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疗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分析

2022-05-29 12:22罗永彬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冠心病

罗永彬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年化的加剧,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等优势。但由于手术穿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迷走神经反射、外周血管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对相应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0--02

冠心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数据显示,在全部心血管病患者中,约一半死于冠心病,可见冠心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威胁巨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临床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有多种手段,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因其所具有的创伤小、痛苦少、操作便捷、效果显著等特点,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知、支持[2]。但由于该治疗手段仍属于创伤性方法,因此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造成一定影响[3]。因此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障生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1.常见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

虽然随着介入治疗术的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医护人员经验的逐渐累积,术后并发症情况已得到明显好转[4]。但了解各种并发症,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仍然极其重要。以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说,需要明确各种并发症的原因,掌握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5]。外周血管并发症是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等[6]。除此之外,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也是发生较多的并发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手术穿刺途径、患者年龄、造影设备、病情程度等[7]。

1.1外周血管并发症

1.1.1发生原因

在外周血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皮下血肿和出血,其中大多数发生于穿刺部位,少部分患者出现在胃肠道或者腹膜后间隙[8]。出血量和血肿之间无明显关系,若患者身材消瘦血液容易渗透至皮下组织,而肥胖患者血液容易从穿刺口渗出,并且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3至4小时内[9]。假性动脉瘤也是外周血管并发症之一,以局部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同时伴随震颤和血管杂音,当近端动脉受到压迫时肿块体积会缩小[10]。丛红芸等[11]学者研究指出,穿刺部位发生皮下血肿和出血的几率在6%左右,通过临床检查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在3%左右,而超聲检检查发生率在6%左右。外周血管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和手术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护理操作因素相关。手术因素中包括穿刺部位不当、短时间进行多次介入治疗、手术持续时间出过长、使用较大型号的血管鞘、未彻底压迫止血、抗凝药物效果过强以及绷带过紧等。而护理操作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过大、女性、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血管性并发症、高血压、腹股沟过深包扎困难以及过早的肢体活动等。

1.1.2护理干预措施

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加强术后监护。手术后密切注意患者创口敷料状态,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创口出血。护理人员应掌握Christenson标准改良法对患者出血量和血肿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2]。刘勤等[13]学者研究中分析了20例重度股动脉出血患者情况,从结果得知,即便出血量在400ml以上,其生命体征仍无明显变化,因此监测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能单纯依靠仪器进行观察,要加强对切口状态的观察,如有必要可通过测量腿围的方法判断皮下血肿和出血情况。若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应马上进行1至2小时的局部按压,然后采取加压包扎。保持24小时制动,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叮嘱避免疲劳或者排便影响制动效果。若判断患者出血和皮下血肿呈进行性发展,应提前拔管,对血肿进行挤压,加快血肿的消散,然后再进行加压包扎。对于已经拔除导管的患者,用撤掉弹性绷带,使用双手加压止血,根据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干预。为弥补人工压迫止血的不足,近年来临床逐渐使用经皮血管封堵或者缝合装置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聂陈等[14]学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中使用血管封堵器,结果显示患者术后4小时即可在床上进行活动,明显减少出血风险,减少了患者制动卧床的时间。

1.2迷走神经反射

1.2.1发生原因

迷走神经反射也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比较多发的一种并发症,邱毅[15]学者报道,迷走神经反射通常发生在手术后撤出动脉鞘管的过程中,其中又以股动脉路径最多。迷走神经反射的表现以出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面色苍白为主,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16]。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和患者紧张情绪、血容量较低、撤管疼痛、术前禁食以及年龄过大等因素有关[17]。术后撤出导管时因为刺激血管壁,加上撤管后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在多种刺激的影响下影响下丘脑和皮层中枢,迅速提高胆碱能自主神经张力,引起内脏和肌肉中较多血管出现强烈的反射性扩张,从而导致血压快速下降和心率减慢[18]。而由于联台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禁食时间随之增加,导致术中紧张、大量出汗、疼痛,最终导致迷走神经反射。

