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散步”中发现的美

2022-05-30 16:09胡国利
博览群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宗白华歌德散步

胡国利

宗白华先生1981年出版的《美学散步》奠定了其中国现代美学大师的地位,1986年出版的《艺境》收入了《美学散步》的全部文字,成为其生前出版的更完备的美学著作,但是《美学散步》更具有影响力,当人们谈到宗白华时更多会想这位美学大师的“美学散步”。我们欣赏宗白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美时,可能喜欢散步悠然的自由闲适之美,也可能愿意探求艺术境界的求索与创造之美。实际上,宗白华先生的“散步”与“艺境”是融会贯通的,先生在其美学领域也正是如此求索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可能体现了“美”的两种境界:散步中的自由自在、生活与闲适之美,艺境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语)的求索之美。同样的文字处于不同境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漫步赏析之美与心领神会之美。散步更自由,艺境更高雅,人生散步有限,艺境求索无涯。

游于西学根于中国的审美

出生于1897年的宗白华,于1905年在南京思益小学读书。南京思益小学是南京第一所新式小学,宗白华的父亲宗嘉禄是当时思益小学的教员。之后,宗白华于1912年在南京金陵中学学英文。1913年,宗白华在青岛的德国高等学校中学部学德文,一战爆发后,弃医学哲学与文学。1919年宗白华发表了几篇关于康德哲学的文章,并于1920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学习,后转至柏林大学修习美学与历史哲学。从宗白华的教育经历来看,他的西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宗白华游于西学中,1932年发表了《歌德之人生启示》《歌德论》;1933年发表了《艺术与哲学: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1936年译马尔库塞《悲剧世界之变迁》。之后宗白华译过康德的著作《判断力批判》,研究过西方的文学、艺术、雕刻、绘画等,宗白华先生已经对西学中的哲学、文学与美学等有了很深的造诣。

宗白华的学术虽然游于西学,但其根基却是源于中国文化。宗白华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如1934年以来,相继发表《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1935年),《中国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1936年),《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1941年)等。宗白华除了发表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精彩论文之外,对于先秦的孔孟老庄和魏晋玄学、佛学、宋明理学等,都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宗白华思想涉及古今中外,糅合文史哲,對科学、宗教与艺术都有所研究。

宗白华的美学游于西方思想,植根于中国文化,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是在展现其深厚的美学境界。

人生散步之美

《艺境》是宗白华先生晚年出版的比较完备的美学理论著作,虽然《美学散步》的文字都收录其中,但美学的境界又有所不同。宗白华在《艺境》前言谈到,其终身致力于艺境之追求,“人生有限,而艺境之求索与创造无涯”。《艺境》“或可为问路石一枚”。《艺境》诗文同编,虽不同体实是相通的,如宗白华所言,上编为理论的探究——艺境,下编为实践之体验——流云(诗文)。上编艺境由于收录了《美学散步》的文字,也使“美学散步”的文字情境发生了变化,再读其中的“美学散步”时已经有艺境的体味。《艺境》起首篇是《艺境》的原序,写于1948年。宗白华引用画史上对唐代画家张璪的记载,来解释自己追求中国先民艺术的道路的由来。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惜张璪的《绘境》失传了,宗白华把自己的论文集题名为《艺境》,以表示对张璪的追怀和仰慕。

如何欣赏《艺境》,很难按照某种逻辑去探索,“求索艺境”之前,还是先散步。“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我们需要持有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态,把自己置于散步时的心境,不急不躁,慢慢读来,也许散步的心境与文字的流动“艺境”是同时进行的。

欣赏“美”从哪里起步,实难预先设计目的,宗白华直接把“美学散步”置于东方与西方的优游状态。宗白华谈到,散步看似没有计划,没有系统,但是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西方逻辑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就被称为“散步学派(又称逍遥学派)”。庄子在山野里散步,观看鹏、虫、蝶、鱼——逍遥于世间;达·芬奇街头散步时,速写“戏画”。宗白华以闲适的文字把散步之情描画出来,进而探讨诗(文学)和画的分界。诗与画有着微妙的关系,有些诗中有画,可以画出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但后两句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而那不能画出来的就是“诗中之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宗白华正是以散步的精微品味诗与画的关系,“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犹似她昨夜的残梦”也正是如此。起步之后,好奇之问油然而起——“美从何处寻?”宗白华认为,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我们都是从视听的世界里去寻找,“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流云小诗)同时,我们的内心就找不到美了吗?单独在内心找寻美是寻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散步于中国美学史。宗白华从中国美学史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诗画、中国书法、中国古代音乐等游览之中,评论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史有自己的特点,材料特别丰富,涉及的方面也特别多,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并且相互影响,互相包含。宗白华从先秦工艺和古代哲学文学、古代绘画和音乐,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对中国美学史进行了精要的评议,指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又谈了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然后深入中国艺术意境去探究美。宗白华进行整体的中国美学史游览之后,驻足于具体的中国美学领域,对中国诗画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音乐寓言与思想进行了单独深入的论述。其间还把中国与西方的画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评论了《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并略论的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宗白华散步于中国美学史,十分悠然自得,娓娓道来,于散步中指点迷津。

