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情境”重塑高中语文“临界生”阳光心理

2022-05-30 23:59张小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

张小清

摘 要:语文教师可以在“微情境”的助力下开发资源,使得“微情境”的内容设计、呈现形式、设计理念由繁杂乏味到开放创新;在实践应用中,以鲜活实例的糅合点、正向思维的生成点以及阳光心理的创新点为渗透渠道,构建一种融“开放、创新、灵活、微型”于一体的语文“临界生”阳光心理重塑新时空,以此培植高中生坚强、自信、正向、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微情境”;资源开发;高效渗透;阳光心理;实践印证

“微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以一些短小精炼的图片、音频、故事、视频为媒介,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观的情境。“微情境”对于高中语文“临界生”的转化助力甚大。教师应开发“微情境”资源,进行内容设计、呈现形式、设计理念方面的创新,实现由单一乏味到丰富多彩的“转身”;同时,让“微情境”理念渗透于鲜活实例的糅合点,促使“临界生”心理由自卑向积极转化;渗透于正向思维的生成点,促使“临界生”价值观的正确走向;渗透于阳光心理的创新点,促使“临界生”成绩的提高和心理世界的阳光成为现实。教师应该依托“微情境”这一“利器”,引领语文“临界生”从过去的“消沉颓废”变为现在的“自信满满”,提高“临界生”的心理韧性,实现阳光心理的重塑,进而提高语文学科成绩,拥有美好人生。

一、慎视现实,分析现状

“高中生正处于特殊时期,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心理困惑”[1]。尤其是“临界生”这个群体,“上下不着边”,教师“恨铁不成钢”,自己也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触。或许是学习能力有限,或许是行为情绪不稳定,也或许是内驱力不充足,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力不从心,在学业检测中总是与那个理想的成绩“界限”擦肩而过,与理想目标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教师也难免给他们贴上“不可救药”和“顺其自然”的标签。

其实,这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临界生不但拥有意想不到的潜力,而且潜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临界生”的考试分数特别接近“临界线”,只是因为其学习态度不理想、学习方法不得力,抑或是因为心理出现问题,加上缺少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使得这些“特殊”学生的成绩时好时坏或止步不前。如果语文“临界生”各方面的问题一旦得以顺利解决,包括心理品质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优化,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会迅速提高,甚至出现意外的“惊喜”。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我们不能把他们“边缘化”。提高“临界生”心理韧性,提升“临界生”学业成绩,对于“临界生”职业远景规划选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至关重要。

临界生转化工作中,也存在着过度重视理论上的言语灌输,忽视实践中的体验教育;只重视生硬乏味的言语说教,忽视生动形象的情境设置等现象。如此,既不利于心理转化,又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植。教师应以“微情境”为重要抓手,依托其“高效厚重、摇曳生姿、形象具体”等优势,聚焦学生内心世界,以“春风化雨”似地擦拭、叩响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二、资源开发:由繁杂乏味到开放创新

(一)创新“微情境”内容设计

临界生因为其学业成绩或学习能力非常接近一个理想“界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个体辅导或自身努力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这个“界线”。或许正是因为处在这个“尴尬”的界限,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慌张、紧张、灰心等心理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创新“微情境”内容的设计,将“静态”的文字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资源,促使学生洞察为人处事的道理、塑造正向乐观的心理品质。

比如,《我与地坛》一文中有关史铁生痛苦复杂、暗淡渺茫到豁然醒悟、坚强面对的心路历程小故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生平个性、理想抱负等背景分析的微视频;《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为辅助课文理解而设计的若干张建筑图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资源的播放等,都不妨以“微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临界生”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其心境自然会少了些许浮躁焦虑,多了一些踏实乐观;少了一些紧张无助,多了些许积极向上。因此,教师要善于创新“微情境”内容,叩响和熏陶“临界生”心灵,提高其心理品质。

(二)创新“微情境”呈现形式

“微情境”以其“短小精悍、摇曳多姿、形象具体”的特点聚焦学生心理“瓶颈”,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抓手”。教师不仅要创新其内容的设计,还要创新其呈现的方式;不仅要考虑提升“临界生”的心理强韧性,使之溢满浓浓的正能量,还要为学校心理教育内涵式发展开辟新路。如此,“微情境”资源才能“微”而有新意,“微”中有实效,才能为重塑语文“临界生”阳光心理奠定基础。

比如,有关史铁生简介的小故事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介绍,完全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或者学生搜集讲述;有关李白生平简介的微视频则可以在课前介入;至于梁思成“中国建筑特征”的相关图片则可以随着课文的进程相继展示;对于《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资源的播放则在课文的高潮部分适时“进入”,为渲染场面氛围、培植学生情感助力,不仅在感官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呈现的时机要恰到好处,真正在语文“临界生”心理转化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应用渗透:由理論向实践转化

(一)渗透于鲜活实例的糅合点

对于在语文“临界生”心理转化方面的渗透“微情境”理念,不能拘囿于课堂教学中苍白乏力的言语说教,也不能局限于课堂活动中僵硬呆板的理论举例,要将其充分渗透于鲜活灵动的实例中。教师通过“微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通过自身认知、经历和感悟来“演绎”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真实体验良好心态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比如,不妨将语文“临界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编成校园心理剧或小品,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切感受来自心理问题的困扰和烦恼,从而转变心态,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并逐步提高学科成绩,实现自我超越的美好愿景。

(二)渗透于正向思维的生成点

在“微情境”助力语文“临界生”心理问题的破解过程中,不仅是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学生由困惑、迷茫、焦虑到自信、乐观、豁达的心路历程,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突如其来,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渗透,渗透于学生的内心时空,渗透于学生的意识世界,渗透于一种正向思维的生成点中。“临界生”在“微情境”中(小品、心理剧表演或者美篇、微视频展示活动),心灵受到触动、熏陶和感染,其思维走向也于不经意间发生转變,并内化为一种积极情感,形成正向价值观。

(三)渗透于阳光心理的创新点

教师应该借助一些“身临其境”的媒介,营造可以引发“临界生”身心积极反应的情境,进而引领他们转变之前“极度自卑”“消沉颓废”的负面心理,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阳光心态。这种正向心理的形成,不仅是教师言语慰藉的成果,也不仅是学生自身心态的调整,而是源于贴近实际生活“情境”的触摸、体验和反思。比如,教师在创设“微情境”的过程中,除了汲取文本精华之外,还要观察“临界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营造温馨的、人性化的心理环境,切实提高语文“临界生”心理韧性,助力其坦然面对现实,敢于改变现状,努力提高成绩。

有人说:“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客观因素会导致他们出现叛逆、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2]“微情境”恰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不仅把“临界生”从消极心理中解脱出来,还通过这种内容简洁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模式来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正向心态。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将“情境”中汲取的正向心理因子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萌发积极乐观的正向意识,提高心理韧性,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肖仁杰.如何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

[2]刘晨玉.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13).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指向‘临界生心理矫正的‘微情境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成果之一(GS[2021]GHB1234)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
“关键时刻”理念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