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赏古诗 读悟结合铸品格

2022-05-30 10:48王盛青杨长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8期

王盛青 杨长久

单元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品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想象梅花的淡雅和清香,理解诗人像梅花一样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读懂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过程:

一、赏“梅”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语文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墨梅》。

1.梅花雅称

师: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气质高洁。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花的诗画数量繁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梅花有哪些雅称呢?请大家说一说。

生1:暗香。

生2:玉梅、疏影。

2.复习旧知

师:梅花是许多诗人笔下的宠儿,谁来背诵一首,带领我们走进梅的世界?

3.解释诗题

师: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墨梅》,从课题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生:从课题看,诗人写的是墨色的梅花。

师:墨梅指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这是一首诗人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也是一首咏物诗。

4.知诗人

师:你了解王冕吗?

生1:王冕是元末明初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生2:王冕是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被称为“画梅圣手”。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二、探“梅”

1.注意节奏读诗句

师: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师:我们知道古诗有节奏美,韵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有节奏地读,更能读出古诗的味道。

(生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2.结合注释自由谈

师:同学们在以前学习古诗的时候,积累了哪些好方法?

生1:可以结合注释学习古诗。

生2:可以结合古诗插图来学习古诗。

师:我们看看这首诗给出的注释。

生1: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生2:乾坤,指的是天地间。

师:除了书中给的注释,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吗?

生1:墨痕是什么意思?

生2:因为这梅花是诗人用墨画的,所以,我猜是墨色的痕迹。

师:联系诗题,猜一猜,想一想,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3.互动学习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意思是: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树,朵朵梅花像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这是写墨梅的位置和形态。

生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艳丽,只想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是写墨梅的品格与志向。

师:现在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墨梅的。

师:我们来梳理一下重点,诗人是怎样描写墨梅的?

生:诗人先写梅花的样子,然后抒发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师小结:诗人先写了梅的位置和形态,后写了品格和志向,就是通过这两方面来写墨梅的,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墨梅图。

三、品“梅”

1.品读关键词入诗境

师:请同学们总览全诗,小组内说一说这首诗中的哪些关键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组汇报。)

生1:“淡”字,体现了梅花的素雅,不是花枝招展的。

生2:我想说“满”这个字,“满”,就是满满的,到处都是,淡淡的墨梅,却想要把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师:两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一个“淡”字,呈现了墨梅淡雅的形象美,一个“满”字,表达了墨梅高洁的志趣美!

生3:“不要”这个词,我觉得也能体现墨梅的一种品格。无论是花,还是人,都希望颜色好看,但是这里却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墨梅真是与众不同。

生4:是的,还有最后一句诗里的“只留”,诗人把墨梅当成了人来写,写出了它要什么,不要什么。

师: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对比之中突出了墨梅的品格与志向。

2.试背整首诗入诗境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关键词送回全诗,想象画面,我们来读一读。

师:现在,屏幕上只出现这些关键词“淡”“不要”“只留”“满”,你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吗?

(生试背古诗。配乐。)

师:现在,看着这幅墨梅图,谁能试着吟诵这首诗呢?

(生配乐吟诵。)

师:此刻,仿佛你就是王冕,在深情咏叹这墨梅。

3.观看短视频入诗境

師: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一段视频短片,对王冕的《墨梅》做进一步的了解。思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思考课后2题。)

(生观看视频短片。)

四、咏“梅”

1.感悟品格

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生1:梅花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有自己的品性,很高洁。

生2:梅花很有傲骨,“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令人敬佩。

2.深度思辨

师:关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的志向与做法,你怎么看呢?

生1:我为这样的志向与做法点赞,品格比外表更重要。

生2:我不同意王冕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好看的外表也很重要,不应该不注重“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应该是既要人夸好颜色,又要清气满乾坤。

师:在王冕的时代,能做到不巴结权贵,不媚世俗,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风骨令我们敬佩。我想,人夸好颜色,清气满乾坤,如果能两全固然好。但是,只能择其一时,定当是清气满乾坤!

3.聚焦咏物

师:同学们,这首诗表面句句在写梅花,实际在表达诗人心底志向。像这样歌咏一种事物,表达诗人情感或志向的诗就是咏物诗。 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呢?

生1:贺知章的《咏柳》。

生2:刘禹锡的《赏牡丹》,还有李商隐的《忆梅》。

师:这些咏物诗在题目上用吟、咏、赏、忆,然后加上所要描写的对象。还有一种咏物诗是直接用物做题,如郑燮的《竹石》,王冕的《墨梅》。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所存咏物诗就有6261首。

師:统编教材里都安排了哪些咏物诗呢?

生1:《咏鹅》。

生2:《咏柳》。

生3:《雪梅》《卜算子·咏梅》《蜂》《墨梅》。

师:我们到五年级还会学到《蝉》,六年级还有《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些都是咏物诗。

师:咏物诗有什么表达特点呢?

生:赞美这一事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咏物诗,有的借物抒情,比如《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还有的是托物言志,比如我们今天学的《墨梅》,诗人以墨梅自喻,表达自己不媚世俗的高洁情操。

4.作业设计

任选其一。

(1)同学们,“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哪种植物又是你的精神肖像呢?请大家选择一种植物,从形态和品格两方面来写一写,可以用上积累的诗词,最好也能表达出自己的志向。

(2)诗人王冕以梅花自喻,表达志向。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强则国强!”于谦少年立志,要留清白在人间;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又有怎样的人生志向?请结合本课所学和课后扫码观看经典音视频,以“由《墨梅》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

五、课堂梳理

师: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梳理一下本首古诗的学习步骤。

生:六个步骤: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师:掌握方法,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古诗。这节课,我们着重进行了四个思考——诗人是怎样描写墨梅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关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你是怎样想的;咏物诗有什么表达特点。同学们可以回顾一下,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通过赏梅、探梅、品梅和咏梅,此时,再次背诵《墨梅》,一定更有韵味,课下,背给爸爸妈妈听吧!

评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笔下的宠儿。本节课,王盛青老师带领学生在王冕的《墨梅》诗里游牧。从“说一说梅花的雅称”带领学生赏梅;从“注意节奏读诗句”“结合注释自由谈”和“互动学习明诗意”带领学生探梅;从“品读关键词入诗境”“试背整首诗入诗境”“观看短视频入诗境”带领学生品梅;从“感悟品格”“深度思辨”“聚焦咏物”带领学生咏梅。由浅入深,层次清明,层层深入,不断进阶,渐次走进咏物诗的内核。同时,通过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六个步骤,学生掌握古诗学习之道,感受古诗意境之美,触碰古诗文化之魂。课后,两项选择性作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将课内文本学习引向课外文化天地。学生在诗意盎然的语文学习中,厚植中华文化底蕴,筑牢民族文化自信。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