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新困境及其应对

2022-05-30 23:44聂贤苗马雨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家长

聂贤苗 马雨欣

摘      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教学出现了新的困境: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任务加重、社会期待加深和教育自主权受到冲击、学生作业布置难和考试分数公布难等。而学校教育任务加重,教育评价迎来改革;家长教育思路固化,教师权利缺乏保障;教育焦虑转移,教师压力激增是造成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持续推进《意见》实施、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应重视改革学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評价素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重构家校合作生态;保障教师教育权益,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关 键 词 “双减”政策  教师教学工作  教育焦虑

聂贤苗,马雨欣.“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新困境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2(25):32-35.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1]。“双减”很好地从源头上抑制了课外补习机构和课后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学业负担,但政策条款最终是落脚在教师教学上,教师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如何能让作业少量又高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诊断、任务增多的同时提高授课质量,回答好这一系列问题,才能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本研究旨在分析“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新困境,探求持续推进《意见》实施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

一、“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新困境

1.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加重

“双减”政策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2],从而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世界经合组织将教师工作时间界定为“教师花费在学校中的工作时间,包括教学时间和非教学时间”[3]。具体来看,备课上课、赛课科研、作业批阅、班级建设与管理……在这些事务上花的时间都应纳入教师工作时间。“双减”实施后,教师还负责课后服务的班级管理,有教师说:“本来以前正常下班之后也不可能一回家就休息,还要回家备课,准备第二天上课的东西,现在负责课后服务之后,我要组织纪律,也不可能安心备课,这样回家就会弄到更晚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超在学校的时间,以初中教师为例,有研究者发现,“初中教师每周的工作时间的均值达到了47.5个小时,工作时间最长的教师每周工作时间甚至达到了110个小时”[4],这与国家《劳动法》作的“44小时”的规定上限相去甚远。受访者T2表示:“过去因为要备课、批改作业,回到家还是要忙很久的工作,现在工作时间一延长,休息的时间更少了。”

特伦德尔指出,教师会因为角色冲突而加重工作负担[5]。一位班主任教师说:“自从当了班主任,我就没有十一点之前睡过觉,忙得不得了。”教师除了职业中的教师角色,还有其他的角色身份——孩子、朋友或者父母。教师长期在非工作时间内继续工作,必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的社会交往,甚至会损害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教师需要额外投入时间与精力兼顾各种角色,而此时再增添新的工作内容、延长工作时间将会进一步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双减”后,教师常规的工作时间被挤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减少,休息与生活节奏被打乱使得教师更加疲倦。另一方面,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得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会给教师家庭带来新的矛盾,例如亲子关系疏离、子女教育受到忽视等等。受访者T4说道,“我们家两个人都是教师,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没有老人帮忙带,我们经常把孩子一个人接回家,虽然孩子很听话,但我还是非常担心。”

2.社会期待提高,教师权利受到冲击

“双减”政策强调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重要定位。如今,家长无法再利用课外辅导机构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自然会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的期待,而这份期望最终投射到了教师身上,家长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可能干预教师的工作。“有些家长是很强势的,会直接要求我们重点教哪部分的内容、省略哪部分的内容,甚至还要教我们怎么上课。”一位受访教师苦笑道:这已经不是她在“双减”之后遇见的个案了,“我真怀疑家长们马上就要亲自站上讲台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指点”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节奏与安排,教师的权利受到了冲击,教师与家长间的摩擦增多也是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自主权是教师的重要权利之一,可以通过对教育自主权遭遇的冲击的分析展望整个教师权利的现状。其中,教育自主权并不专指教育教学自主权,还包括指导评价自主权、参与管理自主权等等,正是因为这些自主权,教师才能在具体情境中做具体的分析与处理。受访者T2说:“现在家长们经常到学校来‘视察我们的工作,不仅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要看孩子的座位排列,看老师在课上和自己孩子互动得多不多,他们尤其对师生交往这一块非常敏感,都希望老师多给自家小孩辅导一下。”除了个体的行动,家长们还积极组建家委会,推选出专门与学校、教师沟通的会长,以微信群为载体集中表达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家委会定了排班表,每周都有家长来提醒我,应该在群里给家长们讲讲学生的情况了……其实每周需要家长知道的(消息)都已经联系过相关家长了,但是其他家长可能认为,是不是学校里还有一些事情是他们应该知道但是老师没有通知到位的”。受访者T3感觉有些疲惫,还表示,现在看见家委会的消息提示都不由得有些紧张。

