJohanson J., Wiedersheim-Paul F.,“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 Four Swedish Cas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12, No.3(October 1975), pp.305-322.、Johanson and VahlneJohanson J., Vahlne J.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8,No.1(Spring-Summer 1977),pp.23-32.为代表的北欧学者提出的Uppsala国际化模型强调,企业国际化是一个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三阶段渐进扩张的组织学习过程;以Bilkey and TesarBilkey W.,Tesar G.,“The Export Behavior of Smaller Sized Wisconsin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8,No.1(Spring-Summer 1977),pp.93-98.、CavusgilCavusgil S. T.,“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Firms”, European Research, Vol.8,No.6(January 1980),pp.273-281.为代表的北美学者构建的出口行为模型,分别将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划分为从国内营销到国际化战略的六个阶段和五个阶段。在借鉴上述理论成果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将专业市场国际化过程划分为从本地化经营到全国性经营,再到开展国际贸易的内向国际化,最后到开展国际投资的外向国际化这样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专业市场国际化的“三种模式论”于友伟:《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第5期。和“四种模式论”徐锋:《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1期。。同时,探析了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的条件,如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坚实的关联产业支撑、发达的配套服务体系、优秀的经营人才队伍、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陆立军:《“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6期。等,并从商品的国际化、经营主体的国际化、配套服务的国际化曹荣庆:《论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模式及其创新——以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以及相应的制度变革、技术创新陈文玲、周京:《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0期。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突出强调优化贸易制度环境、搭建贸易技术支持平台、改革创新贸易监管方式等对于提升交易效率、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杜群阳、郑小碧:《职业中间商空间嵌入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综上,学界对中国专业市场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这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部分学者将专业市场国际化视为伴随市场规模扩张从本地化到全国化,再到开展进出口贸易,最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渐进过程,强调规模扩张的报酬递增机制及对更大市场范围的需求是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的重要驱动力。事实上,专业市场规模扩张和对更大市场范围的需求,是由于其专业化交易带来的高交易效率促进了分工的演进,推动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率提高、贸易依存度提高、商业化程度提高、生产集中程度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65页。,从而使分散隔离的小规模市场逐步演变为统一的大市场、国际化的大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有研究分析了专业市场国际化的驱动因素、演化过程,但对具体实现路径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学者们在分析专业市场国际化驱动因素时,大都聚焦于单个影响因素的“净效应”,即在其他变量相互竞争的情况下某一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净效应”是否显著以及强度有多大,缺少对多个因素联合效应的研究。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其国际化路径具有异质性。鉴此,有必要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的不同路径进行识别,探究其背后的多种驱动因素及其互动关系、相应条件组合和多元路径,从而为专业市场国际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相关市场主体、市场建设和管理者、政府职能部门等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三、 理论模型

交易效率改进是引致分工结构演进的关键杨小凯:《基于专业化递增报酬的分工理论——一种微观经济学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1页。,是专业市场从地方性向全国性进而向国际化拓展的源动力,而交易效率的改进又主要依赖于交易设施、制度环境、政府治理、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交易技术的提升杨小凯:《发展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赵红军、尹伯成:《论交易效率与中国的城乡差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赵红军、尹伯成、孙楚仁:《交易效率、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3期;高帆:《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财贸经济》,2007年第5期;唐启国:《交易效率及其提升的主要途径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期。。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企业联合体式的经济组织,其国际化拓展是外部“推动机制”和内部“拉动机制”Bilkey W.,Tesar G.,“The Export Behavior of Smaller Sized Wisconsin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8,No.1(Spring-Summer 1977),pp.93-98;Cavusgil S. T.,Nevin J. R.,“Internal Determinants of Export Marketing Behavio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8,No.1(February 1981),pp.114-119.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受到所在城市开放程度、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效能等与交易效率相关联的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到自身交易设施条件、交易技术、人员受教育水平等与交易效率相关联的内部因素影响。而专业市场国际化主要体现为经营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徐锋:《试论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国际化》,《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曹榮庆:《论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模式及其创新——以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经营的国际化主要是商品货源地和销售目的地的国际化以及买方、卖方、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主要是仓储物流、资金结算、信息集散、商务配套等支撑服务体系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是市场投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等的国际化。

