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与未来

2022-05-30 10:48朱海
安邸AD 2022年9期
关键词:尺幅未来主义时空

朱海

在崔潔未来主义笔触的描绘下,如交织“蒙太奇”的建筑与城市景观,引领观者来到连接过去未来的时空界限中,一种“怀旧感”被包裹在模糊了真实与幻想边界的画面里。

“雕塑是符号和象征的高度融合,保留部分可辨认的、来自过去的未来主义元素,描述一种怀旧情绪。”

不久前,艺术家崔洁完成了至今尺幅最大的作品创作:《人民的广场》。画面中的建筑与城市雕塑鳞次栉比,又像潜意识交织出来的片段,游走于现实与幻境之间。谈到自己画大尺幅画的感想,崔洁可谓相当实在,又不失幽默感,她说:“尺幅并不是挑战,挑战多来自工作室的空间还不够大。创作中,建筑的限制是值得被重视的物理性限制。我发现,对于工作室不在一楼的画家来说,楼梯和电梯间都对绘画尺寸影响很大。正因如此,我必须采用三联画的形式,每张画的尺寸不能超过2米5乘以2米2。并且,我还需要一面足有7米5长的墙。”艺术家的感慨不失为作品超现实景象之下的最好注解,跳脱画面的生动想象力终究不会受困于时空的限制。

有趣的是,看似“蒙太奇”般《人民的广场》所描摹的建筑与雕塑恰恰来自真实世界:崔洁在对20世纪建筑风格的研究中,收集了无数资料图像。她为这些“时空的切片”赋予了新生命。有些雕塑在城市加速更新的过程中被拆掉了,只留下过去的影像;有些则仅存在于设计蓝图中,从来没有被实现过。崔洁将雕塑的比例刻意放大,让它们降临在有些缺乏特异性的高层建筑之间。“雕塑的尺寸被放大,在画面中显得有些失重,这是刻意为之。”

在崔洁的构想中,“雕塑充盈、流动在建筑之间,代表着轻质的、失重的‘空间之灵角色。”而20世纪50年代的壁画与浮雕,尤其是马赛克拼贴方式的壁画,正有“空间之灵”附着在具象物件上的感觉。于是她将这些现实造型作为灵感,对于画面中不同的建筑与雕塑也采取了各式各样的绘画技巧,比如,在局部边界与线条的处理上,她会细致地刮除一部分颜料,让画面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效果。

在巴塞尔艺术展期间,《人民的广场》悬挂于一面L型墙上,如此宏大的呈现方式,在通透的超大展馆里颇为聚气,衬得这幅三联大画静而有力。往来不乏放慢节奏长久驻足的欣赏者,细品画作中暗含从怀旧(Nostalgia)向着未来主义缓缓过渡的叙事线索。画面从左往右由实到虚演化,左侧画面写实,右侧则保留线稿的理性与冷峻,且画面角落处留白。崔洁说,她的叙事方式再现一种“后规划”式蓝图:“就像城市在拆和建之间循环,新的建筑还未建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又成为未来亟待被拆除的对象。”

至于怀旧线索,是崔洁绘画中经常处理的主题。她引用《怀旧的未来》一书的导言:“二十世纪始于某种未来主义的空想,结束于怀旧……过去变得比未来更加难以预测。而怀旧就取决于这样的奇异的不可预测的特质。”这本著作、这段感怀出自俄裔美国艺术家、文化理论家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崔洁的画作与博伊姆的文字在对于过去那个世纪的回顾中达到共鸣。或许,博伊姆思考的过程也是崔洁绘画的过程。所谓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就是在怀旧的过程中出现的。

猜你喜欢
尺幅未来主义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镜中的时空穿梭
未来主义
遍地青春不开门
未来主义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时空之门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