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学习的18个文言虚词(三)

2022-05-30 16:04
求学·理科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褒禅山捕蛇业精于勤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可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示并列关系,用在分句中,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可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二)副词

1.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示强调,可译为“已經”“原来已经”。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秦晋崤之战)

介词

1.在,从,到。

乃设九宾礼于廷。(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5.被。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在这件事情上)(《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到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猜你喜欢
褒禅山捕蛇业精于勤
从《明妃曲》和《游褒禅山记》出发探究王安石的学者形象
少先队英雄中队的先锋榜样教育实践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浅析办公室人员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仇敌与恩人
褒禅山旅游发展对策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精于勤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