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岁及以上社区人群听力损失现状分析△

2022-05-29 07:22郭平唐冬梅孙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年性重度阈值

郭平 唐冬梅 孙珊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31;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 上海 200031)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底的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5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1%[1]。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时代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感觉功能减退,其中听觉功能的减退尤为明显,老年性听力损失可能是继心脏病和关节炎后老年人所面临的第三大健康问题[2]。老年性听力损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听力问题,而与许多生理和心理疾病有关,包括社交孤立、抑郁、焦虑以及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等[3-5]。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做好老年性听力损失的防治工作,了解老年人听力损失情况及听力残疾程度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60岁及以上社区人群进行了听力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均抽样于上海市松江区2个大型社区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由居委负责人员协助登记,按姓氏笔画全部重排,按样本量与总人口1:15的原则随机抽样。入选人群能较好地代表松江区常住居民的听力损失状况。所有入选的受试者均自愿参与听力筛查,熟悉听力筛查流程,听力检测配合良好,抽样脱落控制在20%以内,纳入样本量共1 712人(3 424耳)。

1.2 方法

1.2.1 筛查流程 由1名耳科医师和2名听力师组成听力筛查小组,联合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免费开展筛查工作。筛查流程如下:受试者签到,填写个人信息和相关调查问卷,领取听力检查登记单,耳科医师进行常规耳部检查(包括电耳镜检查),经必要的纯音测听宣教后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记录外耳道及鼓膜情况,体检发现鼓膜穿孔、内陷,外耳道耵聍栓塞的患者,单独记录,纳入筛查研究中;社区工作人员回收听力检查登记表,2位文员同时录入核查资料整理归档。

1.2.2 纯音听力测试步骤 本次快速筛查内容为气导听阈。测试环境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隔音室或相对安静的房间,背景噪音控制在30 dB以内。使用丹麦Primus PFU+ 便携式听力计,测试频率包括0.125、0.25、0.5、1、2、4、8 kHz。测试步骤参照国家标准[6]关于纯音气导听阈的测试方法,使用“升五降十”的方法依次测试7个频率,测试顺序为1、2、4、8、1、0.5、0.25、0.125 kHz,其中当第2次测试所得的1 kHz听阈与第1次所得的1 kHz听阈差值超过10 dB HL时,认为受试者不熟悉规则,再次讲解规则后,重新测试已测频率。

1.2.3 听力损失分级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听力损失标准,将4个频率(0.5、1、2、4 kHz)听阈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平均听阈≤25 dB HL,为正常;26 dB HL≤平均听阈≤40 dB 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 dB HL≤平均听阈≤60 dB HL,为中度听力损失;61 dB HL≤平均听阈≤80 dB HL,为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81 dB 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1.2.4 听力残疾程度分级 我国目前现行的听力残疾评定标准参照1997-WHO听力障碍分级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7],以4个频率(0.5、1、2、4 kHz)听阈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听力残疾一级(相当于极重度听力损失),听觉系统极重度损伤,较好耳的平均听力损失≥91 dB HL;听力残疾二级(相当于极重度听力损失),听觉系统重度损伤,较好耳的平均听力损失为81~90 dB HL;听力残疾三级(相当于重度听力损失),听觉系统中重度损伤,较好耳的平均听力损失为61~80 dB HL;听力残疾四级(相当于中度听力损失),听觉系统中度损伤,较好耳的平均听力损失为41~60 dB HL。

1.2.5 听力图分型 听力图依照文献[8]分为9类:缓降型,相邻频率之间的听阈差值≤20 dB HL,且听阈随频率升高而升高;陡降型,中高频中某一频率阈值较前一频率阈值下降20 dB HL以上,绝大部分带有切迹;平坦型,各频率之间的阈值相差不超过10 dB HL,其中所有频率听阈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不超过20 dB HL;低频型,低频区的听阈相比于中高频区超过20 dB HL,有随频率增长而减小的趋势;岛状,仅1~2个频率有残余听力;钟型,呈拱形,中频区听阈相比低频区和高频区听阈小;V型,听力曲线呈“V”形,中频区听力损失程度大于低频区和高频区,有明显切迹;蝶型,呈“U”形,低频区和高频区听阈接近正常,中频区听力损失较大;峰型,呈“Λ”形,某频率阈值比相邻2个频率的阈值小15 dB HL以上。依据此标准,将所有听力图进行分型。

1.2.6 听力对称性 听力曲线的对称性标准参考文献[9],即双耳平均听阈(0.5、1、2、4 kHz)的差值≤10 dB HL时,认为双耳听力曲线对称,反之则不对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中文版)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主要做统计学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与构成比表示,分类资料用行×列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结果呈现用柱状图和趋势图表示。

2 结果

2.1 听力损失程度 1 712例(3 424耳)研究对象中,双耳听力正常68例(3.97%),左耳听力正常而右耳听力损失67例(3.91%),右耳听力正常而左耳听力损失49例(2.86%),双耳听力损失1 528例(89.25%)。筛查中电耳镜检查发现有鼓膜穿孔、明显鼓膜内陷、外耳道耵聍栓塞及中耳手术鼓膜修补术后表现的患者,纯音测听提示听力下降,其中左侧54耳、右侧79耳,占所有病例耳数的3.88%(133/3 424)。双耳听力损失分级情况见表1。

