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县域高中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的构建

2022-05-30 10:48武小东黄真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9期

武小东 黄真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薄弱学校牵手省城资源名校强校,以“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系统为空间平台,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跨区域、跨时空校際协作教学共同体,通过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线上线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和广域覆盖,促进跨区域师生共同成长,拓展县域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 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县域高中发展提升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化,进一步拓展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成为全社会聚力破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21年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本地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以直播方式为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提供“专递课堂”“同步课堂”服务,注重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并兼顾双边或多边课堂学生学情,提高互动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依托“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平台,共同创办卫星直播班,为跨区域、跨时空共商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以“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为平台,构建跨区域、跨时空的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

为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砀山第二中学牵手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合肥市第六中学,以“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系统为空间平台,共同开办卫星直播班,通过卫星全天候、全日制实时直播的方式,将合肥市第六中学高效精彩的课堂教学向砀山第二中学卫星班全景高清呈现,实现“异地同堂”协作教学,构筑起质量提升的“新高地”。

首先,“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的设施与系统是物质基础保障。“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的创生融合,打破了时空与区域的限制,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实践场域,通过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助力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跨区域、跨时空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有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和广域覆盖,提升不同区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了共同体学校和谐、均衡、协同发展。

其次,线上线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是跨区域、跨时空校际协作教学机制的关键。合肥市第六中学的直播班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设开齐课程,遴选配备直播主讲教师,砀山第二中学的卫星班配备配强各科教师作为助理辅导教师。就卫星直播班而言,几乎所有学科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主讲教师、助理辅导教师、把关教师、技术教师四方共同协作下完成的。四方教师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直播主讲教师按照合肥市第六中学统一的教学标准拟定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利用“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平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答疑、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指导,实现了学生个性化教育;把关老师对授课与辅导两个环节实施跟踪监控;助理辅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紧跟主讲教师的思路、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课后精心批改作业,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化辅导;技术教师提供直播全程的信息技术支持,保证网络顺畅。这样,不仅实现了合肥市第六中学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料全程透明、完整共享,更重要的是卫星班学生还能享受到直播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紧密配合、共同协作所带来的“双师叠加效应”,从而实现“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助理教师精准辅导+技术教师提供支持+把关教师质量管控”、线上线下混融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

二、“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协同发展

以“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为平台的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实施和推进“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砀山第二中学卫星班实施的是全面、全程、实时同步合肥市第六中学的课堂教学、训练与测试,坚持做到了“六同”。一是同课表,卫星班与直播班执行相同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二是同教材,即卫星班使用与直播班相同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三是同备课,即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线上备课,由主讲授课教师、把关教师与助理辅导教师共同商定一周教学、作业、测评等工作安排,并就教法与学法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共享成果。四是同授课,即卫星班与直播班的同学一起上课、听课、交流、互动。五是同作业,即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完成由主讲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六是同考试,即卫星班与直播班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张试卷考试,包括限时练、月考、阶段性检测等,并一同阅卷分析讲评。

此外,合肥市第六中学还组织主讲和把关教师团队定期走访远端学校,开展送课送教送培、研讨研修等一系列活动,走进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卫星直播班现场授课,与师生零距离交流、联动。根据远端学校及师生的需求,送课、送教、送培课程进一步丰富化、系统化,逐步扩大到德育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心理健康、体育、音乐、艺术鉴赏等,几乎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

“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和推进,为共同体成员校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对比维度,进一步拓宽了多元办学路径,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渗透、共享的同时,也丰富了各校的办学思考和实践探索,有助于实现不同区域教育高质量共同发展提升。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统一进度、统一训练,让教学共同体各校真正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统一教研、统一评价、统一考试、统一分析成绩、统一反馈,让薄弱学校的师生看到自身差距,利于进一步明确方向、提升自我。

三、教学教研联动共生,实现专业发展同步提升

除每周固定的在线研讨教研外,合肥市第六中学每年还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依托现有平台,举行卫星直播班年会、研讨交流会、主题研修培训等各具特色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学教研联动共生、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也为推动共同体成员校教师专业提升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砀山第二中学通过每周卫星班的助理辅导教师与合肥市第六中学主讲直播教师和把关教师的网上电子备课教研,每学期邀请合肥市第六中学各科主讲教师到校进行现场交流与指导,以及选派卫星班优秀教师到合肥市第六中学观摩学习、跟岗研修等,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和质量,使砀山第二中学在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上行稳致远,也实现了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研修学习中共同进步成长的目标。

通过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保障了远端卫星班的教师沉浸在合肥市第六中学最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沉浸式的结对研修和同堂跟岗,使得远端卫星班的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由课堂的主讲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关注者、帮助者,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砀山第二中学创办卫星直播班,相当于把合肥市第六中学的知名教师“请进来”,这样砀山第二中学各科教师每节课都可以学习到高水平的课程,对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好的导向作用。再加上主讲教师和把关教师的引领、示范和带动,有利于对本校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促使教师更加关注自身专业成长,也能进一步缩短教师专业成长周期,加快卫星班助理教师的成长。

经过教学共同体的联合培养,砀山第二中学卫星班教师驾驭教材、掌控课堂、把握课标、研究高考、高效备考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有的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教科研成果或论文评比等活动中受到表彰和奖励,有的教师被评选为市、县级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发展,为县域普通高中振兴提供有效路径

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促成了教育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为教育跨区域、跨时空合作,为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全新思路。基于“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的全日制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实现了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全过程同步无缝对接,推动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砀山第二中学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

自2019年创办以来,砀山第二中学卫星班覆盖了全校从高一到高三各个年级。学校不断探索改革卫星班的管理模式,为优化管理、提升质量,成立了独立的卫星部,两校的合作与交流以卫星班为突破口和纽带,实现了从单一的卫星直播教学到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构建、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使学校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精准定位,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和挖掘自身潜能,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多元特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推进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提供了范式参考。

总之,依托“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突破区域和时空限制,打造了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和教研共同体,构建起“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助理教师精准辅导+技术教师提供支持+把关教师质量管控”、线上线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坚持“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实现了全方位、多领域协同发展。作为校际协同教学机制核心要素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渐趋成熟,实现了优良师资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输出,多向联动交互,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师和学校的协同发展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爽,王磊,白濱.基于卫星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4).

[2]庄敏琦,庄菁玮,李明翔.“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

[3]韩松,王保华,陈琳.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的有效路径——郑州市第一中学构建跨时空教育教学共同体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3).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