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动力

2022-05-30 10:48亓利
新青年 2022年9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总书记

亓利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作为一个整体,弄清楚每一个专题、每一个观点在一至四卷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脉络,要结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笃学中感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动力。

一、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中都设置了专题,且都是第一专题。如此设置的初衷是什么?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都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主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一专题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主动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握历史主动就是要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掌握历史主动就是要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掌握历史主动就是要准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历史主动就是要坚定认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

二、深化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和坚决执行

对党的领导的高度认知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十个明确”之首,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之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题,收录了一个摘编和三篇重要讲话节选,为习近平总书记自2020年4月20日至2022年3月1日期间关于“国之大者”的六段论述。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使用“国之大者”这一概念。指出:“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这六段论述深刻阐明什么是“国之大者” ,怎样做到心怀“国之大者” ,对领导干部践行“国之大者”提出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还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三、系统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段话告诉我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引领已经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两次重要讲话和三篇重要文章,清晰地阐明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提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

二是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对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跨越的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侧重点放在了科技创新这个基点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四、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时代课题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而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则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立论基础。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4页),到提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64页),再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直接设置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设置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等金句,深刻阐明了党的宗旨和使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进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同时特别设立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专题。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设置三个专题“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加以阐释,强调应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倡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締造人类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总书记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신시대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