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策略构建研究

2022-05-30 07:30李彩丽萧禹蓁周艳芳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创工作室

李彩丽 萧禹蓁 周艳芳

摘 要:随着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创意、创业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设计工作室作为教学第二课堂,以其自由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塑造享有独特优势。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策略构建研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陈设艺术工作室为例,采用实践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提出以项目制教学方法为主导,从备赛方式、评价制度、创业教学手段这三个角度探讨陈设艺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机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三创教育;陈设艺术;工作室;项目制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三创教育视域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坊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GJB1422510)阶段性成果。

众创时代,大学应当成为全社会创新创业 的“源头活水”与“发动机”[1]。“三创教育”最早源于武汉大学在2000年提出的“创新、创造和创业”,指的是在高等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新教育、创造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主导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学体制[2]。作为人才最主要的孵化基地,立足于创意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基本特征来开展创意教育,是高校的应有之义。笔者选择以“陈设艺术工作室”为切入点引入“三创教育”的教育形态。探讨当代新型设计人才培育机制的互动与耦合问题,一方面,是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促进设计专业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是延展和拓宽“三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设计专业构建创新创业及创意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设计教学急需改革的背景

目前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传统的设计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由于教师的不同教育背景直接或间接导致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手段的差异化,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变差并与市场脱节。广东石油大学的周仲伟谈到,在专业设计课教学与市场需求缺乏有效衔接[3],课程之间内核知识练习不紧密。再如宁波大学的张逸在谈论高校现在人才培养的窘境现状中提到,设计培养浮于表象设计效果,设计作品难以达到施工工艺的标准、作品同质化和世俗化[4]。

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研究所培育模式、校企合作项目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改善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设计专业毕业生。

二、工作室教学对于“创新、创造和创业”

能力培养优势特征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主要源于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加注重实践、创新、技术以及艺术的结合,更加注重市场和社会需求[5]。在设计期间,工作室会根据项目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访谈、实境调查、问卷调查、角色扮演、6WH问题法等,并根据所观察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其中问题以便运用在后期设计的应用阶段。相对于传统课堂,工作室的优势非常明显,对于“三创教育”有独特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大班上课相比,工作室更加民主、宽松,有着自由的学习氛围,利于导师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设计共情和游戏互动等创意教学方式开发设计思维,使得工作小组能够突破思维固定模式,针对主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由讨论,从设计的各个阶段多角度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6]。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促进创作热情

工作室的教学围绕工作室的项目进行,由学生主导针对项目内容制定不同的项目方案,并对相关陈设品进行整合和搭配,团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陈列表,并根据分工逐步进入到项目中并得到锻炼。由此,项目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由传统的接纳者变为项目的主导者,激发了学生对于实践项目与设计的热情。

(三)校企合作,使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

以工作室为平台进行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快速接触企业,并根据项目流程了解软装企业的工作模式,增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塑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信念,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的压力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补齐短板。

三、“陈设艺术工作室”的开展情况

2016年开始,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设立了“陈设艺术工作室”,有力地补充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和实践教学部分,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与十几名企业设计总监及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自成立起累计培养了了110名学生,完成数十项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几年的工作室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并创新了陈设艺术工作室的教學管理体系。

陈设艺术是室内设计的延伸和细化,是对室内空间的可移动物品的美学设计,涉及的内容包含:家具、灯具、装饰画、织物、雕塑、绿植和花艺、墙纸和配色等。陈设艺术是关于空间美学、空间个性、艺术偏好、意境感受甚至空间风水等多元融合的设计分支,属于大众科学的范畴。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设计审美的提升,室内设计的分工越来越明晰,陈设艺术或称“软装设计”已经成为独立专业,专业人才缺口也非常大。黑龙江工程学院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沿变化,利用自身应用型本科建设和研究生教学需求的契机,综合环境设计系特色,成立“陈设艺术工作室”,工作室结合自身资源,积极与行业合作,以项目带动专业学习,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工作室建立以来面临着企业师资、场地和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历经几年的建设逐步解决,在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目前,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陈设艺术工作室”主要以空间美感、人在室内的行为心理、审美偏好为基础,从陈设艺术搭配、生活美学两方面展开工作室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和实操能力的能与市场接轨的陈设艺术设计人才。在工作室中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式双导师制教学模式,聘请黑龙江及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资深设计师和美学导师作为社会导师,进行实践教学轮换指导。