表1 左、右耳听力损失分级(耳数)[n(%)]

1 712例观察对象中,以双耳中听力较差耳的平均听阈为标准来评价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正常68例(3.97%)、轻度听力损失663例(38.73%)、中度听力损失798例(46.61%)、重度听力损失133例(7.77%)、极重度听力损失50例(2.92%)。左耳0.125~8 kHz各频率的平均听阈分别为41.58、42.66、41.45、36.57、40.95、47.28、57.90 dB HL,右耳为42.07、43.71、41.99、35.82、40.16、46.20、56.35dB HL。详见图1。

图1 左、右耳各频率气导阈值平均值

2.2 听力残疾程度 1 712例观察对象中,未达到听力残疾程度1 117例(65.25%),听力残疾一级2例(0.12%)、二级4例(0.23%)、三级39例(2.28%)、四级550例(32.13%),需要干预的人群占34.75% 。

2.3 听力图分型 3 424耳的听力图分型详见图2。平坦型听力曲线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中的占比均较高。

图2 左、右耳听力曲线分布情况

2.4 听力对称性 所有观察对象中,对称性听力损失1 407例(82.18%),非对称性听力损失305例(17.82%)。

3 讨论

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老年性聋是老年人听力损失中最主要的病因,病理上可表现为耳蜗毛细胞和(或)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听觉器官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临床多出现以高频听力阈值升高为先,而后出现言语频率阈值升高的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且声源定位困难[10-11],可伴或不伴耳鸣。

开展大样本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对掌握人群疾病特征和制订防控策略有积极意义。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所采取的听力损失评估方式不同,如问卷自测调查、距离询问用于间接评估听力损失情况,简易纯音测听也有报道[5,12]。本研究采用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测试临床上7个常用频率(0.125~8 kHz),可以尽可能全面了解听力损失情况。我们发现,60岁及以上人群存在听力损失的比例为89.25%,以双耳对称性听力损失为主,且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4~8 kHz,呈缓慢下降特点,听力图以缓降型(23.16%)、陡降型(16.06%)和平坦型(40.25%)为主。

高频和全频的听力下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在噪声环境更明显[13-14],可表现为听不清、交流能力下降或主动交流减少。本次听力筛查发现的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特点符合老年性耳聋的基本特征,结果支持老年性耳聋是造成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最大危险因素。

美国听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群存在听力损失的比例达16%,70岁及以上人群约63%[15-16],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听力损失人群为43.6%[17]。我国吉林、广东、陕西、甘肃四省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5岁及以上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78.21%,在全年龄组听力损失的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55.31%[18],北京医院门诊接诊的60岁以上听力损失人群占88.42%[19]。听力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增长、教育水平低、收入不高、种族差异、噪声暴露等都可能是听力下降的危险因素[20],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慢性病共存、遗传因素、耳毒性药物等对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发生也有影响[21-23]。国别和地域差异、筛查方法不同,所得出的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结果也有差异。本研究入组的上海市松江区两大社区常住居民,地处城乡结合位置,整体受教育程度更接近华东地区城镇化居民的一般水平,处在工业化程度较高、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了解该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的听力损失基线情况,对做好老年性听力损失的防控至关重要。

精细划分听力残疾程度可以更好地为不同听力水平人群做听能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人群中,听力残疾以三级和四级(34.41%)为多见,一级和二级约占0.35%,后者的听力残疾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与日常生活。佩戴助听器可以减轻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因听力损失引起的心理、情感、社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改善患者在安静及噪声环境下的聆听表现,尤其对于轻中度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三级、四级听力残疾)的效果更好[24]。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一级与二级听力残疾)的干预措施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尤其是术前佩戴助听器的老年患者,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言语识别效果[25],术后能否增加声音的空间定位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3.88%存在中耳或外耳道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健康宣教,嘱其尽量不要游泳等以防耳内进水引起中耳感染,有条件的尽早行鼓膜修补和听骨链重建,清理外耳道耵聍栓塞等传导性耳聋的影响因素,以上对改善老年性听力损失都有很大帮助。

老年人的听力损失问题是老龄化社会必然面临的,做好老年性听力损失的防治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然,老年人听力损失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从医学角度出发,要结合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去考虑。希望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问题,健全老年人听力筛查制度,通过提高中青年的听力保护意识,使用能更早发现听力损失的技术等方法,将预防听力损失的战线前移,真正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听力健康问题。

本研究旨在为开展社区快速听力筛查提供参考依据,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社区的实际情况无法完全达到专业医疗机构的测试条件,无法避免背景噪音对阈值测试的影响;流调现场时间有限,同时加掩蔽测试骨导缺乏可行性,精准区分听力损失的性质证据不充分,对于体检发现明显造成传导性耳聋的因素,仅在结果中单独描述。总之,本研究反映了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实际工作情况,后续将开展更精准的听力损失性质判定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选取合适样本在标准听力环境中进行测试。

猜你喜欢
老年性重度阈值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算法的改进
一种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法及其仿真
宫斗剧重度中毒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水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