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80后”冯骥才

2022-05-30 08:54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斜杠民间文化

今年,冯骥才正好80岁。在当代作家里,冯骥才堪称“奇才”。他以写小说见长,是当之无愧的小说高手,画技也很精湛。而创作盛年,他又转身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从作家、画家到非遗文化保护人,他如同一个“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身份一直在变换。

创作激情并未衰老

大家对冯骥才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珍珠鸟》《挑山工》等都是进了小学语文课本的名篇。1979年,冯骥才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前身)。差不多40年后,76岁的冯骥才获得(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此时,他说,文学奖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他这个年纪获奖,是对他的鼓励和安慰,让他觉得“这老头还行,还能接着写”。

冯骥才曾在文学圈“消失”20多年,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直到2014年,下田野的时间少了,在书斋里的时间多了,他才重新把写作拾起来。2018年后,冯骥才似乎又进入了创作的多产期。就在今年初,他又出版了两部新作:随笔集《画室一洞天》和中短篇小说集《多瑙河峡谷》。

为保护传统文化奔走20年

1990年到2013年,冯骥才投身于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曾跑遍全国,对56个民族的建筑、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地毯式文化普查和整理保护工作。那20多年,冯骥才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等文化行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跟文学“阔别”的20余年里,他的心并没有真正远离文学。有时他在考察的路上,置身汽车里,心已经飞到了小说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灵感冒出来。可车一停,他又不得不奔赴民间文化的田野,刚刚冒头的文学灵感有时便消失无踪。然而冯骥才并不后悔,因为他一直坚信,保护国家民族的文化,高于个人创作。“况且,无形中也积累了很多对生活、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情感的认识。这些无形的积累,将来也一定会融入我的文学里。”

虽然现在冯骥才又开始文学写作,但他對文化遗产保护并没有放松。“现在去外面跑得少了,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力。如果让我回到60岁,我还是要放下小说,还是要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现场去。而且,现在文化遗产保护还有不少新问题,还有大量的事情没有做。”身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的他,将不少精力用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上。他正在张罗着将非遗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招收非遗专业人才,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化、可持续保护。

入驻抖音,分享人生感悟

近两年,“斜杠青年”冯骥才又添了一个新身份——“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领读人,并通过抖音分享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的创作初衷和写作感悟。

在冯骥才看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已经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作家去思考,要用怎样的一种力量,把纯文学的阵地守住,并作出调整与变通。入驻抖音,正是冯骥才在发布新书之后的又一项自我突破,他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形式,和喜欢文学的朋友展开交流,并通过分享读书经历和人生感悟,让更多人爱上文学、爱上阅读。

摘编自《华西都市报》《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奖斜杠民间文化
第八届(2018-2021)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朱辉
古代也有“斜杠青年”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第一次 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