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文学圣地

2022-05-30 10:48加映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山村里社长文学创作

2011年,我大学毕业,暂时待业在家。无聊和苦闷促使我拿起笔,在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段段文字。不过,那时候我还不懂写文章的技巧,只是单纯地想寻找一个抒发感情和宣泄情绪的出口。直到后来,我认识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才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下,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像每个初出茅庐的文学创作者一样,起初我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畅。在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前,我的习作已经写满了五个笔记本。那些文字虽然至今依旧躺在本子里,没能拥有自己的读者,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磨炼了我的心性,也加深了我对文学的喜爱。

2012年,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在一个小山村里教书。那里四面环山,风景秀美,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写作环境。可惜,我潜心创作了一年,也没能发表一篇文章。但我并未觉得沮丧,因为坐在僻静的角落,在一张白纸上填满文字的感觉,既美好又充实。

有一天,我带学生上完晚自习后回宿舍休息。打开手机邮箱,我看到了一封来自《东方少年》杂志社的邮件。我点开邮件,发现是一封值得永远珍藏的回信:

亲爱的加映,晚上好,您投给我们杂志社的那篇童话《来自森林的熊》留用了。感谢您的来稿,希望以后多多赐稿。

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立刻让我体会到了内心沸腾的感觉。我捂着“怦怦”直跳的心,知道自己今夜注定无眠,索性穿上外套出了宿舍。

教师宿舍楼前有一片空地,我激動地绕着那片空地转起了圈圈。那时正值秋季,晚上的风带了不少凉意。我停下时,裹紧外套,看向头顶明亮的月亮和散落在幽蓝色夜空中的星星,心里顿时涌出了一种神圣又宁静的幸福感——是《东方少年》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在《东方少年》的鼓励下,我信心倍增,继续坚持创作。随着写作技法的成熟,我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渐渐和当地文友也有了一些交流。

有一次,我和一位儿童文学领域的前辈交流写作经验,说起了《东方少年》。一听到这个名字,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说,《东方少年》也曾在他处于低谷时给过他鼓励,虽然如今自己不怎么创作新作品了,但每月必读的杂志里,总会有《东方少年》。

2021年,我来到了北京,决定拜访和感谢众多师友,因为他们都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这个生活在闭塞小山村里的文学青年看到了光。

我计划中的第一站当然是《东方少年》杂志社。因为在我心里,她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她的指引,我可能很久也找不到文学创作的方向。

出发前,我的内心非常忐忑,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怎么会交际。试着给杂志社的王庆杰社长发了信息后,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复。王社长不仅热情地欢迎我,还给我发来了杂志社的具体地址以及乘车路线等信息。这份热情让我心中的忐忑顿时消除了许多。

更让我感动的是,刚下车,我就看见了等候在路边的王社长。虽然在杂志上发了不少作品,但我依旧是个不怎么出名的小作者。一位杂志社的社长,居然亲自出来迎接我,这不仅让我受宠若惊,也让我对《东方少年》的印象更好了。

在王社长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东方少年》编辑部,见到了杂志社的编辑崔翌老师。她热情地把我拉到电脑前,说正在编我的稿子,而且还请了评论家为我写了点评。我们在一起聊了很久,聊文学创作,也聊生活趣事。我发现,社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

和他们告别后,我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文学创作这条路,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东方少年》将永远是我心中的文学圣地!”

猜你喜欢
山村里社长文学创作
山村里花奶奶的幸福生活
《中国出版》理事会
Walking on Fire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牛庆花,山村里走出的“电商玫瑰”
酬道平社长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