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青年:率先作为的生力军

2022-05-30 10:48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雷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团员青年学雷锋雷锋

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赞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的一大功勋是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与此有关,他在这次讲话中两处使用了“生力军”这一关键词:一处是肯定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壮阔实践,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当先锋,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一以贯之的恢宏主流”;一处是鼓励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用这一思路梳理60年学雷锋历程中共青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所起的作用和作为,可以确认这一领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是建国以来共青团组织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国民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这本身就是百年团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精彩篇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注重“厚德强国”,让青春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这正是他们献给党的二十大的一份厚礼!

自始至终“率先作为”,把光荣镌刻在“厚德强国”的赛道上

近60年來,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围绕不同阶段青年的特点,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始终走在全民学雷锋活动的前列。

(一)打破常规,顶层运作,率先“把一个伟大题词变成一项伟大活动”,让雷锋走出军营、走向全国,成为“以德强国”的时代楷模。雷锋是从部队走出来的青年典型。当时,雷锋的事迹很快被共青团了解,并给予了关注和培养。1960年10月,雷锋被聘请为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现雷锋中学)两所学校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1961年4月19日,《中国青年报》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率先对雷锋的模范事迹作过报道。1962年6月,雷锋被团抚顺市委授予模范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也作为获奖代表在团市委的命名大会上发了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后,共青团抚顺市委号召抚顺市青少年向雷锋学习,并向辽宁团省委和团中央上报了有关情况。团中央高度重视,于1963年2月15日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并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号召全国青少年向雷锋学习。

由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大多是青年人,大家无不被雷锋精神所感动。1963年2月中旬,经过商议,他们决定从顶层运作,尝试直接写信给毛主席,恳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毛主席接信后,经过认真思索,欣然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亲自派人送到《中国青年》编辑部。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率先刊登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手迹,3月4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出通稿,各类报刊于3月5日刊载题词。由此,一场大规模持久化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开始走出军营、走出辽宁、走出青少年,走向全国。

在这个阶段(1963年至1977年),共青团主要是围绕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无产阶级觉悟、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以雷锋事迹感召青年,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学雷锋的高潮。

(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率先倡导“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助推学雷锋活动再掀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也给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十分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重新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青年中,一场“人生观大讨论”,异常热烈地展开。一封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表达着一代人的困惑:“什么是人生的目的?”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信条对不对?”“这是一颗真实的、不加任何粉饰的信号弹,赤裸裸地打入生活,引起反响。”刊发来信的《中国青年》杂志,由此创下了发行400多万份的奇迹。正本清源的暖意融动了冰封的河面,沉寂的思想之河开始破冰奔涌。敏感的大学生群体接收到春天的信号,率先走出迷茫,奋起投身四化建设。为此,团中央决定通过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青少年心中重新点燃精神文明之火。短短4年间,全国已有50万个青年服务队、学雷锋小组在全国城乡积极传送“为您服务”、助人为乐的暖流。

这个阶段(1978年至1993年)的学雷锋活动,内容上从学习雷锋个人事迹,升华到学习雷锋的精神,抵制歪风邪气,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适应变化,引导青年,率先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创学雷锋的新形式。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基于已经广泛开展的青年服务队等各类学雷锋活动,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丰富和发展学雷锋活动,促进学雷锋活动经常化,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当年的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针对当时出现的“雷锋叔叔3月来,4月走”的现象,团中央提出青年志愿者行动常态化、可持续要求。1994年,团中央率先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3月第一个星期日作为“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2000年,再次将3月5日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1996年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1998 年 11 月底,101 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22 所全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作为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志愿服务项目化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2003年,参照扶贫接力计划的模式,团中央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截至2021年年底,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累计选派近42万余名城市青年、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深入基层开展为期1年至3年的志愿服务,为扶贫开发、青年人才培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阶段(1994年至2012年)的学雷锋活动,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不断探索、不懈推动、持续创新,学雷锋志愿服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1999年昆明世博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成为各种大型赛会的亮丽风景线;从抗击非典到汶川抗震,青年志愿者成为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力量;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到扶贫开发,青年志愿者成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力量;“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系列活动的进行,2002年首次派遣志愿者到老挝服务,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由国内走向世界。2003年,在纪念学雷锋活动40周年系列活动中,在共青团的倡议下,率先打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旗帜,表彰了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志愿服务从青年走向了全社会。

(四)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率先实现从“青年”到“创业创新青年”的飞跃。读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披露的一组组数据——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

要想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拥有独特的创造力是核心竞争力。那么,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呢?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青年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12字“口诀”——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出台各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总书记关怀下制定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了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试点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更是将青年创造力与城市活力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五)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深化新世纪青年志愿者行动,使广大团员青年率先成为常态化学雷锋的排头兵。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志愿服务从共青团的一项事业上升为党的一项工作,并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年10月,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面对新形势,作为我国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推动力量的青年志愿者,提出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为统领,全面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努力當好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排头兵。团中央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出版了《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大纲》,并以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为引领,引导和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截至2021年年底,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在全体青少年中的占比达到30%,总人数超过9000万。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青年和青年工作摆在民族复兴的坐标上来看,关心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对他们“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感到十分欣慰,赞扬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期望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二次全国志愿者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所有志愿者要“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就是要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切实融为一体,坚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取得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用雷锋精神铸魂强体,永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争先的“青春特质”

共青团主导的广大团员青年作为学雷锋活动的生力军,始终听党话,跟党走,60年来在不断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基本经验。

始终将“为党育人、实践育人”的根本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党育人,培养合格接班人,是共青团的生命所在。共青团只有始终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个根本环节,用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始终注意全面科学理解和弘扬雷锋精神。毛主席在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时,指出:“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能把学雷锋单纯理解为做好事,而忽视了对雷锋基本精神的学习。团员青年要始终把握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共青团组织要推动岗位、能力、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发展,要将雷锋精神融入学习、工作、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将培养青年公益人才写入了刚刚下发的《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中。

始终与时俱进地创新学雷锋方式和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赞扬共青团在新时代“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力的精神风貌。”60年来,特别是这10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以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紧贴党政关注,紧贴社会所需,紧贴青年能为,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阶段青年的特点,不断创新学习雷锋的方式和内容。在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项目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其成功经验已被社会广泛采纳和运用。

始终以干事业的态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在持续的学雷锋活动中,共青团能够不断引领时代最强音,得益于将其融入了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利用其健全的组织体系、团干部的激情和魅力,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带头学、亲自学,感召和带领广大青少年将学雷锋进行到底。特别是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共青团组织进一步明确了以干事业的方式、创事业的心态来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继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使学雷锋活动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

[执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红十字总会组宣部副部长(兼),原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张俊虎]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团员青年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如何创新基层团员青年工作
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用新媒体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开卷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