(一)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外部推动因素

1. 所在城市开放程度。一座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往往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更强的学习效应、更高的技术水平Bardhan A. D.,Edelstein R. H.,Leung C.,“A Note on Globalization and Urban Residential Rent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Vol.56,No.3(November 2004),pp.505-513.,其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较高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这将促进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往来,从而为这座城市的专业市场提高国际贸易的交易效率、扩展分工网络辐射范围、提升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水平注入强劲动力,促使商品销售和支撑服务体系辐射至全球更广范围、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经营主体入驻市场。鉴此,提出假设1:所在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 所在城市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对市场交易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正如诺斯North Douglass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1981, p.7.指出的,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能够提高或降低给定合作和专业化水平下的交易成本,这将最终影响个体契约层面上的交易效率。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制度环境越优,能够提供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就越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国际化拓展尤其是商品货源地和销售目的地的国际化、市场参与主体的国际化、支撑服务体系的国际化等营造良好环境。鉴此,提出假设2:所在城市制度环境优,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 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页。。政府治理能力对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其他领域和其他层面国家治理能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姜明安:《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第10版。。专业市场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越高,越能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金融服务,营造具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亲清的政商关系,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市场参与主体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化以及市场投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等的国际化创造良好条件。鉴此,提出假设3: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高,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二)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内部拉动因素

1. 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市场交易设施对交易活动起着基础性作用,缺乏相关交易设施或交易設施落后均会阻碍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高帆:《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财贸经济》,2007年第5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交易效率唐启国:《交易效率及其提升的主要途径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期。。通过改进市场的交易设施条件,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交易环境,提供完善的金融、仓储、物流、保险、广告、餐饮、住宿、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甚或设置专门的国际化交易区等方式,可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高端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活动,使市场的广度得到延伸,促进国际化拓展。鉴此,提出假设4: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 市场交易技术水平。以通信科技、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交易技术的进步,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体的总和交易效率赵红军、尹伯成、孙楚仁:《交易效率、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3期。,其内在机制是它们能够增加信息沟通渠道,改进生产和交易流程,减少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交易活动的速度和质量Hendnks P.,“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6, No.2(June 1999), pp.9l-100.。Reynolds等Reynolds J., Howard E., Cuthbertson C. and Hristov L.,“Perspectives on Retail Format Innovation: Re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Vol.35,No.8(July 2007), pp.647-660.、张武康和郭立宏张武康、郭立宏:《网络零售业态引入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12期。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信息化水平提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多业态跨界联动等交易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扩展市场范围、提升贸易销售额、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吸引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加速国际化进程。鉴此,提出假设5:市场交易技术水平高,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 市场人员受教育水平。由于难以对专业市场所有参与主体的受教育水平进行评估,因而重点考察市场运营管理者的知识水平、管理技能是可行的选择。教育提高交易效率主要是通过增强人们识别、学习、运用各种与生产、交易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来实现的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1,No.1(March 1961),pp.1-17.。国际创业理论表明,企业家的运营管理水平尤其是网络管理能力、海外经验和管理技能对企业是否国际化的决策以及国际化道路和速度具有重要影响Hutchinson K., Quinn B. and Alexander N. S.,“The Role of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Es:Evidence From the UK Retail Sector”,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Vol.13,No.4(October 2006),pp.513-534.。市场运营管理水平越高,越能有效应对外贸风险管控压力、国际商业规则惯例衔接、涉外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任务,对市场投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等的国际化具有重大作用。鉴此,提出假设6:市场运营管理水平高,对专业市场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综上所述,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至少包含了三种外部驱动因素和三种内部拉动因素,相关的6条假设可用如下理论框架图予以呈现。

