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利农:播撒“利农”种子 培育中国种业美好未来

2022-05-29 10:04杨恺
广东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种业广东省广东

文/杨恺

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木溪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农”)董事长陈木溪,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利农”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上。

从单纯销售到自主选育品种铸就 现代种业高科技企业

“我们种子行业跟其他行业有些不同的地方,种子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种子行业,陈木溪如是说。

1981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陈木溪把瓠瓜、豇豆、萝卜等汕头澄海特有的蔬菜种子销往广东省内各地及邻省福建等地,因种子品质好而迅速有了名气。同年,深圳的许姓兄弟俩找陈木溪购买澄海本地瓠瓜种子,陈木溪特地找到当地一家老牌种子供应商购买了25公斤种子供应给许氏兄弟,不料该批种子在深圳种植出现了只长蔓叶不长瓜的情况,令客户蒙受损失。陈木溪顿时明白了自主选育品种的重要性,“没有育种就没有话语权,就要处处受制于人,更无法在业界立足”。

1996年,陈木溪创办利农蔬菜良种研究所,开始了自营品种的育、繁、推一体化工作,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新品种,几年后,利农蔬菜良种研究所改制成立种子企业。依托研究所10年的科研储备和技术沉淀,该企业专门从事农业行业中的“芯片产业”,成为蔬菜种子科研生产、销售的现代种业高科技企业,也就是今天的和利农。

1996年至今,和利农研发、生产、销售品种1378个;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26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4个,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9个,后续认定品种10个;现在年繁育销售种子超600吨;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和利农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品牌优势,逐步完善产业链开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如今,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等4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复合增长30%以上,年创社会价值高达40亿元以上。

构建现代种业创新模式 打造广东蔬菜种业第一股

和利农总部位于广东汕头,办公场所8000平方米,有7个科研选育及示范场,8个全国直销办事处,2600亩良种展示基地,10000亩良种生产繁育基地,旗下设立广东和利农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合丰收农业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签约育种课题专家10多名以及熟悉蔬菜选配留种和栽培管理的专业高级技术人员20多名,研究课题包括瓜类、豆类、叶菜类、番茄、辣椒、西甜瓜等,其中又以南瓜、苦瓜、菜心、芥蓝为主。在上市挂牌种子企业中,和利农是唯一一家品类齐全的蔬菜种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为广东省蔬菜种业第一股。

和利农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农业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合作,致力于构建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创新模式,入选全国100家品牌种子企业,荣获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拥有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承接完成省级现代化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省级良种良法示范基地、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工厂化育苗、省级汕头市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制定了六项汕头市农业地方标准,引领农业行业形成辐射广泛的产业链,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多年来,作为和利农董事长,陈木溪一直从事蔬菜品种的选育、繁殖、示范、推广,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汕头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共6项次。

广东和利农总部大楼

建设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树立创新发展标杆

和利农总部建有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聘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为公司首席科学家。邹院士指出,和利农一贯发扬“好种子,从心开始”的企业精神,注重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标准认定,专注于蔬菜种子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依托领先的分子育种技术和品种筛选试验经验,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优新品种,为广大农户提供高质量的良种,是国内种子行业的领跑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邹院士表示,他将带领团队与和利农公司科研人员一起,立足种业、追求卓越,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就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种业研发、生产和服务水平,为汕头农业树立一个创新发展的标杆,努力打造广东乃至全国一流种子企业。

广东和利农现代农业产业园

对此,陈木溪董事长指出,将以此为新起点,在邹院士团队的带领下,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出更多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的新优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优异种质资源收集、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方面,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进步;依托院士专家帮助企业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研发队伍,提升和利农在蔬菜育种等方面的竞争力;适时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理论化,结出可供同行借鉴的硕果,努力为中国种业事业、蔬菜产业的“芯片”工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培育中国种业美好未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了开阔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感受从古至今农业的进步,和利农专门策划设计了研学活动并组织孩子们参加。和利农以种业知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和农业艺术为主题元素,充分利用基地内种子生产繁育场景、种植技术、现代化智慧农业设施设备,以通俗易懂和趣味参与的课程设计普及自然科学、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知识,融生态文明和农业生产为一体,结合人类科技与自然和谐精心选育每一粒种子。

通过研学,孩子们在体验到劳动乐趣的同时,也实实在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和利农也在“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播中,培育中国种业美好的未来。

(本文素材由广东和利农提供)

猜你喜欢
种业广东省广东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