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垒石为室 坚若磐石

2022-05-30 06:20沈海滨施威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丹巴县碉楼片石

沈海滨 施威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这里的古碉楼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历经千年风雨保存至今。2008年,藏族碉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原上的古代堡垒

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这里耸立着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的古碉楼。

古碉楼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物,修建在屋后、与居住房屋相连的是家碉,一般用于贮藏物品、防御匪盗;建在村寨中心,用于保护村寨、部落的是寨碉;建在要隘(ài)险道,战争中用于阻挡敌人进攻的是要隘碉;建在山上,用于传递战争信息的是烽火碉。

古碉楼一般建在河与沟的交汇处,上窄下宽,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类型,高度10米至50米不等。其建造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主要是为了保护村寨不受侵犯,应付部落之间的争斗,可谓是高原上的古代堡垒。

垒石为室

以丹巴县的古碉楼为代表的藏族砌石建筑传统技艺被称为“叠石技艺”,它充分融合力学、几何、数学等多方面知识,用天然石材砌筑造型优美、结构坚实的古碉楼,古碉楼历经千百年依然耸立的秘诀就在于此。

那么当地先民究竟是如何“垒石为室”的呢?

原来,古碉楼由藏族专门的砌石匠修建,所用材料大多就地取材,主要是当地的片石、木材和泥土,但要做到“三好”,即:石质好、木材好、泥土黏性好。修建时,将片石层层垒起,用大石砌内外墙、小石填墙心。精选黏合性强、韧性好的纯净黄泥搅拌后灌入石缝作为黏合剂。黄泥干后,可以将石材牢牢地粘在一起。

如今,丹巴县现存的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已成为该地区藏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古碉楼既是当地先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和佐证,也是中華民族的宝贵财富!

知识拓展:中国“碉王”——曾达关碉

曾达关碉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石墙厚0.85米,碉身高49.5米,相当于20层楼房的高度,它看起来比一般的古碉要更细窄一些。曾达关碉为木石结构,选料精良,砌筑工整、棱角分明、工艺精湛,是同类建筑中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民族建筑史和建筑学研究价值。

 曾达关碉   (摄影 / 沈海滨)

猜你喜欢
丹巴县碉楼片石
丹巴县
亿年瓷片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亿年瓷片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探访丹巴县一线扶贫工作侧记
GHOSTS OF GU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