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融合

2022-05-30 14:10贾雪省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可视化信息技术

贾雪省

摘   要:落实“双减”,其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正是助力这一根本之策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双减”的落实:通过信息技术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助力“双减”的落实;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由此助力“双减”的落实;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合理、恰当地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由此助力“双减”的落实。

关键词:信息技术;同屏传递;可视化;视觉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2-0049-03

“双减”既要着眼于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又要要着眼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在校内能学足、学好。落实“双减”,其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正是助力这一根本之策的有效手段。

一、信息技术进课堂,激发兴趣,提升质量,落实“双减”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以创设情境,可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生机,进而可使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整合拓展。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思考、发挥智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这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进而可有效落实“双减”。

(一)同屏传递技术,有助于实现微实验的可观化,增强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中的同屏传递技术,即在进行微小的探究活动时可以将小视频等放大并投放到大屏幕上,以便于教师演示实验或活动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如此既有利于全體学生观察、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增强探究的实效性,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

(二)制作模拟动画,实现微观世界可视化,以便于学生形象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反映微观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动画视频,以模拟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以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比如在学习冀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中“病毒”这部分内容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结合当今新冠病毒传播的社会现象,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图片展示病毒的形状、结构、生存方式等特点,并播放制作的动画——模拟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生存、繁殖的过程:噬菌体尾端吸附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将头部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体外,即利用寄主体内的结构和原料复制新的DNA,合成蛋白质外壳,然后子代DNA和蛋白质外壳再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当细菌内的噬菌体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会释放溶菌酶,这会导致细菌裂解。此动画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病毒的生活与繁殖过程,如此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再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后,教师在进行章节归纳总结时,会发现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即对这些微粒的抽象概念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比如还存在“水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水中存在氢分子和氧原子”等错误概念。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模型动画,以将抽象概念外显化、可视化,如此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并熟练地在“宏观——微观——符号”间建立有效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微粒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思想。

如此将多媒体信息如图像、声音、运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既能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

(三)影像动画,可刺激学生的视觉记忆器官,由此有助于实现“减负提质”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于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即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通过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通过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通过看图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30%;通过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50%;通过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70%;通过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90%。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即给静态的文字配上图像、动画,如此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信息技术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信息素养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视觉文化——影视、抖音、自媒体等开始重塑人们的记忆与经验。同时我们的课堂也开始被各种多媒体技术充盈着,并于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视觉素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洞察力、分析判断力和决策力,以及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能力。同时采用情境创设、启发思考、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三、信息技术进课堂,要适当、恰当,切记全盘替代

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亲自探究的,哪怕“浪费”些时间也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切忌用信息技术全盘代替,但可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或助力归纳总结,或呈现探究实验的前期准备,以完美构建课堂知识结构,稳固学生的知识框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探究实验6-5“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这个实验历经时间很长,前期“干燥用紫色石蕊试液染色的紫色纸花”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制的前期纸花染色的视频给学生,然后拿来干燥后的紫色纸花直接进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过程,如此可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突破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弱项、难关,但切记不可所有过程都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完全代替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实验。

总之,在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热”时,一线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领会二者整合的实质与精髓。同时既要大胆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又要巧妙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优势,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时代特征,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猜你喜欢
双减可视化信息技术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