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地头,梦想花开

2022-05-30 10:48王晓芳
师道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网班级老师

王晓芳

前几天,一个老师问我:“在农村中学呆了整整25年了,想过离开没?”从来没想过这问题,愣了一下。细思,我好像真的从未考虑过离开这所相伴了25年的农村学校。究其原因,或许是农村中学也有梦,也可以开出绚丽多彩的花吧。

回想1997年刚毕业时,我接手了一个学校公认的学习差、纪律差的初二班级。第一天,走进教室时,只见满地板的粉笔,满地板的垃圾……凭着年轻,仗着血气方刚,我想:我一定要把这个班级拽上正轨。

当时,班上有个学生,天不怕,地不怕,“威逼利诱”两不惧。怎么办?“这个班级,别人管不好,我也管不好,那我不是和别人一样吗?”面对困境,我就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两相“斗争”几个回合,效果并不好。我想尽办法,终于了解到这学生对爷爷很孝顺。爷爷疼他,爱他,他会经常帮爷爷做家务,也关心爷爷的身体。于是,我就自己骑着摩托车,又走了几公里山路,专程去拜访老人家。在全面了解这学生的情况后,我找到了他内心的柔软处,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聊天,因势利导,激发了他的学习意愿。不久,他当选上了班级纪律委员,就更自觉地为班级的事情出力,更爱护自己和班级的荣誉。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时候我们站在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会以目标为导向,以规训为唯一手段,而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自小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佳,家务较繁重,学习氛围不浓,挖掘学生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意愿,这是特别重要的。

得到父母的认可,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求。或许,孩子内心都很脆弱,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那作为学生呢?得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认可,何尝不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求?

找到了最佳切入点,我复制经验,成功地转化了一个个原来让人头疼的学生。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强了,学生开始踊跃自发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了。在元旦晚会上,8个女生自创的斗笠舞,让师生赞叹;运动会上,体操比赛年级第一,短跑、长跑等项目,也成绩斐然。

学生需要老师的激励,学生的进步则会鼓舞老师的教育信心,一个农村中学从教者的人生意义开始变得清晰。摸到了转化学生的些许门道,接下来的教育之路,对我来说就变得比较顺畅了。

1999年8月,接手新初一时,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在我的班级而感到放心,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小孩没在我的班级而微觉遗憾。这份信任,让我多了一份自豪,这悄悄的自豪感也让我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更重。“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平凡的世界》中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时时用来激励学生的名言。仅仅一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考,年级6个班级中,前20名,我班上的学生就占据了11个名额,并囊括了年级前4名。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的尊重。那时那刻,我的梦想似乎已经在闪闪发光。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12年。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咽喉炎开始如影随形,紧紧咬着我不放。每每上课一动情,声音一高亢有激情,下课后,喉咙就疼痛难忍;每每一着凉,声音就有点发不出来,开始失声,开始咳嗽……润喉宝,成了我口袋里的常客;县城里的中医馆,成了常驻之地。甚至,封闭针也扎上了我的脖子深处。我不由怀疑,是否入错了行。看着每月发到卡上的那点工资,想想自己可怜的喉咙,曾经闪亮发光的梦想黯淡了,我萌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我得去闯闯。”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就萦绕于脑际,久久飘浮,挥之不去。

这种不良的情绪一直困扰着我,直到2015年夏天的某个午后。那天傍晚,我到学校后操场跑步,偶遇了2008年初中毕业的一个女生。短暂的交流后,我才知道,她已是厦门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记得当时,她站在我面前,说:“初中的老师,只有王老师你,让我一直铭记。”说这句话时,她目光清澈,没有丝毫恭维的意味。我的内心不由掀起了一阵波澜,当年,我好像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呀!无非就是每次大考,如果她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就把她叫到教室走廊,轻轻地说一句:“没事,老师相信你,下次肯定能考好。”下次,如果她考得比較理想了,我就又把她叫到教室走廊,轻轻地说一句:“你看,老师说得没错吧,你是很有潜力的。老师看好你,加油!”我完全没想到,三句两句语,竟成了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乃至多年后,她还一直记得我这个曾经的科任老师。