四、 研究方法

(一)分析策略

由前文可知,专业市场国际化是一个受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以组态思维探究多因素复合作用的过程和效应更为适宜。尽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亦可检验组态关系,但它们对条件变量之间的依赖性、条件组态的等效性、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等问题难以有效识别。加之国内外关于专业市场国际化的统计数据稀少,进行面板数据测算或其他统计方法分析面临较大困难。鉴此,引入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各自优势、更加适合中小样本量研究、以组态思维为核心特征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它对处理“多重并发因果”问题即多个不同条件组合产生相同结果的情况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且能将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之下进行差异化赋值后统一测算。本文的条件和结果变量均属于连续变量,故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更加适宜,可充分揭示前因条件在不同水平或程度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及赋值

结果变量、条件变量的相关指标及赋值标准如表1所示。

(三)样本和数据

在综合考虑专业市场的规模、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等代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基础上,选取《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20》中所列的74家市场,借助实地考察座谈、电话访谈、查询市场官方网站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信息网、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等方式,并通过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中国市场学会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等途径,多渠道获得了这74家市场的相关信息。

(四)测量和校准

本文采用直接法对模糊集数据进行校准,将其转换为模糊集隶属分数,并根据模糊集校准的一般原则,将数据序列的95%分位数值作为完全隶属阈值点,50%分位数值作为交叉点,5%分位数值作为完全不隶属阈值点,校准结果如表2所示。

五、 数据分析结果

(一) 单项前因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遵循主流的QCA分析规则,首先检验单项前因条件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并将一致性是否大于0.9作为衡量必要条件的标准Ragin C. C.,“Set Relations in Social Research:Evaluating Their Consistency and Coverage”, Political Analysis, vol.14,No.3(Summer 2006),pp.291-310.。采用fsQCA3.1b软件,对前文六个前因条件变量是否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六个前因条件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必要一致性均低于0.9,不构成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无需从后续的条件充分性分析中予以剔除。

(二)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组态分析主要是对多种前因条件的不同组合引致相同结果的充分性进行分析,以揭示多种因素的组态关系及对结果的“殊途同归”作用效果。在条件组态一致性阈值和频数阈值的确定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做法,在综合考虑样本总量的基础上,将0.8作为一致性阈值,1作为频数阈值。运用fsQCA3.1b軟件构建关于74个案例的真值表,运行标准分析后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参考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实践尤其是FissFiss P. C.,“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54,No.2(April 2011),pp.393-420.的研究,将更具普适性的中间解作为分析结果,并将中间解和简约解中均出现的条件定义为“核心条件”,仅在中间解中出现而简约解中未出现的条件定义为“辅助条件”,如表4所示。

表4中四种条件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均较高,远超0.8的阈值标准,总体解的一致性超过了0.96、覆盖度超过了0.77,可将它们视为中国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充分条件组合。其中,组态1(KFCD×ZDHJ×JYSS×JYJS×YYGL)表示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制度环境优这两个辅助条件的缺失,以及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两个核心条件和运营管理水平高这一辅助条件的存在,是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路径之一。组态2( ZFZL×JYSS×JYJS×YYGL)表示专业市场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高和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三个核心条件的存在,以及市场运营管理水平高这一辅助条件的存在,是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第二条路径。组态3( KFCD×ZFZL×JYSS×JYJS)表示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这一辅助条件和政府治理效能高这一核心条件,以及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两个核心条件的存在,是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第三条路径。组态4( KFCD×ZDHJ×ZFZL×~JYSS×~JYJS×~YYGL)表示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制度环境优这两个辅助条件和政府治理效能高这一核心条件的存在,以及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两个核心条件和运营管理水平高这一辅助条件的缺失,是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第四条路径。

对四种组态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1)组态1和2属于一种“内驱力主导型国际化路径”,只要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运营管理水平高,即便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不高、制度环境不优,也能实现国际化拓展(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是否高无关紧要),典型样本为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白沟国际箱包城;或者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运营管理水平高且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高,亦能实现国际化拓展(所在城市开放程度是否高、制度环境是否优无关紧要),典型样本包括中国常熟服装城、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2)组态3属于一种“内外合力型国际化路径”,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政府治理效能高且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就能实现国际化拓展(所在城市制度环境是否优、市场运营管理水平是否高无关紧要),典型样本包括上海物贸有色金属交易市场、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广州国际轻纺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等。(3)组态4属于一种“外驱力主导型国际化路径”,只要专业市场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制度环境优、政府治理效能高,即使市场交易设施条件不好、交易技术水平不高、运营管理水平不高,也能实现国际化拓展,典型样本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虎门富民时装城。