3.学生作业布置难,考试分数公布难

“双减”之后,学生的作业问题成了教师的“老大难”,受访者T1说到:“学生之间也知道双减政策,但是初中生没办法意识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会知道我可以做更少的作业,老师不能布置作业多了。本来大多数初中生都没有自觉性,这下他们更是放飞自我了。”质与量是密不可分的,高量不一定意味着高质,但一味追求低量也不可能达到高质,还可能出现作业少了就更不受重视的状况。

考试方面,《意见》中要求禁止公布学生分数、考试排名,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坚决破除唯分数论的倾向。考试中残酷的排名和赤裸裸的分数被温柔的等级所替代,学生间横向比较的减少能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这有效减轻了学生的成绩压力。但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停止,“考完试,就接到了很多家长的电话,有的还会直接到学校里面来,就希望能看一看成绩排名,我们和家长说明分数和排名不公开后,家长们就自己建群互相打听,完全劝不住。”T2老师说。

二、教师教学新困境的原因探究

1.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学评价方式滞后

一方面,“双减”政策增加了学校课后辅导,使得学校承担的任务更重,教师教学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加剧。“双减”政策旨在让教育回归校园,通过限制课外补习班和课后作业的方式,把时间还给学生,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实际上是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校阵地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舵手,必然会接过学校教育的重担。《意见》要求保证课后辅导时间,且课后辅导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下班时间,伴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教师的工作任务也增多了,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意见》中还提出要注重课后辅导质量,分类辅导,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不同水准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工作的任务量。

另一方面,“双减”政策对于课后作业“质”“量”的新要求也加重了教师教学负担。“双减”提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6],但《意见》中还同时指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7]。限制作业的“量”确实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但这是建立在增加教师的负担基础之上。“作业减少了,孩子们开心了,但是我们教师心里没底呀!需要理解思考的内容先不说,但是那些基础的字、词、句是一定要巩固的。”受访者T3有些担心地说。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原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窗口,但现在这个窗口不再完全由教师把控。表面上,教师要批改的作业量少了,实际上,教师难以督促学生复习和预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大大增加了教师心中的不确定性,对于不熟练的教师来说可能还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带来怀疑与焦虑。而分层、弹性、个性化布置作业更是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也耗费了教师的心力。

2.家长教育思路固化,教师权利缺乏保障

学校自产生起就彰显出了巨大的教育影响力,并渐渐成为了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随之出现的是家长教育思维的固化,即教育是学校组织及其他类似机构的专属活动,家长因此惯于在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两方发力。“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校外培训无门,家长只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教育环境,无疑会提高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诚然,对家校共育的倡导由来已久,但“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长更希望能将曾对校外辅导的控制与规划在学校教育中继续施行,实则是以学校场景为主阵地的家长教育思路的输出,而非家校平等的合作状态。家长为确保孩子在学校场域内获得足够通过学业考试的训练,必然会力图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内容难度甚至加强教学强度。

教育自主权不仅仅是教师教育的保障,更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特点,教师因充分行使自己的教育自主权才有获得较大的工作成就感与较高社会地位的可能。正是因为教师具有这些自主权,教师才能在具体情境中做具体的分析与处理。“专业自主权不单单是给教师一点教育权利的问题,而是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8]。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到外界的压迫与束缚,会产生失落感,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教师疲于应对外界的要求,自我反思与素养提升也会搁浅,最终是阻碍了教师在职业中的自我成长与实现。

3.教育焦虑转移,教师压力激增

有质量的作业减负不应该仅仅在数量上下功夫,而应追求质与量二者的平衡。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应该在某一点达到契合,这一点上的作业质量既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又可以满足教师对作业预期效果的期待,把握这一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教师對学生水平的把控和对学生心理的揣摩。对学生作业量过于严格的把控是对教师权利的一种侵犯,它严格限制了作业的量,又要求教师提升作业的质,而教师面对这一矛盾,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从而产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焦虑和恐慌等负面情绪。

