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剪纸之花开遍校园

2022-05-30 04:43刘启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剪纸

刘启伟

摘 要:剪纸艺术作为第四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国各地都在用行动证明剪纸艺术所带来的魅力。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意义深远。近年来根据国家的倡导,民间文艺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技艺、传承技艺的机会是普遍的做法。这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让它在我们的校园中遍地开花,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剪纸;非遗传承;校园艺术

剪纸,也包括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剪纸已经存在千年历史,在纸还没出现的时候这种剪刻方式就已经出现在皮革、金箔、锦绢、树叶等材料上,用雕、刻、剔、镂、剪等方法增添花纹装饰器物。它的材料工具也很简单:一张纸、一把剪刀或刻刀,就能在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展示出生活中的精彩瞬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是剪纸艺术特色的体现。

美术课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动手剪剪贴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深知剪纸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让它在我们的校园中遍地开花。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将剪纸艺术引进美术课堂,合理有效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在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中获得美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又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剪纸艺术在我国各地都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南方的剪纸细腻,陕北的剪纸古朴,而我们北方的剪纸粗犷直率。虽然东北剪纸的历史不够悠久,底蕴不够深厚,但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也很深远。在弘扬非遗传承非遗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体会剪纸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能力,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从中感受剪纸带来的快乐,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如何有效开展非遗剪纸教学活动?结合工作实践,做以下几方面环节设置:

一、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利用美术课引领学生欣赏各类剪纸作品,不同剪纸的艺术风格和剪纸有别于绘画的特殊艺术手法,通过花草树木、瓜果梨桃、山水风景、人物昆虫等形象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剪纸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从中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密切联系,来让学生了解剪纸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在心灵中埋下一颗渴望的种子。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感悟内心世界。在剪纸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内心活动最为丰富的过程。在这一项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应用中的图片视频给学生营造一个感知、认知、领悟剪纸艺术场景,深入分析剪纸历史渊源、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特性、工艺流程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剪纸艺术给平凡的生活带来的自然、优美、和谐。在学生质朴无瑕,天真浪漫而活跃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种子,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带着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的期待,教师引导他们走向开启剪纸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点滴中渗透剪纸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在各类剪纸作品中寻找剪纸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即各种图案、形状、剪与刻的不同特点。如出示几幅剪纸作品,让学生找找所有作品中共同出现的图案、形状等,分析是剪的还是刻的,与其他绘画不同之处。再选择两幅不同剪刻手法的作品,分析不同效果,总结出阴剪和阳剪、阴刻和阳刻,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中发现有的剪纸用线表现图案,有的剪纸用面表现图案。同一种图案不同表现手法很像篆刻表现手法,既而引出剪纸的两大剪刻方法:阴剪(刻)即把轮廓线条剪掉留出面;阳剪(刻)即把轮廓线条留下把面剪掉。增加学生对剪纸艺术语言的了解,为更好地掌握剪纸技艺做好准备。

二、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从课程的开发设置,到教学内容上与美术课本内容的选择与融合,从教师培训再到实际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融会贯通,从而确保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反思、讨论、研究和总结,并组织有关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授课辅导活动,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社团活动班,更专业地宣传、保护、发扬、传承剪纸技艺。

如何推广剪纸非遗?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1.开展丰富的展示活动

每学期组织一场剪纸展示活动和一场现场剪纸大赛活动就是对课堂成果做进一步拓展与延伸的有效方式。剪纸展示活动主要采取家长与学生合作的亲子活动方式共同创作作品,并在全校进行展示评比,提高家长对非遗剪纸的认识、理解、喜爱到积极配合,从根部进行熏陶,营造出一个氛围浓厚的大环境。

2.创建氛围发掘人才

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逐渐热爱剪纸喜欢剪纸,主动了解剪纸参与剪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剪纸大赛,展示出最真实的水平。从中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剪纸人才,也大大提高剪纸非遗在学生中的影响。

3.在传统习俗中绽放异彩

剪纸大多出现在节日里,如春节家家户户要在窗户上贴福字、贴窗花,图案多以“年年有余、多子多福、福星高照”为代表;剪过门钱贴在门上寓意“出入有钱”;蒸的馒头上也贴上团花象征“团团圆圆、大富大贵”;正月十五闹花灯灯笼上也要用剪纸图案装饰“喜气洋洋”。家有喜事要贴剪得漂漂亮亮的大喜字“龙凤呈祥、多子多福、百年好合”;考试时要剪知了(蝉)、马、旗袍等,象征“一鸣惊人、马到成功、旗开得胜”。通过对各种节日的了解,选择设计适当的课程,加深学生对剪纸在我国传统习俗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设计的剪纸更贴近生活,更适合大众传统审美规律。

三、游学交流,走出国门不断弘扬

精心设置与国外对接学校相互往来游学的剪纸课程。通过几次游学经历,带出去的剪纸作品受到国外对接学校的高度评价,来交流的外国小朋友带回去的作品也相当满意。这给我们增加了又一新课题:校际间剪纸非遗互动交流课。国外对接学校来我校交流学习,剪纸课是一堂必不可少的交流内容,也会在出国游学中把剪纸非遗带出国门,把剪纸非遗课堂在校际间互动活动中不断展开,逐步传承和发扬出去,让剪纸从我们的边陲小镇走出国门,充分展示出剪纸独特的魅力。

剪纸历史悠长,流传广泛,用其独有的造型、质朴的手法、美好的寓意赋予一张纸生命与活力。每条线、每个面、每一刀、每一剪无不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人生的渴望,對大展宏图的未来的憧憬。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正因如此,让剪纸之花开遍校园,让非遗剪纸在课堂上生根发芽。让学生人人了解剪纸、人人会剪纸、人人爱剪纸、人人继承剪纸、人人宣传剪纸。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剪纸
剪纸欣赏
美妙的剪纸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