漫步于西方美学。宗白华阐释了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评述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罗丹作品欣赏后进行了评论。宗白华曾经翻译过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留学过德国,对西方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是融贯中西的美学大师。希腊是西方艺术的源头,宗白华对希腊哲学家艺术理论的评述可见其西学的深厚。康德的美学思想植根于其深奥的哲学体系之中,宗白华以漫步来游览于深奥的哲思之中,使我们能明了康德之中的美学价值。宗白华看了罗丹的雕刻之后,不但认真写了札记,并且思想也深沉了,对美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宗白华尤其对罗丹作品“形与影”的分析更为精当。“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形与影——罗丹作品学习札记》)。漫步于西方美学,宗白华同样是美学大师。

休憩于唐诗。宗白华在美学中散步,最后落脚于唐人诗歌。在停歇之前,宗白华谈论了他和诗,以及对新诗的看法。宗白华说自己开始写诗是一件偶然的事,然而后来写诗却也不完全是偶然的事,与其幼年的性情有些关系。宗白华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是发乎自然的,之后写出自然之爱也就自然而然了。在新诗的谈论中,宗白华认为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是养成健全诗人人格必由的途径。当散步于中西方美学之后,何处休息呢?宗白华选择的落脚点是唐人诗歌。唐人诗歌表现出深厚的民族精神,宗白华在落脚休憩时又引领我们欣赏从初唐到晚唐,各种风格的诗之美也就跃然纸上了。

以“散步”之心态,优游于中西美学,有时驻足欣赏,有时漫步感怀,以优美的文字带我们进入“美学”的殿堂。

艺境求索之涯

艺境如何求索,诉诸于外是理论研究与感悟,诉诸于内则是人生启示与态度。散步美学,分析美学,探索艺术,研究理论,都离不开人生,人生才是最大的境界。

宗白华在《艺境》中收录了几篇关于艺术理论的文章,其中包括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略论文艺与象征、艺术与中国社会、艺术形式美二题等。宗白华认为艺术不只具有美的价值,也具有人生价值与文化价值,对人生的意义与心灵都能產生巨大影响。艺术是具有价值的,但需要被人们欣赏,如果都是高雅的,常人就可能欣赏不了。宗白华认为,一流作家的文学或艺术,多数都是雅俗共赏的,像莎士比亚和歌德,李白和杜甫。宗白华在“美学和艺术略谈”中,区分了美学和艺术,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艺术是创造“美”的技能,其中诗歌是艺术中的女王,艺术是自然中最高级创造,最精神化的创造。在“戏曲在艺术中的地位”一文中,宗白华认为戏曲的艺术是整合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是文艺中最高的、最难的制作,戏曲文学在文艺上实处最高地位,望吾国青年文学家注意。真正的艺术都是有境界的,“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使人默会于意象,寄托于境界。艺术也是依托于社会的,宗白华在《艺术与中国社会》一文中认为: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

艺境不单纯是美,艺境具有价值,艺境需要被常人欣赏,艺境更是根植于社会。《艺境》还收录了宗白华对书法、绘画、诗歌、戏剧以及美学等的文章。这些看似散作,但都以艺境为中心,围绕艺境来展示宗白华对美的求索。如书法之境,何尝不是接近于音乐、舞蹈、建筑的建构美;画之境,静时,庄严、深厚、静穆,动时,多彩、雄健、明快;山水诗画,无一不妙境待赏。

艺境的求索之涯是人生,人生有限也无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宗白华的《三叶集》谈人生、事业、爱情、诗歌、戏曲等,把对人生的感悟聊于书信往来。《三叶集》是一本书信集,收录了宗白华、田汉和郭沫若1920年1月到3月间的20封书信,其中田汉5封,宗白华8封,郭沫若7封。三叶象征三人的友情,是三人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珍贵资料,通信主要以“歌德为中心”,田汉称这个集子为“中国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宗白华等人探讨的中心,宗白华在《艺境》中收录了其写的关于歌德的三篇文章:《歌德之认识》附言、歌德之人生启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其中歌德之人生启示这篇长文,表达了宗白华的某种人生之境,“所谓近代人生,则由伟大的歌德以他的价格,生活、作品表现它的特殊意义与内在的问题”。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与《艺境》可能是其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部理论性著作,虽然《艺境》已收录《美学散步》的所有文字,但两本著作却是以不同的美学形式展示于后人,《美学散步》出版之时,恰逢国内“美学热”兴起之时,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已经融入一代人的情怀之中。今天看来,《美学散步》与《艺境》只不过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一角。宗白华对中国古典艺术——诗、画、书法、音乐、戏剧、园林、建筑等进行了独创性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已经是这一领域的大师。

欣赏美,领悟艺术,我们都可以去进行“美的散步”与“艺术之境”。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宗白华的《生命之窗的内外》中的一段诗文:

黑夜,闭上了生命的窗。

窗里的红灯

掩映着绰约的心影:

雅典的庙宇,莱茵的残堡,

山中的冷月,海上的孤棹。

是诗意、是梦境、是凄凉、是回想?

缕缕的情丝,织就生命的憧憬。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内的人心,

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在读博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宗白华歌德散步
歌德的书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我们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我要歌德的书
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