四、“陈设艺术工作室” 的

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构建策略

陈设艺术工作室的教学组织构架主要围绕着竞赛、项目及大学创新创业等来进行的。竞赛的选择、项目的内容与大创项目的契合度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室教学的质量结果,有效的教学组织直接影响工作室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创立“workshop”形式备赛的创意培养体系

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看法转换成新奇而又实用的想法[7]。参与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创意积极性,针对赛事内容的不同组织工作室的同学以“workshop”小组的形式备赛,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workshop”中文意义为工作坊,20世纪60年代后,工作坊被定义为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议事模式。与传统大班备赛相比,工作坊的规模可控,易于协调、专事专议且极富创造力,与专业竞赛的准备过程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所以,自2018年起,陈设艺术工作室就利用工作室教学资源,根据设计大赛项目的环节在工作室开展“工作坊”形式的备赛研讨与交流。

例如2021年“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竞赛,(如图1)陈设艺术工作室以虚题“家居空间陈设搭配”主题作为参赛内容,以工作坊的工作流程完成备赛,一共历经了选题—创意—展示—总结四段过程。首先,依据设计参赛项目的内容来组织竞赛宣讲[8];其次,工作室导师针对所选竞赛类型讨论学生所需技能目标,确定工作坊的任务规划和竞赛主题。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个体申报组和团队申报组,根据难度差异拟定设计面积,其中个人申报为80-100㎡,团队申报的面积为150-240㎡;

依据面积和主题组成5个申报组,其中个人申报组成为1组,团队申报为4组,团队每组3-4人。开始初期设计,流程为:大量材料及选型的摘取及挑选——臆想生活情景模拟或主人公的设定——空间的风格定义——陈设品的搭配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轮流组织学生对竞赛的设计过程进行指导和组织讨论,并以学生互评、校外导师联评的方式进行,其评价范围包含参赛学生作品的家具、织物、灯具、装饰物等之间的色彩和材质搭配能力,以及后期作品呈现的排版结构等。

制作参赛展板及汇报方案,包括设计视频等录制,最后是参赛及赛后总结。以上四个阶段是针对设计专业竞赛的组织流程。在为竞赛准备的工作坊的程序紧凑、环节严密、专业教师严格把关并深入落实,学生在此过程中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参赛作品的表达方式、体现手法等都呈现出多样性,自竞赛与工作坊形式备赛结合以来,2019、2020、2021年工作室的学生在各项专业竞赛获得20多项奖励。

充分利用专业竞赛平台,通过工作坊形式备赛,大力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将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参加专业竞赛,并利用有效紧凑的工作坊流程,学生在有约束条件下按步骤地完成竞赛作品,这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机会的同时,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项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团队合作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实践能力[9]。

(二)建立提高创新能力的工作室评价管理体系

工作室的项目制度与评价体系紧密相应,自2019年艺术与设计学院将工作室教学纳入学分制,完善的评价制度可以更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10]68(如表1所示),根据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多项考核制度,例如参加展会、项目汇报、参加各项大赛等多种考核类目,导师能考察学生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同时也根据工作室的学生的参与度与完成度评价学生的项目执行能力和个性表现,按照个人个性进行培养。

此外,在单项项目管理上,采用了全时段分级评价管理制度,以五分制进行评价。以2019年与上海金丘集团合作的“满屋优选”SAAS平台软装试行为例,项目围绕既有廠家供应链研发的“两室一厅”及“两室半”的成品配套销售链条展开。工作室的任务是按照甲方提供的家具产品进行陈设搭配设计,根据风格进行陈设搭配方案,制作软装产品列表并配合哈尔滨本地摆场。