学生们感受到成绩压力降低的同时,中考和高考却仍然是选拔性考试。学校不允许给学生排名,并不代表中、高考也不再给学生排名,这一点教师和家长都心知肚明,因此,家长也并不会因为学校不公布排名,而不再产生教育焦虑,相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变的更加焦虑。教师也并不会因为学校不公布排名,而真的不在意名次。打分和排名仍然在继续,只是在学生这一层被有效地阻拦下来,学生对自己的水平缺少明确认知,大部分的焦虑都转移给了教师,升学率和班级成绩仍然是教师评比的重要指标,这无意间给教师工作增加了压力。正如T2老师所说:“相比有经验的老教师,我们新教师压力真的很大,尤其是每次班级平均分排名下来都特别焦虑。”

三、教师教学新困境的应对

面对教师遇到的一系列困境,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帮助教师完成“双减”背景下的工作与定位转型对于推进《意见》长效化、常态化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改革学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评价素养

完善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双减”背景下,学校的升学考核任务依旧存在。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作为中观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校教学的工作评价中,应将学校教育的升学情况纳入考核,但与此同时还应考察学校的设施设备完善程度、师生关系和睦与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也要给予重视。

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教师的评价素养可以从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方面来提升。第一个是结果评价,主要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考试情况的评价。教师要善于从结果呈现的简单的数字、对错反向构建出学生的知识图谱,再找到遗漏与误解的部分对症下药。第二个是过程评价,包括学生课上注意力集中情况、完成作业的态度等方面,一个眼神、手势都是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很容易能收到老师的评价信息。因此,教师要更加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避免无意之间向学生传递过多的消极情绪。

引导学生树立对评价结果的正确认识。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结果的反馈,认识的内容从学业成绩拓展到人格品质,长期的学业成绩导向的自我认识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应改变学生对自己的片面性认识,引导学生重视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提升教育评价素养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在建设“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的大环境下,在各自的领域一齐发力。

2.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重构家校合作生态

隐含着对家庭教育功能回归的呼唤。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多了,家长如何规划孩子的课后时间充分体现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受访者T3表示;“周末不去上补习班之后,很多家长就自己去书店给孩子挑了教辅资料,但是又不是全部家长都能给孩子讲解清楚,这个局面挺尴尬的。”可见,在部分家长心目中,学习等于做题,教育成果等于考试分数,这样的观念因“双减”前的学校教育与补习班共同发力,家长的思路延续至今。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重新定义家校合作才成为可能。学校是“双减”中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则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在道德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影响极大,在这些领域中更要积极作为。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讲《意见》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精神,现场了解家长关于“双减”的顾虑,共同商讨解决途径;另一方面,学校要结合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要吸纳教师的建议,在家校合作关系的构建中搭建便捷平台,建立即时联系,可以借助互联网帮助家庭与学校细分责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保障教师教育权益,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教师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职业,其基本前提在于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制度对教师的苛责、家长对教师教学的指点无疑是对教师教育自主性的损害。这种不被信任和尊重,缺乏自由的教师生活,慢慢打磨掉了教师内心的专业自主诉求,让教师生活没有了魅力,失去了智慧[9]。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师教学的自主空间,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堂情景进行讲授。

要加快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指示,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新增工作量的情况给予额外补贴,具体补贴程度应对不同学校的教师意见做调研;学校方面,增加教师民主管理的参与度,在《意见》的具体落实举措中多聆听教师的建议,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减”运作程序与课后服务体系,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弹性的任务表和排班表;家长方面,应明确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给予教师高度的教学信任,在向教学工作提建议或意见时仍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社会其他方面,应加强对尊师重教良好品德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敬教师、信任教师、支持教师的教育环境,为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继续开展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教师教育工作在“双减”背景下的新困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推进教育运行逻辑完善转型的过程中减轻教师转型的阵痛感,还需要继续探索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群体来达成目标。教师作为政策的最终落实者,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群体,社会各界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改善中小学教育生态环境。“‘双减下来,我们都感受到了国家对于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视,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促进教育的政策颁布,这对于我們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实也是很好的消息。”受访教师纷纷表示,尽管原有的工作迎来了一定的新挑战,但是依然会全力支持《意见》的实施,并且相信未来的教师工作会在国家政策方针的保障中做得更好、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2][6][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09-15].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3] 中央教科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9-11-30(004).

[4] 童星.初中教师工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2):107-112.

[5] 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53-56.

[8] 吴志宏.把教育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2(09):34-39.

[9] 贾汇亮.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缺失及保障[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8):38-43.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