1.2.2护理干预措施

因为迷走神经反射的出现和患者心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所以积极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指导极其重要[19]。手术结束后,鼓励患者主动进食,有利于安心和镇静,降低迷走神经反射风险。若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紧张情绪,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措施,及时发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主动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主诉,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手术过程中常规准备好阿托品,并注入注射器中以备不时之需。撤出血管鞘前应提前告知患者撤管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消除担忧、紧张和顾虑情绪。若有必要可以局部麻醉后进行撤管,建立静脉通道,准备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和医生形成良好配合顺利撤管。对于男性病人,应注意在加压包扎过程中有无对睾丸形成压迫,避免因为疼痛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孙秀芳等[20]学者研究发现,撤管前提前补充血容量,彻底排空膀胱。同时撤管后30分钟内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能够预防撤管综合征的出现。毕丽君等学者报道,介入治疗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或者饮水,每次控制在200ml以内,能够预防因为低血糖反应或者胃肠快速扩张而造成的迷走神经反射。95D55E9D-FB8F-441A-B2BF-406DF6B91431

1.3尿潴留

1.3.1发生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大约30%以上的男性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或者尿潴留。尿潴留的发生和患者尚未习惯卧床排尿有关,通常情况下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24小时,并且对手术肢体部位制动12小时,部分患者因为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方式而造成尿潴留。除此之外,患者术后疼痛、紧张情绪以及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括约肌收缩,也会引发尿潴留的发生。

1.3.2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介入治疗术患者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在手术前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讲解卧床排尿对治疗效果的有利影响和重要性,以便尽快适应排尿习惯,也是预防尿潴留的关键。王西秀等学者在介入治疗术前两天对患者术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排尿的训练,结果显示有效减少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排除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采取诱导排尿的方式,例如听水流声、按摩下腹部、温水冲洗会阴以及对膀胱区域进行热敷等,均有利于排尿。张宝红等学者研究中对介入治疗术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排尿中断训练等措施,有效预防了术后尿潴留,促进术后首次排尿。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术能够有效缓解冠状动脉狭窄、调节心肌血供,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介入治疗术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问题也得到重点关注。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应明确可能出现的并发挥职能,及时辨别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小娟, 韩小宏.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0):47.

[2]周海艳.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006):185-186.

[3]刘姗姗, 滕新莲. 延續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6(020):103-104.

[4]厉欣欣.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30(01):155-157.

[5]王乐峰, 李春燕.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2):108-109.

[6]王香领, 王会, 侯英,等. 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015):2888-2888.

[7]汪里萍, 范芹.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1):3585-3588.

[8]刘树荣, 左春霞, 陈丽娜.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后的应用及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04):P.33-33.

[9]张晓彤, 刘力平, 范儒,等. 利用中医护理服务降低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8):145-145.

[10]潘媛媛,彭羽,付明欢, 等.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3):342-346.

[11]丛红芸, 戚新玲, 孙杏云.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以及负性效应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017):2323-2326,2381.

[12]周春燕.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 006(019):126-126.

[13]刘勤, 秦娟, 李丽.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05):22-24.

[14]聂陈, 邓智全.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048(012):1507-1510.

[15]邱毅.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心理医生, 2018, 024(029):204-205.

[16]侯剑. 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 32(6):948-950.

[17]陈慧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02):36,41.

[18]李春丽, 张骞. 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中采用中医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008):326.

[19]王珊. 临床路径护理对冠心病支架介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02):146-148.

[20]孙秀芳, 苏泉妹. 探究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与护理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020(020):136-137.95D55E9D-FB8F-441A-B2BF-406DF6B91431

猜你喜欢
冠心病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按摩治疗冠心病靠谱吗
冠心病会遗传吗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冠心病患者寒冷季节的自我护理
无症状不等于没有冠心病?警惕无症状性冠心病!
女性更年期患冠心病几率大
Tp—e间期延长对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价值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