按照工作流程(如图2)分为三个阶段共8个步骤。第一阶段:研究和创意形成阶段,项目导入后进行分组自由讨论和风格解析,通过搜集资料和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促成创意的产生;第二阶段:方案深化阶段,设计解析后形成多套空间搭配方案并分组互评打分,分值在良以上的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方案,最终确认初步方案;第三阶段:汇报和制作列表并实施阶段;与甲方线上或线下汇报方案,通过后分组制作软装各类产品列表,如家具、灯具、窗帘、装饰物等列表。责任人逐步修改完善列表,最终分类别组织摆场。

全时段评价根据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由于项目创意和成果占比的不同,项目阶段和步骤的分值、占比和评价规则主要从概念(Concept)、过程(Process)、汇报(presentation )和列表制作、摆场和改进(Improvement)四个方面进行[10]71。概念评价主要从想法的创意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学生的陈设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更好的搭配,以及方案根据互评意见修改后是否有大的改善;汇报和列表制作主要评价学生能否自信并巧妙的地应对汇报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列表制作的细致程度;摆场和改进是评价学生在现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流程后续的自我反思并改进的能力。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后学生对陈设艺术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解和感受,在项目结束后写出四个以上对自身意见的评价单。以项目为依托的设计流程及四个方面的评价手段,在逻辑性工作模式下,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熟练,陈设设计的创新性得到显著提高。

(三)构建交叉教学资源整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工作室项目教学组织过程涵盖了三个创业教育部分。

首先,与校外导师共同研发 “创业者叙事”和“创业拓展课程”板块,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校外导师定期开展创业故事小沙龙,通过腾讯会议及线下传授创业经验和分享创业故事,利用设计师奋斗精神感染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与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园区场地及园区企业联合开展“设计创业思维”及“新技术与创业”两门创业拓展课程。

其次,在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中,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成创业小组,采用虚拟公司管理制度,参照小型软装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架构模版,确认设计总监、设计师、设计助理等人员组织架构,根据项目类型及规模,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按照公司流程开展项目设计工作。项目总监由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担任,进行项目创意方案设计,设计师及设计助理的工作由低年级具备一定绘图经验的学生负责。在设计规模较大项目过程中会对空间进行分组,设计完成后小组采取自评及互评,并进行打分。

最后,分高组作为设计负责成员对委托方进行汇报及后期列表制作及摆场。这一整体流程与软装设计公司流程无异,学生在项目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学生就业后的状态。最终,根据虚拟或实际项目的内容分别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书”。自开展项目教学与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以来,随着陈设品定样、色彩选择、材质搭配、排版及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和应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自2016年以来学生自主申请10项目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新项目。随着陈设艺术的多元化,学生就业及择业也更趋向理性,经过工作室的锻炼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变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强,现已有多名同学注册企业,选择自主创业。

五、展望

徐福荫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11]。黑龙江工程学院陈设艺术工作室已经根据实际情况,以三创教育能力培养为突破口,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进行工作室教学,拓展了课堂内容,扩宽了学生与社会接触面,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序列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工作室良性运转,有利于学生的设计能动性、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凝聚力。

三创教育模式改革是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为破解新工科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局提供了新思路。从专业工作室入手,以新方式制定工作室培养机制、平台建设、就业指导等,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需要面对的挑战。本文旨在探索陈设艺术设计方向“三创”视角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希望能给其他高校工作室培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骏.推进创新、创意、创业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8.

[2]林剑.基于“三创教育”理论的创意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方论刊,2015(10):52-55,47.

[3]周仲伟,陈雄,朱云.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建筑与文化,2020(7):216-217.

[4]张逸.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设计,2020(22):105-107.

[5]吴永红,张一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5(36):76-78.

[6]邱振国.主题公园创意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

[7]易华. 创意阶层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3):61-64.

[8]董占军,乔凯.设计艺术类专业工作坊教学的特点及过程[J].创意与设计,2016(2):36-44.

[9]沈楚皓.高校实践工作坊对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7(9):111-113.

[10]沈法.设计类课程全过程评价——以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平面设计基础课为例[J].装饰,2019(3):68-71.

[11]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 (10):39-47.

作者简介:

李彩丽,博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萧禹蓁,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通讯作者:周艷芳,博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三创工作室
试论钳工实习中的“三创”课题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