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的方法探析

2022-05-30 10:48徐筠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味数学本质数学思考

徐筠

摘  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丰富的当下,数学课堂更是精彩纷呈,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数学课的“数学味”却渐渐隐匿。纵观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学化”的倾向,有的教学过于注重形式的创新,而淡化了数学本质;有的教学过于追求热闹的场面,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数学课在“生活味”越来越浓的同时,“数学味”已变得越来越淡,使得数学课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思维魅力,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

关键词:数学味;数学课堂;数学本质;数学思考

一、数学课堂的现状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发生了新的变化,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逐渐发现:面对新课程众多的先进理念该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具体体现并收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并非完全依靠热情,它应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课改以来,课堂中花样百出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看似高潮迭起,实则“华而不实”。课堂上学习环节也是一环紧扣一环,看似 “井然有序”,但环节之间缺少逻辑的联系,缺少必要的整合。学生情绪看似高昂,但喧闹的课堂背后缺少了冷静的思考与理性的分析。更有甚者,40分钟听下来,说是数学课,实则更像美术课、品德课、手工课……

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数学课要保持“数学味”作为教师课堂中始终要坚守的是数学的阵地,跳出热闹的课堂,抓住数学的本质,那该如何关注数学的本身呢?以下是我对如何打造本色课堂,让教学充满“数学味”这一问题的一些感悟。

案例1:小学数学四上的“策略”片段:课堂上教师设计了“打扑克”“田忌赛马”等活动,意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是要讲究策略的数学思想。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围绕怎样玩扑克才能获胜和田忌赛马怎样获胜而展开。教师的讲解不可谓不细致,比赛的过程展示得不可谓不生动,学生对赛马策略的理解当然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透彻。但并非真的只是让学生在本节课知道这场赛马的故事经过。

案例2:一位教师上“吨的认识”一课,为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行了如下组织。教师:同学们,玲玲家上个月用水7吨,当玲玲知道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地方饮水都有困难,玲玲家决定这个月节约用水1吨。请大家帮玲玲家出出主意,怎样节约用水?学生1:这个月只洗两次澡。学生2:用洗脸的水洗脚。教师:说得好,也就是说水可以重复利用。学生3:可以用洗脸的水洗脚,洗脚的水冲厕所。学生4:洗完菜的水也可以先留着,还可以做别的用。学生5:漱口的时候,要关好水龙头。但此提问背离了数学课堂的初衷。

反思自己的课堂,似乎也有类似的经历:一堂课下来,自己都有些怀疑学科特色是否明显。更有在有些研讨会上,闻声“这节课上的是语文还是数学?”。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了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上,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的确是有了“生活味”,但却没有了“数学味”。

二、数学课堂缺少“数学味”的原因

上述案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用来渗透环保教育,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还应该得到肯定。但却无法完成数学教学的特定任务,教师没能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处理这些问题。真实的生活不能等同于数学的本质,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极其苍白与无力。为什么数学课会严重缺失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数学课堂中缺少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使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堂中组织了大量的没有思维的“活动”,“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2. 数学课堂中没有揭示出数学知识的产生,数学方法的形成数学知识的产生,数学方法的形成总是有其必要性的,不揭示这种必要性的课堂教学,就缺少了“数学味”。

3. 数学课堂刻意追求学科的整合与渗透综合发展,学科整合等是时下流行的说法,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与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数学学科也有其自身特点,有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能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忽视这种作用而刻意追求学科的整合与渗透是不正确的。

三、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的措施

新课程强调了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强调让课堂充满情趣和快乐,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是极大的进步但又暴露出极大的不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情绪情感只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而没有与各学科的学习要求紧密结合,于是表面热闹的课堂却“语文课不像语文课”“数学课不像数学课”。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1. 教学设计,凸显“数学味”。“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这些成为数学课堂的有效资源和铺垫,从而让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凸显。创设情境和课堂活动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真正的数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要在这些活动中完成的。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这些实践活动活化课堂,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又要有效避免生活化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喧宾夺主干扰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2. 教学导向,把握“数学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習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但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漫无边际,回答问题和思维的方向偏离本课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引导、纠偏。不能从形式上追求热闹和花哨,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数学课的终极目标。

3. 思维冲突,围绕“数学味”。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的特色,它关注了学习者的情绪状态,关心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自觉性,为学生最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肩负重任。数学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了解并信任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在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检验这一价值,从而成功激发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喜爱,最终养成“爱数学、爱学数学、爱用数学”的态度。

四、结语

在新课程实施后的当下,教师要静下心来,慢慢思索我们所走过的新课程探索之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走入新课程。但是关注“数学味”,绝不意味着否定数学生活化,恰恰相反,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肯定了数学生活化的价值,也是为了更好地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一部分学生有更快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传承优良的数学传统,避免数学学习处于“浏览”层面。

参考文献:

[1]戴春. 让数学教学更有“数学味”[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9):33-34.

[2]徐军华. 让数学课堂充满浓浓的数学味[J]. 好家长,2016(35):51-52.

[3]廖桔仙. 让数学课堂还璞归真[J]. 学苑教育,2013(04):52.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数学味数学本质数学思考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回顾反思”策略探析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的本质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