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同学会怎么开?

2022-05-30 13:52李一珉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学同学道士同学会

李一珉

话说在北宋中叶,四川眉山有位道士,早先在衙门里当小吏,后来不知怎么就出了家,出家以后也不住道观,跑到汉州(今四川广汉)投奔太守吴师道,在吴太守的资助下修仙问道。某年春节,这位道士向吴太守辞行,临走还要了一笔钱,并把这笔钱全部散给了穷人,随后就往汉州府衙的大门口一坐,当场坐化了。

那可是大年初一,衙门口有具尸体总不像话,所以吴太守吩咐手下立刻把尸体弄走。手下人一边背尸体,一边嘟嘟囔囔地说:“这个道士真讨厌,死哪儿不行,非要死在我们衙门口,大过年的让我背死人,晦气!”正抱怨着,道士突然睁开眼睛,对他笑道:“你别骂了,我自己走。”说完健步如飞走到化人场,再一次坐化了。

上述故事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可不是我瞎编的,而是出自苏东坡的文章。故事里的神奇道士不是旁人,正是苏东坡的发小儿兼小学同学,名叫陈太初。

苏东坡六岁开蒙,七岁读小学,学校地址在眉山天庆观北极院,校長是一位道士,学生大概有百名,陈太初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所学校里,苏东坡总共读了三年,但他能记住的同学只有陈太初一个。之所以能记住陈太初,是因为他在中晚年崇信道教(贬谪黄州时曾经去道观闭关修行四十九天)。当他听到从家乡传来的陈太初坐化的消息时,忍不住顶礼膜拜,膜拜完才想起来:咦,这是我的小学同学啊!

苏东坡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那年同时考中进士的共388人,后来这388个同年当中有三分之二成了东坡文集里的常客。换句话说,虽然苏东坡跟百余名小学同学没有交往,但跟他的大多数同年保持着联系。轻同窗而重同年,这正是宋朝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倾向。

请注意,同年中进士并不相当于考入同一所大学。现在的大学同学要在一起生活三到四年,个别男女同学还有可能恋爱同居或者结成夫妻,而宋朝的同年进士只不过是在省试和殿试期间一起参加那么几天考试而已,此后或留任京师,或分到全国各地出任基层文官,从此天各一方,很多同年到死也未必能再见上一面。那么,同年之间到底是怎么形成亲厚友谊的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一场“期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同学聚会。

按宋朝惯例,进士及第后第一件事不是回乡光宗耀祖,而是召开全体性的同学会。现在同学聚会时间很短,相聚最多一天,聚餐最多几顿,完了各回各家。宋朝新科进士聚会则不然,可以说是旷日持久:从殿试结束开始,到皇帝亲赐闻喜宴结束,这期间每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每次聚会都要聚餐,往往聚上二三十天才算完。

为什么要聚这么长时间呢?因为他们要把同学录印出来。宋朝每隔两三年搞一次殿试,每次平均录取300多名进士,这300多个人的姓名、名次、籍贯、相貌特征、祖上三代都要编进同学录,所以要花费几天时间来仔细统计。统计完了还要誊写,誊写完了还要付梓,那时候没有激光照排,全靠工匠雕版,光刻板就得十天左右。刻完板还要印,印完还要装订,装订完还要分送给所有进士,于是花的时间就长了。

新科进士如此聚会,所需费用是相当惊人的。宋朝皇帝厚待士人,从神宗时开始拨付专款:“诏赐进士及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为期集费。”(《燕翼诒谋录》卷五)赐给进士们3000贯,赐给诸科(宋朝科举除进士科,还有明经、明法等科)700贯,专供大家聚会。但是因为人数太多,会期太长,这笔钱并不够用,所以还要凑份子,按成绩排名出钱,譬如状元出3000贯,榜眼出两千贯,探花出1000贯,其余出几百贯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聚会并非强制性的,你如果想省钱,完全可以不参加。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争着参加,哪怕借钱凑份子也要去。为什么呢?“同年期集,交谊日厚,它日仕途相遇,便为倾盖,意为异日请托之地。”(《儒林杂录·期集》)同年本来没感情,经过长期聚会,成天在一起喝酒,兄弟情谊自然就产生了,他年官场升迁,就会互相照顾。

猜你喜欢
小学同学道士同学会
A New Way of Dao
The Most Ferocious Wolf
《道士下山》
同学会
知识就是团结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我的同学会发光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
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