这场不经意的偶遇,却给我已然黯淡的梦想注入了一丝亮光。原来,老师可以像一缕轻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原来,老师可以像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2016年9月,同组张传忠老师介绍:省关工委旗下有个微信平台——“海峡教育网”,不时会刊登省内各中学的优秀学生作文,有空的话,不妨关注并组织学生投稿。于是,我关注了“海峡教育网”。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或许,我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作,鼓励他们积极投稿。没想到,不久之后,刘心杨同学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李一航的《扑克脸,很简单》、陈小璐的《翻滚吧!小丸子!》、吴筱娴的《窗外有蓝天》、蔡煜涵的《请你忘记过去的你》等文章就相继在“海峡教育网”发表,并且每篇还有5块钱的稿费。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学生的写作情绪空前高涨,认真写作,用心修改,开始变成了很多人的自觉行动。

前行路上,有惊喜也有挫折。那时,班上有个比较内向的女同学,因为作文得不到发表,连续几次考试,语文成绩都上不了120分,在交上来的周记中,她就隐隐流露出了对自己信心不足的迹象,甚至有点灰心丧气的意味。捕捉到这一信息,我不动声色,只是悄悄地把她的一篇周记《雨趣》修改润色了一番,并投稿到《泉州晚报》。没想到,不久后,《泉州晚报·副刊》就发表了这篇文章。当我拿着《泉州晚报》,指着上面的“王桦缘”三个字,对她说:“你看,你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了。怎么样?对语文有信心了吧。”从此,眼中所见的就是她满满的信心和拼搏的样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或许,还真的是因为鼓舞的力量,短短几个月,班上学生的30多篇习作就先后发表在“海峡教育网”上。2016年12月,蔡煜涵同学的《你是那阵让人流泪的风》还发表在《小作家选刊》上。我这个不擅长写作的语文老师,内心的自豪,缓缓上升,梦想的花苞,再次悄悄绽开。

教学之余,我开始广泛地阅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谈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安·兰德的《源泉》、林炎平的《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等,开始摆上了我的书桌。借着阅读,我的视野开阔了,我也慢慢明白了:最好的人生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或许,每个人都能够以善良做底色,在时间的白纸上尽情描绘自己的生命蓝图,并为之涂上绚丽的颜色。

有所阅读,就有所感悟。当受到某种情境的触动时,我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一些收获分享给学生。

一个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抑郁的倾向,在家里要么一声不吭,要么“炮火乱轰”,父母带她找了几次心理医生,效果却总是不佳。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我就把一本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借给她,并私下跟她说:“书中的塔拉,父亲偏执,哥哥暴戾,17歲前没上过学,28岁却成了剑桥博士,她让千万人学会重塑人生!虽然现实生活里,像塔拉这种及时清醒、努力重塑自己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与过去和解。但我想,这本自传体小说,或许能让你明白,要想从过去的泥潭里走出来,只能靠自己。”不久,当这个女生把书还给我后,我发现:课间,她跟同学的话多了;课堂,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2022年春节期间,班上一个女生,在奶奶的病榻前,竭力照顾着奶奶,一刻不离。因为奶奶从小关心她,疼爱她,与她相依相伴。可奶奶病情严重,回天无力,没多久,还是驾鹤西归了。开学后,这个女生脸上不时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伤。于是,课堂上,借着一个契机,我不露痕迹地插入了一个小故事:

那是法国电影《然后》中一对父女之间的对话。父亲和10岁左右的女儿谈论“死亡”,因为父亲知道自己的妻子——女儿的母亲很快会死去。

他问女儿:“对于死亡,你知道些什么?”

女儿说:“我知道,在我们死后,我们被埋葬到泥土里,在地底下,有鼻涕虫,这些鼻涕虫一点点把我们吃掉,然后我们就不存在了。”

父亲笑了笑:“是啊,科学上是这么说的。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你想让我告诉你吗?”

女儿说:“说吧。”

父亲回答:“我想,我们不会消失。当我们死后,我们不存在了,又或许我们会更好地存在着。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吗?当你看见一艘船渐渐地消失在海面上……你见过船渐渐地在远处消失吧?当一艘船消失了,我们看不见它了,但我们能说它就不存在了吗?”

女儿回答:“不能。”

父亲继续说:“是啊,所以我觉得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是生命出于某些原因渐渐地远离我们,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它了,然而它却依然存在着。”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份释然。

故事讲完后,这个女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心,朝我投来了一束感激的眼光。从此以后,浅浅的笑容,就常常弯起在她的眼角眉梢。

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是的,我很重要,虽然身处农村,但我照样有梦;是的,我很重要,那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此时此刻,在农村的这片土地上,我想我已经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这朵花,不大不娇艳,但已然绚烂了我自己,我也相信它能给别人送去一点点芬芳。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育网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省级教育信息综合网站排行榜
中国省级教育信息综合网站排行榜
中国省级教育信息综合网站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