(三) 前因条件组合的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结果对编码取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故有必要对前文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做法,采取调整一致性水平(一致性水平从0.8提高至0.85)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运用fsQCA方法探讨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多元影响因素和不同实现路径,本文的主要发现有:(1)fsQCA方法有效识别了中国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的四条不同路径,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多重并发与殊途同归。即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体现出一种多重并发的“联合效应”。根据4种组态所包含的核心条件、辅助条件及其背后逻辑,可将其归纳为三种国际化类型:内驱力主导型国际化路径、内外合力型国际化路径、外驱力主导型国际化路径。(2)对表4中各组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推动专业市场国际化拓展的条件变量之间具有替代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组态2与3的对比。两个条件组态均包含了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高和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三个核心条件,在此基础上,加上市场运营管理水平高或所在城市开放程度高这两个辅助条件中的一个,均能实现国际化拓展,从而体现出两个辅助条件的相互替代性。(3)四种组态中,所在城市政府治理效能高和市场交易设施条件好、交易技术水平高这三个核心条件均在3个组态中出现,充分表明它们对于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重要性。而从组态1与4的对比中可看出,当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外部环境不佳时,可通过提升自身软硬件环境来实现国际化拓展;当专业市场自身软硬件环境均不佳时,可借助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国际化拓展。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可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的道路:(1)对于所在城市经济开放度不高、制度环境缺乏比较优势或仅政府治理效能存在比较优势的专业市场而言,可走内驱力主导型国际化道路,即着重围绕交易主体、交易活动的内在需求,持续推动交易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和迭代升级,积极探索交易技术的创新,尤其是促进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旅游购物、网络直播等跨界相融发展,并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专业化国际化管理团队、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提升市场运营管理水平,面向市场经营户开展营销创新、电商技能、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知识等的培训,力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吸纳国内外更多交易主体,促进市场网络的国际化延伸拓展。(2)对于所在城市具备部分国际化比较优势且自身具备部分国际化软硬条件的专业市场而言,可走内外合力型国际化道路,即着重将所在城市开放水平高、政府治理效能高的优势与提升市场交易设施条件、推进交易技术创新相结合,推动外向型经济主体进入市场设立展销窗口、采购商品、提供国际化服务等,促进市场与所在城市的保税园区、开放口岸等互联互动,并依托政府高效治理所带来的良好政商、金融、人才、创新等环境提升交易技术水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改造升级市场的交易支付、仓储物流、信用评价、配套服务系统等,力求为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化交易设施和数字化智慧化交易技术,扩展市场交易活动的时空边界。(3)对于交易设施条件不佳、交易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不高但所在城市具备国际化比较优势的专业市场而言,可走外驱力主导型国际化道路,即着重挖掘和利用所在城市国际经贸往来频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制度环境完善、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较高等优势,大力推动市场内部与外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深度联接,尤其是积极引导市场经营户与外贸公司、外商企业、跨境电商卖家等开展商品进出口、国际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营销、赴境外参展等合作,力求将现有成熟的低成本、高效率国际化通道嫁接入市场之中,促进市场的国际化拓展。(4)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应努力加强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制度体系、营商环境等的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数字化水平和治理效能,为专业市场国际化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可借鉴义乌的成功经验,打造涵盖各类市场主体、个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的信用大数据库,依托信用数据的互通共享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以信用承诺放宽事前审批,以信用监管减少事中事后检查,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推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fsQCA方法比较依赖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尽管笔者长期研究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并赴国内数十家市场进行过调研访谈,但难以完全掌握每一家市场的具体情况,在进行变量赋值时无法确保对每一家市场都做到精准。另一方面,虽然本文理论框架中包含了内部和外部六个方面的专业市场国际化驱动力因素,模型分析结果亦显示了这些因素的重要作用,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